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可以让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感谢您的支持。

1965年3月5日,国民党元老级人物陈诚因病逝世。临终前,陈诚遣散亲友,独留妻子一人留在房间照顾他。

等到众人悉数离开后,陈诚示意妻子将耳朵贴过来,然后用尽全身的力气对妻子说了最后的遗言。听完丈夫的遗言后,陈诚妻子的脸色从悲伤转为惊恐。亲友们担心陈诚妻子想不开寻短见,就强行开门进去查看情况。

当亲友们看见一脸惊恐的陈诚妻子后,他们赶忙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可出乎意料的是,陈诚妻子并没有回答他们的问题,只是表情淡漠地摆摆手,然后独自一人出了门。

虽然陈诚妻子没有透露半点消息,但所有人的心中都有了一个标准答案:一定与蒋介石父子有关系。

陈诚,字辞修,号石叟,浙江青田人,和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是同乡。江东子弟多才俊,陈诚就是江东才俊中的佼佼者,他担得起年少有为这四个字。1918年,陈诚如愿以偿地进入保定军官学校。

此时正值乱世,是重文轻武的年代,陈诚毕业后在建国粤军中担任中尉副官,因其作战勇猛不畏死,所以在讨伐冯宝初的战役中负伤后,蒋介石以大本营参谋长的身份亲自到医院慰问陈诚等人。

这一次会面奠定了陈诚日后平步青云的基础,也是蒋介石和陈诚合作的开端。在后来数次的战役中,蒋介石发现陈诚不单单是一个勇敢的战士,更是一个谋定而后动的将领,他越发喜欢陈诚,将陈诚视为心腹。

陈诚是国民军第十一师的师长,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土木系”中的“土”。作为蒋介石的左膀右臂,陈诚在抗战后一直是各大战役的直接指挥和参与者。

在淞沪会战和武汉保卫战中都有陈诚的影子,陈诚曾在这两个关键的战役中提出了很多正确的建议,然而因为蒋介石刚愎自用,一味寄希望于国际联盟的调停,因此导致这些正确的建议没有得到采用,这些战役也就以失败告终。

时日渐久,陈诚在国民党以及国人心中的地位逐步上升,大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味道。众所周知,古代皇帝最害怕权臣一手遮天,一旦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那权臣就是皇权最大的威胁,到那时就是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结局。

陈诚在那个时候就有这样的地位,因此蒋介石对陈诚的态度也开始有所转变,从最初的伤势渐渐变为提防和猜忌。

后来因为国民党内部出现矛盾,发生了李宗仁“逼宫”的事件,蒋介石对这些事情就更加在意,陈诚的处境就变成了伴君如伴虎的地步,虽不至于死,但真的出事的话,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让陈诚担任东北行辕主任,这其中既有信任的意思,也有调离中央让陈诚当个封疆大吏的意思。然而这时候国民党只是占据了半壁江山,国共之间势必会有一战,以蒋介石的为人,他绝不会和共产党共分天下。

不出意料的,解放战争打响了。一开始国共两方还能打得有来有回,陈诚在东北也能和解放军对抗。可国民党毕竟已经失去了民心,加上解放军司令指挥得当,军队上下一心,陈诚在东北很快就败下阵来,国民党在东北宣布失败。

虽然这是陈诚人生中的一大败笔,但对于那时候的陈诚还算得上一件好事,由于这一次的失败,陈诚在国民党中的地位受到了影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国民党许多人都声讨陈诚,甚至有人叫嚣说:

“杀陈诚以谢国人!”

陈诚被骂得狗血淋头,好处是蒋介石对他的猜忌之心锐减,陈诚也因此过了一段相对安稳清净的日子。

不过这样的好日子没有持续太久,国民党败局已定,等蒋介石带着残兵败将撤退到台湾后,陈诚和蒋介石的矛盾再度爆发。

1948年12月,正在台湾养病的陈诚接到蒋介石的密令,密令中任命陈诚为台湾省主席。陈诚看完密令后长叹一口气,心中知道蒋介石已经做好了撤退台湾的准备,让他当台湾省主席的意思也很明确:这就是国民党未来的领土,也是唯一的领土。

果然,在陈诚上任后的第二天,陈诚就发现从大陆到台湾的中央机关人员越来越多,载有重要物资的船舶也从大陆陆续抵达台湾。陈诚深感责任重大,他开始带病工作,为蒋介石退守台湾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蒋介石十分信任陈诚,将其视为最后的依靠。在陈诚的眼中蒋介石虽然已是缺牙的老虎,但知遇之恩不可忘,他在纸条上曾写下一句话:

