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诗云:“红尘来去已匆匆,千载烟云一场空。”

你我在红尘俗世当中走一遭,也不过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罢了。不论是百年的时光,还是千年的时光,在历史的长河中依旧不值一提,最后一场空。

每个人都想逃避岁月,避开老去的过程,但岁月并没有放过每一个人。有钱人也好,无钱人也罢,都需要在岁月的流逝当中,走到人生的尽头。

谈到“走到尽头”这件事,我们第一时间会想起上了年纪的老人。可以说,只要人过了六十岁,那多活一天,就等于多赚一天。

在六十岁前,人们还有充足的精力去应对生活。在六十岁之后,人们的精力逐渐衰退了,那人们就会面临“油尽灯枯”的风险。

年过六十岁的老人,突然出现这几种感觉,说明他们要告别红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出现了“大限将至”的感觉。

在《三国演义》中,病重的诸葛亮在五丈原的帅帐里摆下了七星灯,还跟身边的姜维说,如果七天内七星灯不灭,自己就能多活十年。

其实,在还未摆七星灯的时候,诸葛亮就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了。因为他看到,在上方谷一战中,司马懿竟然死里逃生,这便预示大汉气数将尽,自己也回天乏术了。

到了第六天,七星灯依旧没有熄灭,姜维特别高兴,认为诸葛亮可以再活十年了。但是,他望了一眼端坐着的诸葛亮,发现他一脸忧愁,并无一丝愉悦。

过了一会,魏延如风一般跑到了军帐里面,跟诸葛亮汇报魏军来袭。就是魏延的这一个举动,让七星灯全部熄灭了。不久,诸葛亮便“星坠秋风五丈原”。

一个人,只要他觉得身体扛不下去了,生机逐渐消散了,那他就会产生“大限将至”的感觉。

大限将至,并不是病痛要了人的命,而是老天要人离开了,人也不得不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出现了“魂归故乡”的感觉。

有一位禅师说过,尘归尘,土归土,众生从何而来,就需要回到哪去。

从表面上看,人们从娘胎而来,最后到坟墓中去。而从深层次的情况来说,人们从虚空而来,就需要回到虚空中去。连接虚空的,便是我们的故乡。

为什么我们会对故乡如此眷恋?因为故乡不仅是生养我们的地方,还是连接我们最终归宿的桥梁。不然,就不会有“叶落归根”一说了。

只要是大自然的生物,都有着“回归故土”的思乡之情。年轻的时候,可能人们感受不到故乡的美好。等历经半生了,才明白故乡的不可替代性。

有些人的故乡特别贫穷,根本就不够大城市富裕,为什么他们还想“魂归故土”呢?

在需要赚钱的时候,人们眼中会有贫富的观念。而在即将离去的时候,人们眼中的贫富观念消失了,只剩下最纯粹的“归宿”愿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出现了“道尽心声”的感觉。

有心理学家提出过一个观点,年少时的单纯天真,只会在中途发生改变。随着人们逐渐老去,这种单纯天真,又重现在人们的身上。

直白一点来说就是,人生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单纯的。而人生的过程,则是虚伪和复杂的。但这些虚伪和复杂,都是短暂的。

这一点,我们只要看看即将离去的老人,就一清二楚了。不管他们年轻的时候有多虚伪,年老的他们,对于身边人是特别真实的。

越是靠近终点,真实的一面越会频频显露出来。哪怕亲人问他们一些深藏心中的秘密,他们也会实话实说。

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就是这个道理。就跟曹操一样,临死前的遗言,就是吩咐妻妾要好好活下去,没钱了就去做女红赚钱。单纯至极,早没有了以往的奸诈。

生前,是因为世俗和各种情况的限制,让人活得虚伪。临近终点,由于世俗的一切再也无法影响当事人了,所以他们道出心声,毫无顾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出现了“故友在旁”的感觉。

照顾过老人的人都清楚,那些卧病在床的老人,在临走的前几天,总会喃喃自语,说一些早已离世的人的名字。

镇上的刘先生,就有这样的经历。在照顾病重的父亲的时候,他就经常听父亲念叨故友的名字。听到这些名字,刘先生后背发凉,觉得特别可怕。

他自己也搞不明白,这些人已经死去几十年了,为什么父亲会回想起来,甚至还念叨他们呢?

过了几天,刘先生的父亲离开了。那一刻,他才醒悟,老人临终之前,会特别念旧,就会回想起以往的人与事儿。那念叨已经故去的人,也很正常。

想起这么一句话:“所有的告别,都是多年后的久别重逢。”

这所谓的重逢,可能是在梦中,也可能是在记忆里。或者,是在人生的终点处。

文/舒山有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