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希濂将军大家应该都听说过,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时,其为第36师师长,率部开赴淞沪参战。
据宋希濂称,第36师上战场时为9000余人,在将近3个月的作战中累计伤亡12000余人。之所以伤亡数大于最初参战数,是因为在作战过程中补充了4次,每次补充1500人到2000人。
战前原有的兵力+补充的兵力数,再加上一小部分较早负伤后归队的人员,这就使得第36师在付出超过编制的伤亡之后,还能有几千人的兵力。这个具体数字参照战斗详报所载,是5071人。
在这里我们提到一个负伤后归队的情况,因为在作战中,阵亡者只是一部分,大部分则是伤员。
在伤员中除了重伤不治和伤残者外,其余伤员伤愈后,原则上都要归返原部队(实际上由于战况复杂,还有一部分伤愈归队人员会被补充到其他单位)。
那么当几千名伤员伤愈归队后,再加上补充一部分新兵,以及原先战役中剩下的那部分,这个师就又可以恢复编制数了。
由于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时间很紧,因此第36师在淞沪撤下来的5000余人中,只有一小部分伤愈归队者。其到南京后,又补充了大量新兵,全部的实力数恢复到了12000人(当时已扩充为第78军,但实则只有第36师和补充旅)。
经过南京一战后,该部再次折损大半。因此它的整个恢复过程要到1938年初才可以完成。所依靠的当然还是之前的老兵伤愈归队(淞沪阶段负伤的主体)和新一批补充的新兵,以充实实力。
同样的情况,在淞沪战场上的第88师也大概如此。
第88师是最早在淞沪参战的部队,当然也是当时中央军的王牌师之一(跟上文中36师一样,都是民间所谓的“德械师”)。
据该师师长孙元良称,其先后补充达5次;据该师参谋长张柏亭称,补充达到了6次。
在四行仓库孤军奋战的“八百壮士”(第88师524团1营),其主体便不是原88师的官兵,而是编入湖北省保安第5团的原通城县保安大队的2个中队。这些保安团的官兵作为补充兵,当时补入了淞沪作战部队。
据孙元良称,湖北省保安第5团补充兵原额700余人,除病逃外只剩540余人。从后来的补充情况来说,主要是补充到了524团,尤其是该团第1营。
对于这些补充兵的具体使用方式是,第88师留下一部分军官和骨干,负责指挥,补充兵则以连为单位补入相应的战斗单位中。
第88师的原有军官和老兵骨干,始终要保持一部分,如此不间断地伤亡和补充,使得其基本建制和战力都能给维持。
该师参谋长张柏亭对此说得很清楚:
新兵未经过战阵,有些新兵甚至连枪都未放过,目前全靠干部和几成老兵,在阵地上支撑。对新兵且战且训,渐渐在实践中锻炼其战技。在各级干部层层节制的掌握,以及老战士带头之下,尚可保持战斗体系,一旦分散配置,则维系战力顿告消失。
而之所以在四行仓库留下第524团第1营,主要是因为原先定的是留下孙元良整个第88师,孙元良觉得这样不值得,也不光荣,因此决定只留一个团,实际是只留了一个营,这个营还是湖北保安部队为主体的。
所以八百壮士的构成与作战任务,就是这么来的。
在淞沪会战中,第88师同样伤亡惨重,随后也跟第36师一样,继续参加南京保卫战。当时所部也已扩充为第72军,但实则也只有第88师和补充旅。据孙元良所称,当时该部在南京也扩充到了12000人,其中老兵4000人。
在南京保卫战中该部几乎折损殆尽后,孙元良希图恢复战力的根本便是此前负伤住院的约200名军官和8000名士兵(主要是淞沪会战负伤的部分)。
通过以上第36师和第88师的例子,我们可以明白以下几点:
第一:关于兵力数量,参战时的编制兵力不代表其整个战斗周期的参战兵力,以第36师来说,参战时的兵力只有9000人。但在淞沪会战期间,实际在该师战斗的兵力却达到了15000人到17000人。所以其在付出了比最初编制数更多的伤亡后,还能剩下几千号人。
第二:关于补充,在战争中为了维持部队战斗力,是会不断补充兵力的。这种补充分为两种,其一是输送兵员火线整补;其二是原建制部队后撤整补。上文中第36师和第88师,在淞沪战役期间的数次补充属于是火线整补,即原建制始终不下火线,补充兵随补随用。
第三:关于战斗力的维持,原有建制付出一定伤亡后,即以补充兵充实。它的建制和指挥体系始终完整,同时会保存一部分军官骨干,如此三番两次伤亡,损耗掉的大部分是补充来的兵力,其老兵骨干始终保存一部,并发挥作用,这是其维持战力的关键。
当然,随着作战的持续,老兵骨干的持续流失,便会使得参战部队的战力持续性削弱。
第四:关于补充兵力,其实分为有一定基础的老兵和没有基础的新兵。淞沪会战时期所补充的大都是有一定基础的老兵,如从后方抽调的保安团队及二线部队划拨来的兵员。当然由于这些部队的训练水平有限,因此宋希濂等人对其战斗精神及技能不甚满意。
实际上这些有一定技能的补充兵尚算老兵,待这些兵力补充殆尽后,国军真正开始“抓壮丁”时,实际的兵员质量就要更差了,这也是后话了。
第五:关于伤愈归队,当时伤员中的大部分其实都可以归队,这些伤愈归队老兵是后来部队重建的基石。当然由于国军伤兵管理制度比较混乱,很多伤兵因伤致死或伤残抑或被遗弃,使得伤愈归队率不甚理想。
所以,战场上的伤亡与补充并不那么简单,希望本文对大家了解战史有所帮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