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公众号尼伯龙根工厂授权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号突击炮G型是整个系列的最后一个改进型号,也是二战德国生产数目最大的一型全履带装甲战斗车辆,从1942年12月到1945年3月一共生产了7800余辆,是非常重要的机动火力支援力量,也是战争中后期突击炮营/旅和自行化反坦克部队的主力装备。某种意义上,这个车型就是突击炮的代名词。在其相对漫长的生产周期中,生产厂家引入了名目繁多的改进措施,令这个车型的性能日臻完善,更加符合部队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群之后的两辆三号突击炮G型极初期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辆停放在一起的三号突击炮G型,都装备了阶梯式翼子板。

在三号突击炮G型投产的时候,除了原先的生产商阿尔卡特(Alkett)公司之外,一部分生产任务开始布置给米亚格(MIAG)公司。与此同时,为了给即将投产的黑豹坦克让路,性能已经落后的三号坦克开始退场,把产能腾退给它的继任者。一部分三号坦克底盘没有作为坦克完成,而是被调拨到突击炮的生产计划当中。新厂家的投产、坦克底盘的到来和坦克部件的使用、还有各种零敲碎补的改进措施导致1942年12月-1943年6月期间生产的三号突击炮细节变化多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题材。

·所谓“极初期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2年12月的时候,米亚格公司还没有投产,阿尔凯特公司在该月一共生产了120辆三号突击炮,其中有少部分F/8型,多数都是G型。G型与F/8型之间最大的区别是装备了全新设计的战斗室,替代了从C/D型沿用下来的旧式战斗室。新型战斗室比旧型号略高,两侧的侧舱与主体结构融为一体,背板更宽,且垂直。战斗室顶盖改为一体化设计,不再预留可以翻开的炮长舱门,后半段隆起,安装了轮廓低矮的车长指挥塔,指挥塔舱盖带有小开口,不必完全敞开,就可以把炮队镜从车内探出来。与旧式战斗室相比,G型战斗室结构强度更高,防御性能提升,容积更大,观测性能提高,加工成本降低,更适合大量生产,其基本结构一直维持到停产为止。后来的四号突击炮战斗室也是在这一设计的基础上修改而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2年克虏伯设计的改进型突击炮方案是三号突击炮G型的前身,极初期型的侧舱形状也是从方案样车上继承来的。

1942年12月生产的这批三号突击炮G型被后世的研究者们划分为“极初期型”,它们的战斗室结构与后来的批次存在一定区别。这些车辆的战斗室侧舱略短,且侧舱前装甲较为陡峭。排风扇安装在战斗室顶盖靠后位置,而不是常见的战斗室后板位置,驾驶员正向观察口上方的KFF2潜望镜窥视孔这时仍未取消。这一批车辆没有配备炮长瞄准镜盖板和装填手位置的机枪防盾,有一些还保留着F/8型的驾驶员左侧观察口,翼子板也与后来的标准型略有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号突击炮G型极初期型新车,可以观察到战斗室侧舱造型和顶置排风扇等细节,这一批车辆出厂时都按照黄绿相间的“热带2”方案涂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号突击炮G型极初期型没有装填手机枪防盾和炮瞄镜盖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F/8型类似的驾驶员左侧观察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装填手舱门与顶置排风扇。

在1942年当月,装甲构件生产厂商就已经对后续生产的战斗室壳体进行了改进,把驾驶员左侧观察口换成了体积较小的手枪射击孔,次月又将侧舱向前延伸,增加了侧舱正面装甲的倾角,同时也对翼子板及其固定结构进行了修改。在实际使用中发现位于车顶的排风扇会妨碍装填手的动作,所以在1943年1月时又将排风扇挪到战斗室背板上垂直安装。1942年12月末,在装填手舱门前安装了机枪护盾,1943年1月又安装了炮瞄镜盖板。从此往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三号突击炮的战斗室基本维持原状,直到后来引入了遥控机枪的改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辆极初期型的驾驶员左侧观察口已被手枪射击孔代替,取消观察口是为了给侧舱向前延伸腾出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极初期型似乎还都配备着铰链固定的长型后挡泥板。

