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觉得学习好辛苦,好有压力呀!”

“一个学生都有什么压力?哪像我们大人似的,又要工作,又要做家务,我们比你更不容易!”

“算了,跟你说你也不懂,懒得说了!”

面对孩子的哭诉,有的父母会选择用“卖惨”的方式安慰孩子:“谁不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我小时候啊,不光要学习还得帮家里干活·····. ”

“现在的孩子哪有那么多烦恼,跟上一代比你们这都算是生长在蜜罐里了··. . . . ”

父母看来,分享自己的负面经历,看似是在跟孩子共情,其实是在告诉孩子:“你现在遇到的困难没什么大不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孩子眼中,“比惨式”的安慰更像是一种对比和批判,

仿佛是在对孩子说:“既然你的烦恼还没有我的大,又凭什么难过。”

这样一来,孩子的小情绪似乎就成了无病呻吟,让本就低落的孩子,心里又增添了些许委屈。

久而久之,当孩子情绪低落时,你作为父母,明明是出于好心安慰他,可有时候,被安慰的孩子却反而更难过了。甚至到最后,你会发现,你变得越来越难和孩子沟通。

很多父母以自己过来人的经验去安慰甚至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经验之谈又有多少人能够听得进去呢?有些路有些挫折,只有你自身经历的时候,才能有所感悟。

况且,那是你的童年,不是孩子的;那是你的成长,不是孩子的,那是你的人生,也不是孩子的!

所以,搬出自己“更大的烦恼”,并不一定能安慰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