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木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的田野。但是如今只要在近郊租一块地,就可诗与远方兼得。

近段时间,“共享菜园”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少近郊农场主把闲置土地作为“共享菜园”挂在网上,提供租地种菜服务,吸引不少城里人前往认领。苏州也流行起了“共享菜园”,这里成为市民周末遛娃、聚会的好去处。

城里人到近郊认领菜园,打开了城市田园生活“新大门”。周末时间开车到近郊,亲自感受一下翻土、播种、浇水、施肥乃至收获,对一直以来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中的城市居民来讲是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一锄一铲中,不但实现了自己种地、吃绿色蔬菜的愿望,还能享受人与人的互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共享菜园”的走红,让城里人有了更多的休闲放松机会。

“共享菜园”帮城市居民圆梦的同时,也让农民有了新的增收渠道。小小的一方菜地,在农村人眼里可能是一块不起眼的边角料,即使全年不休、各种轮作,收入也相对有限。但引入“共享”概念后,小小的菜地由自耕变成了出租,农民不但减少了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也大幅提高了收入。村里闲置的土地活起来,也让村民自发地参与到乡村治理中,在共建共享中为释放乡村资源价值开辟了空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城乡居民之间互惠、互动的新事物,“共享菜园”也是建设美丽乡村赋能乡村振兴的一块试验田。如果说从前农家乐、乡村民宿的兴起,促进了农村从一产转到三产,是农村新业态的初阶版,那么“共享菜园”可以看作一个最新升级版。它既需要有美丽的田园和村庄作为依托,还实现了特色农业和乡村文旅产业链的相互融合,在对乡村建设整体性带动方面有着更大的潜力。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变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目标。而一块小小耕地的出租,除了丰富城里人的生活体验,提升生活幸福指数外,还几乎同时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变美等多个目标,堪称一个高分方案。当然,如何厘清各方利益权属?如何引导村民提供优质精准甚至个性化的服务?这些也是“共享菜园”发展中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农村发展如何探索出更多模式?除了“共享菜园”外还可以共享什么?农民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增收,乡村如何变得更美?这些课题都有待于作进一步观察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