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历史珠玑】原创,欢迎关注,带您一起长知识!

1920年11月,载着周恩来缓缓驶出上海港口的游轮,让还未来得及相识的毛泽东与周恩来,一个在法国,一个在中国,远隔万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寻求救国的道路,周恩来不顾关山重重,漂洋过海,远赴法国留学。

而毛泽东,本来也可以出国留学的他,却自愿留在国内,摸索实践,探查国情。

自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炮火传到中国,毛泽东和周恩来这两位20多岁的年轻人,便表现的异乎常人。

他们在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影响下,对马克思主义充满着希望。

可以说,毛泽东与周恩来的相识,绝对算得上中国近代的一件大好事和大喜事。

虽然,1920年上海码头毛泽东与周恩来的擦肩而过,的确让人扼腕叹息。

但好事多磨嘛,任何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一次擦肩而过,换来的是他们一生的合作与友谊。

在周恩来去法国留学和毛泽东在国内探索的日子里,有一个人物,悄悄地成了他们的共同联系人,而他们自己却并不知道。

可以说,能有毛泽东与周恩来这对完美组合,他居功至伟。

蔡和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和森

这个人就是蔡和森,我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

蔡和森与毛泽东早就相识,他们是亲密的同学和战友。

毛泽东与蔡和森曾一起创办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和进步报刊《湘江评论》,他们还一起参加过五四运动,都是湖南先进青年的典范。

1919年,蔡和森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在巴黎,他迅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在他与毛泽东的几次信件中,蔡和森更是指引了毛泽东走向了共产主义道路。

而且,在1920年周恩来前往法国留学后,他又成了周恩来走向共产主义道路的引路人。

可以说,蔡和森是毛泽东与周恩来共同的引路人,他的思想和理论深深地影响了近代中国最重要的两个伟人,为他们后来的密切合作与深厚友谊奠定了基础。

1919年春,蔡和森到达法国,亲眼目睹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法国带来的创伤和帝国主义斗争的残酷。

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在这种环境下,更加激起他思想的震动。

蔡和森在法国最初的四、五个月内,他采用“猛看猛批”的方法,阅读了许多关于世界形势、俄国革命与共产主义的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得出了明确的结论,那就是:中国要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那时候的蔡和森对共产主义几近痴迷,每有一次机会,便在众人面前发表演讲,以告诉同胞,共产主义是新的希望。

蔡和森在法国的所见所闻所想,都写在信中,寄回国内,与毛泽东分享观点。

1920年8月他在信中说:“我们必须以俄为师,首先是因为它实行起来直截了当,其次,中国的革命可依靠俄国,他们可以给我们提供理论和武器,在地理上,俄国和中国注定是伙伴。中国革命必须借鉴俄国,中国必须成立自己的共产党……”

由于路途遥远,直到11月毛泽东才收到来信,蔡和森的信给了毛泽东极大的鼓舞。

12月1日,毛泽东给蔡和森的回信:“对他组建共产党,实行共产主义,借鉴俄国革命道路的主张,‘深切赞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还尖锐地指出:“历史上凡是专制主义者,或帝国主义者,或军国主义者,只有我们来推倒,决没有自己肯收场的。”

通过分析蔡和森与毛泽东往来信件可以知道,蔡和森在法国深受共产主义的鼓舞,为中国革命提出了一条出路,那就是借鉴俄国的十月革命。

此外,蔡和森还提到了组建中国共产党,这的确是他先于毛泽东提出来的。因此,从这一点上,蔡和森虽然是毛泽东同学和密友,但经过法国留学之行,蔡和森在理论上成为了毛泽东的“前辈”和“老师”。

毛泽东自然深受蔡和森的鼓舞,对于他的来信非常赞同,因此蔡和森对毛泽东的影响是很大的,在某种意义上,引导了毛泽东走向了共产主义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周恩来来说,蔡和森对他的影响是更加深厚的。

1920年12月,周恩来到达法国,刚来到不久,他就被吸收加入了由毛泽东和蔡和森创办的“新民学会”,而且还参加了由蔡和森与赵世炎等创办的社会主义青年团。

周恩来对蔡和森是极为佩服的,不然也不会连续加入他创办的两个组织。

在日常的交往中,蔡和森对周恩来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他们俩共同登上巴黎圣母院那次。

1921年的一天,周恩来与蔡和森爬了数百级台阶,来到巴黎圣母院顶端。

蔡和森对周恩来说:“恩来,这里的景色让人赏心悦目,美得让人陶醉。但我们决不能陶醉于景色之中,革命家的眼睛如果不去注视埋藏在景色之后的那些苦难中的人,是不可以的。”

周恩来在他给邓颖超的信中说:“蔡先生真挚的一席话,在我心中激起一阵回响,我能认识蔡和森那样的好前辈、好同志,是我最大的收获”。

对于周恩来而言,他接触马克思主义要晚于毛泽东一些,而他真正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就是在法国的这一段时间。

蔡和森无疑是在法国对他影响最大的那个,是他的好前辈、好老师,是引导他走向马克思主义道路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刻,两位伟人虽然还没有见面,但他们却有了一位共同的联系人,蔡和森。

蔡和森一方面通过信件与国内的毛泽东紧密联系,分享观念;另一方面在法国与周恩来当面教导和传授。

就这样,蔡和森潜移默化的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两位伟人的“中间人”,这一层关系为以后来毛泽东与周恩来半个世纪的合作与友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13年,蔡和森在广州组织工人运动时,被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在广州军政监狱英勇牺牲,年仅36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