“生于斯死于斯,离此一步即无死所,不可再有如在大陆尚可撤退执念。”

如此决绝的话语,说明陈诚已经看清了局势,同时他也知道回到大陆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决绝之中也有无限的思乡之情。在陈诚担任台湾省主席的期间,台湾省的经济、政治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陈诚推行的“三七五减租”制度和改革币制,使得台湾省从一个落后贫困的地区逐渐迈向小康。蒋介石带领残兵败将抵达台湾后还是有些吃惊的,他没想到陈诚竟然能做地如此之好,等到蒋介石重掌大权之后,他便委任陈诚为行政院院长。

于是陈诚和蒋介石的关系又回到了解放前的状态,陈诚的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知道这是蒋介石信任他的结果。可是台湾不是世外桃源,国民党内部也不是上下一心,时间越久,陈诚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就更加尖锐。

因为陈诚的功劳,在数年里陈诚得到了多次的提拔,他身兼“副总统”、“行政院院长”、“国民党副总裁”三大职务,这要是放在古代,那就是封无可封的权臣。

此时蒋介石和陈诚的关系还比较和谐,可随着一件事情的发生,蒋介石的猜忌之心猛地提到了最高,陈诚内心的压力也倍增。

1961年,应美国之邀,陈诚访问美国。这件事情就像是在一片平静的湖水中扔进一块石头,国民党内部言论四起,都觉得陈诚即将代替蒋介石成为国民党的领袖。蒋介石因此每天坐立难安,他一再劝诫儿子蒋经国要稳住局势,同时要提防陈诚。

蒋介石一直把儿子当做继承人来培养的,他希望自己死后儿子可以成为国民党的领袖人物。虽然蒋介石知道这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可是他不想放弃,因此一直尽最大的努力培养蒋经国

陈诚访问美国的时候,蒋介石年纪已经不小了,他甚至已经做好了让蒋经国接任的准备。蒋介石信任陈诚,但他不相信那些别有用心的势力。

坐到他那个位置,蒋介石知道人心是一种十分薄脆的东西,根本经不起诱惑的,所以他不得不提防陈诚,同时告诉儿子提防陈诚。美国邀请陈诚访美不是偶然事件,在经过多次的考量之后,美国认为蒋介石已经不堪大用,因此想要在台湾找一个有潜力的人培养。

美国的目的是在台湾扶持一个亲美的政权,以达到牵制大陆的目的。陈诚看穿了美国的计谋,美国想要离间他和蒋介石之间的关系,可是访美是不得不去的事情,因此在临走前陈诚一再强调国民党内部要团结,不要中了美国的阴谋诡计。

蒋介石是个多疑之人,即使陈诚如此说,可他还是放不下心,搞得自己茶饭不思。此时周总理也得到了陈诚访美的消息,为了稳定台湾的局势,周总理代表国家表示台湾和大陆是一家亲,希望双方可以联合抵制美帝国主义。

当年8月底,陈诚返回台湾,结束了这场有惊无险的访美之旅。

此次事件过后,陈诚和蒋介石之间就有了一道不可弥补的鸿沟,陈诚明白蒋介石的心思,所以尽量掩藏锋芒,不引起冲突。

蒋介石没办法,他必须让儿子蒋经国继承自己的位置。所以他们虽然在面子上过得去,但在暗中斗争激烈,蒋经国将陈诚视为头等大敌,并多次表示不满。

后来陈诚的身体越来越差,也就逐渐退出了政治舞台。临终前,陈诚曾对妻子说死后想要火化。妻子听完大惊失色,火化在台湾是闻所未闻的,她担心蒋介石父子借此机会发难,到时候陈诚不在,陈家就会遭遇灭顶之灾。

1963年3月5日,陈诚逝世。他死后没有如愿火化,而是以台湾风俗、以当时最高的礼节安葬。陈诚逝世,蒋介石放下的内心的大石头,可心里的落寞也多了一分,毕竟那是他不可多得的故友。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陈诚的一生是传奇的,也是值得后人观摩学习的。虽然身处台湾,但绝不做背叛祖国的事情,是一个优秀的炎黄子孙。

人生在世,应该懂得急流勇退,在名利场中没有永远的胜者,知进退才能不忘初心。

参考资料:陈诚与蒋氏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