也有说法称,带有极初期型特征的车辆一直生产到1943年2月,但无法确定是否属实,具体数目也不详。

目前能够确定装备过三号突击炮极初期型的部队包括党卫军的警卫旗队、帝国和骷髅三个师的突击炮营,还有国防军的大德意志师突击炮营、第185突击炮营,以及第395突击炮连(1942年11月组建,次年3月解散)。其中一些车辆存活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1944年仍能见到。在刚投入作战的时候,一些三号突击炮极初期型装备了冬季履带,在后来的使用过程中,有的车辆追加了炮瞄镜盖板、机枪护盾(或简单的机枪支架)、侧裙板等设备,有的甚至还刮制了防磁涂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防军第185突击炮营装备车辆,战术编号为空心字体两位数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帝国师的极初期型,车名“弗洛里安·盖尔(Florian Geyer)”,一直存活到194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警卫旗队师所属车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骷髅师所属车辆,车名“红魔(Roter Teufel)”,战斗室侧面码放备用履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一辆骷髅师所属车辆,侧舱前方固定了一个备用负重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德意志师车辆参加阅兵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防军第395突击炮连所属车辆,该连东线作战期间配属给第320步兵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历不明的车辆,炮盾已经受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装填手舱门前安装机枪支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车首临时安装除雪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挡泥板为长型,追加标准型机枪防盾,底盘侧面固定备用履带,作为附加装甲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库尔斯克战役期间拍摄,这辆极初期型已经安装了裙板和机枪支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辆追加了裙板的极初期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期追加机枪防盾、炮瞄镜盖板和车尾储物围栏。

1943年初,第185突击炮营的一辆三号突击炮极初期型在东线的大卢基被苏军反坦克炮击中,乘员阵亡,该车其后未能回收,随着天气转暖沉入沼泽,因而幸运地保存至今,2002年时被俄罗斯人掘出。不过,这样一件品相完美的历史文物却在之后遭到了无法挽回的野蛮破坏。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唯一一辆三号突击炮G型极初期型实车如今保存在俄罗斯萨拉托夫,它配备了冬季履带,这种履带左右样式不同,但这辆车上安装的都是右侧履带片,所以左边的履带其实是反装的。

·阶梯式翼子板、潜渡排气管和其他

三号突击炮的战斗室侧舱下缘要高于底盘上缘,为了不让两者之间出现空隙,需要让翼子板与侧舱下缘贴合。G型常见的翼子板可分成三段,前后两段用支架固定在车体上,从战斗室向两头倾斜。中间一段(其实也是两个部件拼合的)通过角铁连接在侧舱上,在支架部位与前后两段接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于三号M型底盘建造的三号突击炮G型,标准翼子板。在防磁涂层出现之前,阿尔凯特和米亚格两厂生产的三号突击炮很难区分,只有一些细微差别。

不过,在生产之初,阿尔凯特和米亚格两厂都使用过一种阶梯式翼子板,这种翼子板前段是平直的,中段和前段之间通过一个阶梯结构过渡,两者最后还是在支架位置接合。这种翼子板相对少见,且与生产厂家,以及底盘来历并没有什么关系,特征也比较混乱。有的上面安装的是较长的,可以向上翻起的三号坦克前后挡泥板,有的安装了较短的固定式突击炮挡泥板,甚至还有两者混用的现象。据称,在阿尔凯特1942年12月-1943年3月生产车辆(含极初期型),以及米亚格1943年1-6月生产车辆当中都可以找到安装阶梯式挡泥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配备阶梯式翼子板的实车,挡泥板形制不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挪威特兰杜姆陆军博物馆库房保存的三号突击炮G型实车也配备了阶梯式翼子板,搭配了长型的前后挡泥板。它是基于三号M型底盘建造的,为了方便维修时取下舱盖,有的部队在变速器检修舱门上焊接了把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阶梯式翼子板这一特征早在极初期批次上就已经出现了。

