去年年末以来,高教圈人事变动频繁。任命“新掌舵人”引来阵阵热议的同时,“老领导”卸任往往也牵动着众多师生校友的心。而其中令小何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告别,还要数去年年底卸任的原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

学生挥手送窦贤康履新 图源:武汉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挥手送窦贤康履新 图源:武汉大学

当时的报道中提到,窦贤康在卸任之前,就已经被中央任命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书记。顺着这条“线索”,小何又查询了武大近几任校长在离任后的去向,发现了一个之前没有注意到的信息——前三任武大校长窦贤康、李晓红、顾海良,都在卸任后走上了部委领导的岗位

14年,三任校长连续成为中央部委领导,这所985到底有着怎样的“魔力”?或许他们三位的故事能为我们解答这个问题——

武大“双一流”的全程见证者

从2016年12月走马上任武汉大学校长,到2022年11月出任国自然基金委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窦贤康已经在珞珈山下度过了六载春秋。离任当天,数百名武大师生自发来到现场,用一首《再见》为他送别。一年前,窦贤康曾用这首歌送别毕业生,而当学生以同样的歌声为他送行时,他也没能忍住泪洒当场。

图源:武汉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武汉大学

“打校长热线,真的是校长亲自接的”“每年开学典礼,都允许学生在没有事先准备的情况下举手提问,虽然有时候问题尖锐会把他问噎住,但都会亲自回应,并加以改善”“食堂、宿舍、教学楼改建新建,教务系统也换了新颜”……知乎相关问题下的回答,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以学生为本又平易近人的校长形象。还是那句话,如果一个校长真的做了实事,学生是不会忘记他的。

图源:武汉大学

除了“亲民”,窦贤康还有一个标签——“实干”。他曾在履新演讲中表示:“成为武大人是值得骄傲的,我今天带来的,唯有一颗诚心、一颗决心、一个实干的信念。”理工科出身的他,有着科学家的缜密与务实。人才引进、校园基建、教学改革……无论哪一件事做起来都不轻松,过程中也难免会有争议,但日复一日的坚持,最终还是取得了成果。离任当天,武汉大学官网、官微发文,回顾了窦贤康任校长六年期间学校的发展成绩,其中的一些细节,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窦校长这六载珞珈春秋。

学校在THE、QS、USNews、软科等世界大学评价机构的平均排名从2017年的323位上升至2021年的187位,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三大总体指标的评价结果全部在第一档,11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名单;进入ESl全球前1%的学科从15个上升至18个,5个学科进入前1‰……

学校新增“两院”院士4人,高层次人才总数从238人(次)增至649人(次),增幅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奖4项,连续三年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

从首轮“双一流”启动的2016年,到第二轮“双一流”名单公布的2022年,窦贤康的足迹贯穿了武汉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每个年份。

2022年,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估专家组定性评议意见指出:武汉大学首轮建设效果与总体方案符合度高,周期建设目标全面达成……

图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这份全体武大师生共同取得的建设成绩,就像是窦贤康留给武大的背影。执掌国自然基金委,仍是高教圈中人,或许在未来,这位“感性的理工男”还会和武汉大学有更多互动。

“临危受命”的空降校长

同样是在珞珈山下做了6年校长,武大师生把“亲民校长”的称号送给了窦贤康,而在他之前执掌武大的李晓红,则赢得了“平民校长”之誉。他被学生称为“红哥”“晓红哥”或者“晓红花”;他爱唱歌,只要有机会就登台露一手;他对合影的要求来者不拒,豪爽又亲切……即便是在离任多年后的今天,武大师生对于这位李校长的怀念,依然不弱于刚刚与他们挥别的窦校长。

图源:武汉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武汉大学

2010年12月,52岁的李晓红第一次站在了武汉大学的演讲台上:“我们要将武汉大学从一个国家一流大学,建设成一个世界一流的大学!”慷慨陈词壮人胸怀,不过此时武大的境况却并不乐观。“李晓红上任之时,正值学校面临诸多不利因素”,武汉大学官微推文中的这句表述,多少带着点“临危受命”的感觉。

2016年10月20日与雷军签署捐建武汉大学科技楼协议 图源:武汉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10月20日与雷军签署捐建武汉大学科技楼协议 图源:武汉大学

工科出身又是“空降”,面对这位新校长,武大师生难免心怀忐忑。打消这些疑虑的,是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缓和曾一度陷入僵局的校地关系,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牵头与国家部委、大型企业等签订合作协议,办学资金得到显著增长;主持了武大史上最大规模的老建筑修缮工作,学生宿舍全部安装了空调和热水器,实现WIFI全校覆盖;面向全球招聘,吸引青年才俊加盟,大力培植校内人才……“三把火”烧过,武大的气象也为之一新。

为新生讲授入学第一课 图源:武汉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新生讲授入学第一课 图源:武汉大学

李晓红执掌武大的这6年,后来被称为“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这段时间里,武大参与了首个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神舟八号”“天宫一号”等国家重大工程;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翻了一番,从7个增加到14个;2011年一次性入选5位两院院士创造记录;国际排名提升了100多位,2015年同时进入USNews、QS、泰晤士400强,进入中国大学世界排名最高的“G9集团”……而缔造了这段“最好发展时期”的李晓红,也常常被认为是武大历史上贡献最大的校长之一。

图源:科技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科技日报

2016年,李晓红离开坚守了6年的武大,北上赴京担任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任职方逾半年,他又调任中国工程院,先后履职党组书记、院长。担纲两所985,他曾是最年轻的985校长之一;执掌工程院,他也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不管是武大的历史还是工程院的历史,都注定要为他留下一笔。

“神秘”的文科前辈

与窦贤康、李晓红不同,顾海良是一位文科出身的校长。2010年卸任时,他已经在武汉大学度过了九个春秋,其中2年校长、6年党委书记、1年党委副书记。武大四校合并最初的十个年头,大半都由他执掌

图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年,中国最早的高校官方微博才开通一年,而微信公众号、知乎、小红书这些网络平台甚至还不见踪影。在这个时间维度上,我们很难为顾校长找到同样丰富详实的信息,但通过一些当时的访谈和报道,还是能拼凑出一些碎片:

2006年,武大在教学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

2007年,武大启用教授外聘制,向外聘请了30多名教授,其中12人来自海外地区,是全国外聘院长人数最多的高校;

2008年,武大“十五”“211工程”建设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验收,多个项目的评分获得全票;

2010年,武大科研经费接近十个亿,与合并之初相比增加了9个多亿。

图源:武汉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武汉大学

2001年,顾海良从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的职务上来到武大。9年之后,他又从武大回到教育部,担任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级)、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一职。

相比于工程院和国自然基金委,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知名度似乎并不高。作为培训全国教育系统各级各类领导干部的最高学府,它的确难以进入公众的视野。值得一提的是,现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由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兼任。

图源:武汉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武汉大学

从2001年到2022年,这三位一把手的履历,贯穿了武大四校合并至今的大部分时光。20多年的和合生生中,武汉大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历史性突破,而离任之后升任中央部委领导的任命,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国家对于他们个人,以及对于武大发展成就的认可。这份名校与名校长的“互相成全”,无论对个人、学校还是国家,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武汉大学、教育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小木虫、科技日报、长江日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知乎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