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群众反映集中且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清单式推进,北京创新推出“每月一题”工作机制,解决了一批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

“办证难”曾经困扰着一部分市民,这也成了他们的“心病”,还一度成为接诉即办的高频诉求。朝阳区十八里店村,是个拆迁腾退村,2014年、2015年居民陆续入住,但不动产证迟迟办不下来。2022年2月,徐振忠在63岁时终于拿到了不动产权证书,这要归功于“每月一题”。针对房产证办证难这类历史遗留问题,北京把办房产证难列入“每月一题”,通过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牵头治理,多个部门配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问题解决。

找准问题根源,创新工作机制,多部门联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徐振忠所在周庄嘉园A区20号院,部分楼栋底商的使用者自行加盖隔层,或改变了配套的实际使用功能,影响项目办理规划核验,从而耽误住宅楼后续各项手续的办理。居民领不到房产证,落户、上学、房屋买卖都成问题。一个部门牵头,其他部门配合的协同联动机制,推动解决了许多像周庄嘉园小区一样办房产证难的问题。

无错优先,项目推进,凝聚起解决问题的最大合力。2019年8月,北京市印发《关于切实解决历史遗留房地产开发项目不动产登记有关问题的意见》,“尊重历史、无错优先、违法必究”原则得以明确。既为办证这个“老大难”提供了法规依据,促进“办证难”问题得以破冰。每个问题都按照“一方案三清单”推动,即问题解决方案和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政策清单,并联起多方力量,打通“卡点”“堵点”,齐心协力办好老百姓的急难愁盼事。

心里装着人民,一心为民办事,才能帮助百姓不断实现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景。目前,北京市通过接诉即办“每月一题”机制优势,已经为400余个项目34万套房屋打通办证路径,将有更多人拿到心心念念的“大红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