常见的三号突击炮G型变速器检修口都是两片对开式的,铰链较小,早在三号突击炮E型投产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了这样的设计。1941-1943年间生产的8/ZW批次三号坦克底盘(J/L/M型)变速器检修口是一大一小两个往前开启的单片舱门,为了加快三号突击炮的生产进度,工厂使用了很多原本为三号坦克准备的部件,其中就包括8/ZW的传动装置盖板。因此,在三号突击炮F/8型和G型当中都能看到车首安装单片舱门的车辆。除了舱门有区别之外,两者驾驶员前向观察口下面的跳弹板形状也不太一样,突击炮款的跳弹板长度较短,正好位于闸口下面。而坦克款的跳弹板较长,且往右边偏置,对于三号坦克的观察口来说,它的位置和长度正好合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装8/ZW传动装置盖板的三号突击炮G型,铰链外置,舱盖向前掀开,注意第二张的跳弹板样式。

事情在1943年上半年变得更为混乱——曼公司(MAN)在1943年1月停止了三号坦克的生产,随后武器局又要求其组装一些三号突击炮的车体,支援阿尔凯特和米亚格。曼提供的车体其实就是剩余的三号M型坦克车体,也属于8/ZW批次,但带有一些独有的特征:

·变速器检修舱门无铰链,在内部用四个卡扣固定,修理时可整体拆除。

·带有水密设计的动力室进气口、出气口和散热罩板等。

·由于施工进度不同,一些交付突击炮厂家的车体已经安装了单向阀涉水排气管。

三号M型是一个进行了水密性改进的型号,涉水深度提高到1.5米,可以在稍加准备的前提下涉水(注意不是潜水)渡过较浅的河流,即便是车体被水完全淹没也不会熄火。曼厂一共向阿尔凯特和米亚格交付了142个车体,基于这些车体完成的三号突击炮G型并没有水密功能,动力室进气口盖板撤除,动力室各检修口盖板上原本可以升降的散热罩板也被固定在开启位置。这样的车辆都在1943年上半年出厂,它们的车首30mm附加装甲都是用焊接工艺固定上去的,而不是常见的螺接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于三号M型底盘建造的三号突击炮G型,传动装置盖板表面看不到铰链,两个舱门可以完全卸下。注意它们的车首附加装甲都是焊接固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装备三号M型同款涉水排气管的三号突击炮G型,这样的车辆非常罕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号M型的动力室散热罩板可以升降,其内部装有垫圈,关闭后可以防止水从散热口灌入动力室。在改装成三号突击炮的时候,这个功能已经没有意义,所以将升降机构撤除,预留的孔位用装甲塞子填塞,焊接封闭,并将罩板维持在开启位置。

从1943年3月起,一些返厂大修的三号坦克8/ZW批次也被改装成突击炮,它们的车首附加装甲是以螺接方式固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返厂三号坦克J/L型改装的三号突击炮G型,出厂较晚,带有防磁涂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返厂三号M型改装的三号突击炮G型,车首附加装甲为螺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返修三号突击炮B型改装G型,焊接附加装甲。

需要注意的是,阶梯式翼子板、单片式车首舱门、潜渡排气管和焊接式车首附加装甲并不是固定搭配,也不是某个厂独有的特征,很少会同时出现在同一辆车上。它们在1943年上半年生产的三号突击炮上面交替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芬兰陆军编号为Ps.531-17的三号突击炮是阿尔凯特基于三号M型底盘建造的,它同时具备阶梯式翼子板、无铰链单片式车首舱门、潜渡排气管和焊接式车首附加装甲这几个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