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绝对是国内一个既庞大又受关注的群体。他们对应的教师职业,本身也如围城一般,让人既羡慕又饱受争议。
话又说回来,也许很多人正是因为看到教师行业稳定的优势,所以眼红。尤其现在私企的职场环境不佳,工资没有高出多少但未来却难有保障。想当老师的人更多了。
师范生就业竞争升到新高度,大学生要有心理准备
“生化环材”之后,师范专业意外地成为不少人吐槽的对象,担心它成为下个就业率低的天坑。这可能跟高度竞争的招聘相关。

外行也许只关注到了深圳、杭州等大城市花三四十万年薪,招录清华北大学霸当老师。但关注更多教师招聘的标准,就会发现:什么时候连中小城市的普通学校,门槛都很高?
某市平均工资也就是几千块,新聘教师时竟也将毕业生分为“三六九等”。让师范生无奈的是,非专业出身的C9院校因为名气大,比师范大学的毕业生优先。
就连北师大这种级别的学历背景,都要靠边站。当然,这个待遇能否真的招来C9毕业生,后续没有公布。但这种现象却透露着师范生就业的处境。

生育率下降已经在多地幼儿园显现出影响了,倒闭数量增多。未来进一步向中小学蔓延几乎是必然。所以以后师范生找工作,估计会越来越“卷”。未雨绸缪很重要。
教育部门对师范生新增要求,涉及就业问题,早点入手
一面是就业难,一面又是很多家长对当代老师的能力不够满意。特别是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有些基本要求还欠佳。
所以教育部门下达通知,对师范生新增了一项要求。这将涉及到未来去正规学校求职的问题。满足条件才可以更加无忧地争取机遇。
师范院校的同学,除了考教师资格证,还必须通过另一个测试,那就是普通话水平考试。以前通常是只对语文老师做要求。

但这也造成了部分其他学科的教师平时不注意标准化发音的现象。不利于引导学生讲普通话。一些转校或来自外地的同学,还可能因为口音不同受歧视。
自上而下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是当前的一个培养趋势。这个要求从4月份开始施行,但师范生不必焦虑。首先,师范院校的学生在初次报考时,有免费的福利。
其次,考试比较规范化,有足够的含金量,对以后毕业应聘也是好事。为了避免某些中介和校外机构暗箱操作,教育部门规定考试站点有标准。

普通话源自北京,其实对于大部分北方的同学,只要适当练习,考试没什么问题的。有调研显示,东北黑龙江省哈尔滨的普通话推广程度是最高的。
但南方的方言可能跟标准有较明显的差异,不仅是简单的音调变化;外地人甚至完全听不懂的情况也有。学生就要克服些困难,早点入手为上策,切换说话模式,争取考试顺利通过。

师范生中,这一群体得到更多重视,优先解决就业
大学专业五花八门,但是笔者认为,保证师范方向的水平和就业出路,对发展教育事业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现在很多中小学因为应聘人数太多,所以优先看毕业院校的级别。这忽视了师范院校的培养意义,也对教师团队的综合素养产生影响。
会做题、成绩高,不代表是优秀的老师。能把知识用学生理解的方式讲明白,不是所有学霸都能做到的。

而且,学校除了教书还要育人。师范生几年来学习的教育理念和技巧,非专业出身的毕业生很难靠考个教师证就真正理解和践行。
所以,保证师范生的发展开始受到更多重视,有一类毕业生优先安排工作,那就是公费师范生。其实之前公费师范生在报考时,就是要安排就业的。
但因为现实情况复杂,有些毕业生并没有得到该有的福利待遇,使得后生的报考信心也下降了。对此,教育相关部门已明确要求各地做好落实公费师范生就业的工作。
确保她们在达到服务标准后,顺利拿到编制。所以如果现在的高考生还考虑师范方向的话,可以多考虑公费生。这可不是只有家境差才考虑,而且对成绩有一定要求。
【话题】你认为师范生就业前景怎样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