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军贸之中,武器进口国没有自己的军工体系或者说没有相应武器装备的生产能力,只能从他国进口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况。但以进口来填补自身产能的不足,加快武器换装,同样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操作。而放到中国这几年的武器进口上,后一种情况就时常出现。

图注:现身阿布扎比防务展的解放军052D型驱逐舰南宁舰

举例来说,2019年时,中国向俄罗斯订购了100架米171直升机和21架“安萨特”轻型直升机。其中“安萨特”是用于民间救援任务,米171则主要装备解放军。而在当时,直20已开始装备部队,直8G也即将正式面世,且国内有米171生产厂,再从俄罗斯采购米171,似乎没有必要。

可细究来说,直20当时刚刚服役不久,相关产能还有待提升,解放军的军改又进入了深水区,大量陆航旅和空中突击旅正待组建,如果单靠自己生产,势必会影响到部队战斗力成型的时间。因此,我们当时采购米171和“安萨特”就是为了弥补自身产能的不足。

图注:解放军采购米171主要为了解决产能问题

而按照西方智库给出的数据,从2020年开始,中国的武器进口量大幅下降,特别是从俄罗斯进口的武器量持续减少。也就是说,在2020年后,我们自身武器产能已经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因此不再需要大量从俄罗斯进口武器,只需要进口部分零部件,维护现有俄制武器即可。

那么,在产能提升,自身已不需要大量进口武器后,中国为何没有快速增加武器出口呢?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好解释。

图注:解放军各军种都处于换装阶段

要知道,中美俄等全球少数拥有完备军工生产体系的国家,在武器装备的生产过程中,都要考虑自身需求和出口平衡的问题,而满足自身需求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本国军队对某款武器的需求较为急切,就相应减少出口,优先为自己人换装,等到内部需求得到满足后,再大幅增加武器出口。

在北约不断加快“亚太化”步伐,朝鲜半岛、钓鱼岛、南海、列城等方向局势紧张,美日韩菲印等国对中国虎视眈眈的情况下,解放军确实对许多国产新锐武器有着较为急切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