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背景的弟媳回国后,父母给她找了一家医药大学关联的单位上班。她经常跟我抱怨工作太闲,挣钱太少,没意思。我说那要不然换一份工作,年纪轻轻的,还是得往前冲吧?她犹豫再三说:还是算了。

弟媳家境不错,大学毕业后就去了英国读硕士。学成回来后,父母给她找了一份工作。单位跟一所医药大学有关联,工作不但清闲,还有寒暑假。午休时间长,下午有事还能早走。但就是挣得不多,一个月到手也就几千块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弟媳已经在这家单位工作了好几年了。别的方面变化不大,倒是胖了不少。弟媳跟我说:“工资涨得还没我的体重涨得快呢。”

我说:“你要不然别开车上班了,坐公交或者地铁吧,反正离家也不算太远。正好上下班也能活动活动。”

弟媳说:“不习惯啊,早晚高峰路上那么多人,挤来挤去的不舒服。”

我说:“那就把零食戒了,从家带饭,少吃外卖。”

弟媳说:“太麻烦了,背来背去的,再撒我包里。而且中午带的肯定就是头天晚上剩的,也不好吃啊。零食也没法戒,上班没啥事,就靠零食撑着日子呢。吃吃喝喝,时间一会儿就过去了。”

弟媳不止一次地跟我抱怨:“这班上的,太无聊了。我怎么觉得我现在连英语都快忘光了。根本用不上。挣得还这么少,这点钱还不够我每个月买化妆品的。”

我说:“那要不然你自己也在网上找找工作,看看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哪怕从头开始,从基础职位做起,是不是也比现在这样有前途?”

弟媳说她考虑考虑。然后就没下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问她工作的事情有什么进展?她说:“看了看,还是算了吧。我现在也快30了,如果去一家新单位从头开始,跟一群刚毕业的小年轻同期竞争,总觉得脸上挂不住。而且我看了一下,工资也不高,跟我现在的收入差不多。”

我说:“确实都有一个磨合期,如果你对自己有信心,事业上也有一个长远打算,那就别有那么多顾虑。趁着你俩现在还没小孩,还能在事业上多花一些精力。”

弟媳一脸为难地说:“实话讲,还是不太敢迈出这一步。现在是没孩子,可假如日后我换了工作,开始忙起来了,又有了小孩,那没准儿,我会后悔现在放弃这份轻省工作。毕竟工作和家庭很难两全。”

弟媳说的我也理解,但一开始抱怨工作不称心的是她,现在决定维持现状的还是她。

从我个人的角度上看,确实觉得有点可惜。父母花了那么多钱送她去留学。想来她当时拿到硕士学位的时候,也是踌躇满志的,对未来也有自己的想法。

但这几年的“安稳”,一方面让她纠结工作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却也逐渐消磨了她的斗志。既对现有工作不满意,又缺乏重新起步的勇气。

其实,甭管什么样的工作,都有利有弊,自己都要想清楚。鱼和熊掌岂能兼得?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关于外资代表处的文章,反响还挺大。描述了朋友任职的德企代表处各种福利,朋友甚至都在感慨:如果可能,真想干到退休。总结起来就是节奏慢,福利好,待遇低。

有不少人都在评论说:在这样的单位待习惯了,出去再找工作就废了。没法适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的确如此,但我觉得也看个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生活压力,都能做出不一样的决定。

弟媳家庭条件不错,没有生活负担。当初家里面送她出国留学,应该也只是想让她涨涨见识,开拓眼界。并没有指望能有什么回报。

弟媳虽然经常抱怨工作无聊、挣钱少,但并没有改变的动力。事业上也没有什么追求和目标。

想混日子,哪里都是港湾,想改变,行动起来,什么时候都不晚。旁人只能是提供建议,没法强求。关键还看自己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