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75年底,我所在的湖北安陆洑水高中125名应届毕业生,8人验上陆军到160师480团当兵,另有一位叫胡问国验上飞行员,去了东北空军航校。

当兵前两年,我与胡问国有书信联系,后来他说地址要求保密,探亲再见。之后我多次回乡探亲没有见到他,杳无音信,不知去向。

转眼20年过去了,1995年底我转业回故乡做《安陆日报》执行总编,同学战友聚会,听到有关胡问国的流言,说1983年6月,他驾机叛逃去台湾被我军击落,人已不在了。

我虽然不相信,但流言如风无法制止,加之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空军连续发生了多起飞行员叛逃台湾事件,当然也有飞回大陆的爱国飞行员……

胡问国的家在老区,交通不便,加之部队非正常死亡不通知当地民政,没法证实,也不愿意去证实,任流言流去。

02

一晃又是5年。

2001年5月,我的办公室突然来了一对老年夫妇,大叔骨瘦如柴,赤脚穿鞋,卷起的裤腿粘着泥巴,麻绳裤带上吊着几个钥匙。大妈满脸沧桑,视力很弱,摸索着走进来。

大叔自我介绍,他是洑水镇毛庙村人,名叫胡学分,老伴叫秦加珍,他做过村支书。表达清晰,层次分明。我大吃一惊,这两位就是我高中的同学、飞行员胡问国的父母。

胡大叔说儿子牺牲的经历,完全颠覆了社会上的流言,也推翻了我此前的认知。他的讲述,把我带入胡问国牺牲的现场,让我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大叔说:1983年6月13日,已经是轰炸机中队长的胡问国带助手吴海,奉令飞大西北执行任务。当日12时,从南京郊外某军用机场起飞,飞过江苏、安徽西部、河南东部,进入豫西上空。

就在这时,机舱氧气管突然着火,胡问国试图灭火,可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火越烧越大,情况瞬间严峻起来,战机开始失控,箭一般向下坠落,重新拉起已经很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危急时刻,胡问国首先想到战友的安全,他命令助手吴海跳伞,然后他独自驾驶冒着浓烟的战机,开始了惊心动魄的最后19秒。

飞机继续下坠,他的身体多处被烈火烧粘到坐位上。在难以想象的巨痛中,他仍在寻找迫降保机的可能,俯瞰地面,突然看到飘着红旗的学校、密集的工厂和居民区。

胡问国感觉迫降无望,再晚几秒,巨型轰炸机将坠落学校。老区的儿子知道,就是粉身碎骨,也要回避这个不堪设想的后果。

烧得快失去知觉的最后时刻,他用尽生命最后的力气,硬是把飞机拉转了向。

这时,地面上的群众和师生惊心的看到,冒着浓烟即将坠毁的战机,神奇般地拐了一个弯儿,躲过了学校、工厂、居民区,拐向了偏僻的水库,随即一声巨响……

坠落地点是豫西南召县的伏牛山区。当地干部群众自发营救跳伞受伤的吴海,打捞残骸,可是英雄的尸骨随着战机落水爆炸、完全消失,群众流着泪打捞了一天一夜,不见一丝一毫;随后赶来的营救分队,也没找到烈士的任何痕迹

胡问国牺牲的第12天,南京空军某部举行了隆重追悼会,介绍了他平时三次立功,关键时刻,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英勇献身的事迹,宣布他为革命烈士,追记一等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战友们参加胡问国的追悼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区空军丁司令员,追悼会上介绍胡问国的英勇事迹

03

赶到南京处理儿子的后事,秦妈妈悲伤过度几度昏迷,无法参加追悼会。让胡大叔最难过的是,儿子的骨灰盒里没有骨灰,装着他生前军装的灰沫。

秦妈妈从那后天天哭,哭了几十年,眼睛渐渐哭瞎了。

胡大叔说问国牺牲后,安陆民政对他家很关心,抚恤金从没耽搁,他隔一段去镇上领一次,有时民政助理送到家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家庭仍然贫困,但胡大叔从没找过政府的麻烦,一家老少对劳累与清贫习以为常。但是,胡问国的牺牲,却给他家带来另外的压力,那就是猜测和流言。

说什么的都有,胡大叔总是忍着,忍了一年又一年。如果不是插秧季,某家不让他放秧水,他还会忍下去的,也不会找到报社。

“我儿子不是叛徒,是老区的英雄啊!”胡大叔急得老泪快掉下来。

我边安慰边问他:问国立了一等功,应该有证书、功章、喜报吧?

