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一线城市医疗资源丰富,集中了大量三甲医院和优秀医生,这也是很多人一心想在一线城市安家落户的原因。

实际上在大城市住久了就知道,看个头疼脑热并不方便,需要漫长的排队、复杂的抽血、化验,看个感冒花个三五百块很正常。反而不如在小城镇,找个卫生室吊瓶一挂,解决问题。

这几天甲流传的厉害,本人不幸中招了,想出去买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已经买不到了。在家发起了高烧,奄奄一息,虽然有布洛芬能退烧,但病毒没祛除、仍反复发烧,非常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在受不了了,不想去大医院看,因为知道去大医院打车是很堵的、排队是辛苦的、等待是漫长的、化验是要抽血的、拍片是要拍两次的。尤其是拍片这个问题,几乎成了医院牟利的阳谋。每次去同仁医院(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医生总是先让拍一个黑白的、平面的片子,等你请好假、约好时间、辛苦排队,拍完这张片子之后。医生拿过来横看看、竖看看,说这张片子看不太清楚,需要再拍一张彩色的、立体的片子。再重新约时间、回单位请假,更别提交钱、耽误事之类的了。几次都是这样,我就尽量不去医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归正传,我想能去社区服务中心挂个吊瓶也好,至少排队人少,能安静的待一会儿,不用跑来跑去。9点钟,骑车去了附近的长征卫生服务中心,一说发烧,导诊员立刻提高调门:出门左转,发热门诊。左转只有几间小屋,彩瓦岗临时房,找来找去,转来好几圈,才找到一个女医生,让我等一会儿,她在兴高采烈的接电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搬个凳子堵在门口等,大概她见我穿的花里胡哨,有点不好惹的气质,也没让我久等,拿了一只水银温度计,让我夹胳肢窝里测体温,这玩意国家都要求淘汰了,堂堂大上海的医院竟然还在用。女医生反复强调她这儿是发热岗哨、不是发热门诊,只能开盒装药,布洛芬之类,不能做相关检查,不能挂吊瓶,要挂吊瓶就得去三甲医院。什么“发热岗哨”,听起来就像是封控时期的词汇。我要喝布洛芬管用还用来医院嘛,来就是挂吊瓶的。没办法,只能再去同仁医院,重新经历一遍我为鱼肉的待宰之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点钟打车到了地方,拐弯抹角找到发热门诊。导诊的姑娘态度倒是蛮好的,用的测温设备也相对先进,入耳式体温枪。拿了个45号,这里也只有一个发热诊室给人看病,一堆人在我前面等着。等到11点,终于轮到我了,医生简单问了几句,不出意外让我去抽血、化验,花费311元。

完了要花1个半小时等报告,这中间你爱去哪去哪。强打精神等到12点半,终于拿到报告,再去找医生,复诊的人从诊室排到外面,一条长龙。可能是中午休息时间,只有一个值班女医生,慢条斯理的看病。大家都顶着高温发烧的脑袋,站着排队等。中间有人大摇大摆的插队过去,那女医生也不管,接过病历就看,渐渐的队伍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正想发火,好在又来了个医生,速度快了些,这才没有做声。排队到13点30,终于轮到我,已经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医生快速给开了303元的药,主要还是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没让我挂吊瓶。

要是在老家,一个卫生室就搞定了,两瓶吊瓶一挂,解决问题。哪有这么麻烦。或者我早点买点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几十块钱搞定的事,现在花了650元左右,在医院发着烧排队5个小时,大城市有什么医疗优势可言呢?

身在大城市打拼的你们,有同感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