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腹水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多见于腹、盆腔恶性肿瘤病程后期,包括卵巢癌、结直肠癌、胃癌等,恶性腹水患者多为恶性肿瘤终末期,处于恶病质状态,不能耐受癌症治疗,同时恶性腹水的形成又加重了患者的营养不良,因此预后较差。大量恶性腹水可见腹胀、乏力、喘憋、纳差等表现。 目前西医治疗手段主要为治疗原发病、控制钠盐摄入、利尿、腹腔穿刺抽取腹水、腹腔局部药物灌注等。治疗原发病一般需进行全身化疗,但因营养状况差,许多患者不能耐受治疗。 利尿、穿刺引流仅能缓解症状,并不能减少腹水的产生,并且多次穿刺引流容易导致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 腹腔局部药物灌注在近年发展较快,现已有腹腔热灌注化疗、靶向药物或生物反应调节剂灌注等多种灌注治疗方法,但总体疗效有限,难以显著延长恶性腹水患者的生存期[6]。 中医药治疗恶性腹水具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患者接受度高等特点。先前开展的许多中医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腹水时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卡诺夫斯凯评分,提高生活质量。

恶性腹水形成机制包括:膈下淋巴管被肿瘤细胞阻塞,导致淋巴回流受阻,而潴留于腹腔;肿瘤细胞腹膜转移,新生血管形成,与腹膜的通透性增加,大分子物质外渗;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导致血浆外渗入腹腔中;门静脉癌栓导致门静脉高压,促进腹水的形成。 以上多种原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恶性腹水的形成。

腹水在中医属于臌胀的范畴,传统的中医认为,腹水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肝、脾、肾三脏受损,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病延日久,肝脾俱虚,进而肾气大伤,则腹水严重,抓住腹水病因病机,在辨证施治基础上,通过健脾利湿,补益肝肾,化瘀通络,行气利水的中医治疗往往有助于消除腹水,改善患者的痛苦。对于恶性腹水的患者,建议采用比较温和的中医中药的方式进行治疗,中医方式患者无需住院,对人体几乎没有危害,从根本上快速消除积水,是目前治疗积水比较理想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