胡大伯说:问题就在这儿,搬家时有的搬丢了,有的残缺不全,有的字都看不清了。

这时,我联想到自己参加对越还击战立了三等功,敲锣打鼓送到我家,知道的人很多,不慎搬家时把喜报功章弄丢了。20年后那些知道的人,老的老、走的走了,几个晚辈居然半真半假对我说:你上过前线?立过功?吹牛吧!说不准是逃兵。

我心里直冒火,想到档案有记录,可细一想,退役军人除极个别祖坟冒青烟的、提拔重用前看档案,有谁还会理你的档案。有用的、还是胸前挂的,墙上贴的。于是我利用部队人脉,补齐了荣誉,并把喜报镶嵌在镜框里,挂在书屋显眼处。尽管俗,却管用,办退役军人优待证更管用。

送走同学父母,我打算把事情弄准后,推出一个专版,恢复胡问国的社会荣誉,让烈士父母安度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随后,我与安陆民政局周亚平副局长联系。他团职转业,对退役军人特别友善。他亲自动手,从成山的资料中找到胡问国的档案,的确是一等功。

一周后,我和周局长一行去了洑水镇毛庙村。烈士的家在大洪山南麓,山道弯弯,坡坡坎坎,不知走了多远,才找到烈士的家。这一趟,我们知道了更多的情况:

胡问国的妻子小慧,得知丈夫牺牲的消息,悲恸欲绝,神智恍惚,骑车撞了车送急诊室抢救,人救过来了,怀孕四个月的孩子没了。烈士父母看她这时才27岁,人生漫长不能苦了她,反复劝她忘掉问国,重新成了家。

处理完儿子的后事返回前,胡大叔想到老区人看重荣誉,试着向部队提出,能不能到老区开个追悼会,让问国的事迹上上报纸、电台。

部队领导说:问国的事迹很感人,但战机出事不便对外宣传,等等再说!

胡大伯明白,安陆老区有多处烈士纪念塔,安葬着战争年代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其中就有因泄密被敌人杀害的。他想起儿子生前的保密嘱咐,也就不再坚持这个要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区安陆有多处烈士纪念碑

等啊等,等过世纪之交,年近古稀的烈士父母,一方面要承受流言的伤害和委屈,另一方面儿子荣誉证件的遗失,更让他们惴惴不安。终于有一天,胡大叔看到媒体有战机出事的报道,感觉环境宽松了,随即想起部队领导说的“等等”,蒙生补回儿子荣誉的念头。

可是岁月不等人,一切时过境迁,他体弱多病,部队番号不断更新,战机部队频频转场。连儿子老部队的代号、地址都不记得了,去哪里找。

胡大叔说,误解也好,流言也好,其实不能怪老区人,历史上那些血与火的记忆,像山间的路很难改变,老一辈人就靠这点儿精神支撑着。

这种撑着,正是红色种子代代传承、生生不息的根。而党报媒体,有责任延伸这个根。

05

2001年7月,带着试试看的心理,我以安陆日报的名义,给南京空军政治部写信,甭管部队变化多大,大单位不会变化太大。信中,说了老区对荣誉的态度,烈士父母的情感现状,请求给胡问国补发荣誉证件,盼能找到当年追悼会的影像资料。

南京空军政治部非常负责,很快回复说:感谢安陆日报关怀烈士亲人、宣传烈士事迹。同时说,胡问国壮烈牺牲,追记了一等功,其事迹已如实告诉了烈士的父亲,相关证件和追悼会资料,我们搜集、准备好后另挂号寄来……

同年8月,周亚平局长、我们报社一行,在时任洑水镇党委书记向炳春带领下,再次去了毛庙村胡大叔的家。向书记想召集村民,展示胡问国的一等功荣誉,讲述他的英勇事迹。可山里村子太散,青壮年多数出门打工了。凡在家的,听到招呼都过来了,都看到了,随后留下了这张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炳春书记(中)带头宣传烈士的荣誉和事迹

06

接着,我们安陆日报周末版,以整版的篇幅推出了胡问国烈士的事迹和烈士父母的经历。流言蜚语戛然而止,恢复了对烈士亲人的尊重和爱护。

这之后,胡大叔知道了我是问国的同学,多年保持着联系,有一年他还把自家种的、刚出土的花生送我尝新鲜,我留他吃了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者与烈士父母合影

2010秋,我又去了毛庙村,告诉胡大叔一个消息:北京小汤山航空博物馆增添了空军英烈墙,墙上刻着1772位空军英烈的名字,胡问国的名字在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巍然肃立的空军英烈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烈墙1772位英烈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问国的名子在英烈墙上

胡大伯欣慰的说,战机出意外往往只有飞行员一人,所处的地形偏僻复杂、恶劣;牺牲了找遗体难,处理后事难,还容易引起误会。有了英烈墙,等于英烈有了归宿。我以后直接去小汤山祭奠我儿子!

随后十多年,我返聘到武汉大学,忙于采写院士传记,渐渐与胡大叔断了联系。前几天,听毛庙村的退伍战友说,过了耄耋之年的胡大叔和秦妈妈,两年前都已离世了。

胡大叔去世之前,已患老年痴呆,许多事都忘了,只记得儿子牺牲时的那团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