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妙解“输”“赢”

文/王书海

人活在世间,总要做些事情,也难免会有所竞争,有竞争也就要去面对“输赢”的问题。

其实“输”“赢”看似是结果,而实质仍然在心理。

“输”字,本意是“托人转运”,用“车”把东西送给他人。因为“己亏人丰”,故而后来引申出“输赢”的“输”字。

“输”还有“交纳”“献出”的意思,也有“失败”的意思。

如果“输”出的是“美好善良”,是“奉献”,是“诚挚”,那么必然会获得他人的赞赏,乃至回报。这样“输”的结果也许就是“赢”。同时敢于“输”出、乐于“输”出的人,也会获得心境的安然和美好。

如果一个人,眼里只有“财货”,沉湎于物质的占有,那么即使一丁点的物质“输”出给别人,他也会感到痛苦。再比如,一个人总是“输”出狭隘、自私、失信,他又如何能“赢”呢?诸多“失败”纷至沓来,那就是必然的啦,这样的人生会必“输”无疑。

对于“赢”字,我们同样可以辩证看待。

有网友提到了这么一个小故事。

一个退休官员很不适应退下来的生活。没有了按部就班的紧张工作,没有前呼后拥的氛围,使得这位官员心理没着没落的,空虚得很,失落得很,以至于心情抑郁,作息凌乱,饮食不振,几近病态,不得已得去看中医大夫。

老中医用笔写了个大大的“赢”字,对他说:你上半场已经是人生赢家了,妻贤子孝,事业有成;下半场还能不能赢,就看你自己了。老先生进一步解释说:你看这“赢”字,写的多好啊——“亡”,置之死地的意志;“口”,顺达流畅的沟通能力;“月”,很强的时间观念;“贝”,经济能力;“凡”,看淡点,平凡点。人都退休了,还有啥看不开的?!

老中医一席话,让已退官员频频点头,茅塞顿开!

说到“赢”字,老中医有一解,我倒是想从“反方面”来说一说。

“赢”字倒序来看,也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如果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不安于本分,一心只装着“财富”(贝),一心只追求肉欲(月);而且他又管不住自己的大口(口),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那他的结局会如何呢?肯定会遭遇失败,甚至灭亡(亡)。

有的人即使一时能“赢”,但不会一生能“赢”,没有良好的素养和心态,最终的结局还是“输”。

有的人“赢”在了面子,而“输”在了里子;也有的人“赢”在了物质,而“输”在精神。这样的人“小赢”而“大输”,“短赢”而“长输”,其事例不胜枚举。

同一件事,同样的汉字,如果从不同角度来看,不同的人持着不同的心态,结局也许就会截然相反。

“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清康熙时,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有人与邻居因宅基地问题产生了矛盾冲突。家人飞书给张英,以期待他的“撑腰”。而张英只给老家的人回诗一首: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见书,晓知其意,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而邻居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六尺巷”因此而成。这个佳话也被后人广为传颂。

这是转“输”为“赢”,彼此“共赢”的最佳范例。

“输”“赢”看似只是文字而已,其实不然。这两个汉字也是古人处事智慧的结晶,它们蕴含着我们民族的文化、民族的哲学。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对待“输”与“赢”不得加些小心与慎重。

王书海河北廊坊固安人,当代先锋诗人,中华作家网终身制签约作家。曾获“《岁时文学》第一届现实主义题材征文大赛‘岁时流光奖’”第二名,“《当代先锋文学》2020‘福瑞金石杯’诗歌大奖赛”第二名,“文豪杯中外诗歌散文年度赛(2020)”文豪杯十首最佳诗歌奖,“华夏杯第二届‘相约七夕’全国爱情诗歌大赛”新时代优秀作品奖,2022十大年度桂冠精英等。有多篇作品编入《百家诗选》《新世纪新诗典(五卷)》《当代精英诗人作品选》《2022年度中国经典诗歌》《中国诗歌百佳精英作家》等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