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2000年前,西湖与钱塘江是连成一片的!

2233年前,秦始皇来到杭州,当年杭州叫钱唐县,县城在如今的灵隐法云村附近。

图为我在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拍到的一张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的杭州,西湖钱塘江连成一片,陆地支离破碎,少得可怜。

然而很遗憾,这张图上的关于“宝石山秦皇揽船处”的位置,是标错了;钱塘的塘字写错,而且位置也标错。咳,设计师可以不知,但博物馆的专家是否应该严谨一点呢?

我用箭头重新改了位置,同时加上半山,超山,临平山,秦亭山,以便比照,请看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称:秦始皇南巡到会稽,祭奠大禹,经由陵水道,遇到了狂风暴雨,在宝石山上岸,把船的缆绳系在了一块大石头上,后来,人们就把这块大石头称为秦王缆船石。

司马迁说:“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在秦皇缆船石这个位置,假如当年西湖和钱塘江真的如图所示,连在一起,水波能不恶吗?波涛能不汹涌吗?

但是,现在呢?风和日丽下,我们看到的是白堤上人潮汹涌。

老郑今天来到宝石山,来到秦皇缆船石处,这块石头如今成了杭州人俗称的“大佛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去年相比,又增加了不少护栏,人无法接近,更不能触摸石头了。

走到侧面,我们看到大佛的轮廓依稀可见,按这样的比例推测,当年的整体形象,应该是很雄伟的,可惜一部分已埋在地下。

我们看到,院子内也没怎么变,几张石供桌,放着三个香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从缆船石到大佛头,这中间经历了什么?

据地方志书记载,五代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吴越王钱俶在此建寺院,琢二石佛,曰“二尊殿”。宋宣和初毁。宣和六年(1124年)有妙行寺僧思净,就石建大佛半身,布以黄金,构殿覆之,名为“大石佛院”。

石佛东边崖壁上还有明代监察御史施儒题刻,大书“古石佛院”,年代是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永乐年间“大石佛院”重建后就改称“大佛寺”,所以施儒会有“古石佛院”的题刻。

后代屡毁屡建。

杭州大佛寺的消失,其实并不遥远。中国近代学者王韬曾经在他的《漫游随录》里,记载了1858年秋游杭州大佛寺的见闻,他说“佛只半身,而大已塞殿”。

另外我们从20世纪初的西湖旧照片上,也可以看到杭州大佛寺的完整建筑(见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大佛院鳞次栉比的“十三间楼”虽已片瓦无存,但它的地基还在;

当年先哲先贤和众多文人曾经踩踏过的大佛院30余级平缓石阶依然完好无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佛头虽已破损斑驳,但巨石犹在,气势犹存;它是杭州最早的地标,默默守护了杭城上千年。

屡毁屡建也好,加固加新也好,它在乎吗?

它阅尽了杭州的沧桑变化,见证了一湾海水变成潟湖,再被人称作钱唐湖、城西湖、西湖、西子湖的全过程。

而人生不过百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