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西域史地杂记】

阿富汗蓝氏城考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蓝氏城即中国古史书中的监市城、蓝市城,地在今阿富汗北部巴里黑省的马扎里沙里夫附近。

据中国有关历史文献,此地乃古代历史名城,曾经为大夏国都城,后为大月氏人及贵霜王朝之都城,自汉代以来即与中国关系密切。

据《史记·大宛列传》记,大夏都城在妫水(阿姆河)南,有市贩贾诸物。汉武帝使节张骞曾经到过此地。

大月氏人原居住于中国敦煌地区。后来被匈奴攻击逼迫,在公元前128年前后,大月氏人西迁。南渡妫水阿姆河,灭大夏国,占据其都城。

《后汉书·西域传》记大月氏国 “居蓝氏城”。此城《汉书·西域传》记作监氏城。

《魏书·西域传》记有城薄罗(“巴耳黑”之别译),为大月氏西迁后首都;又作拔底延、王舍城,为嚈哒灭大月氏后之都城名。

史家认为蓝氏城即巴里黑,又译班勒纥,巴克特拉(即巴克特里亚)。

此地在兴都库什山之西侧,在阿姆河南岸,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相邻,是古代大夏、大月氏及贵霜王朝中心所在地。 地在今阿富汗北部之伐济腊巴德。

2

《大唐西域记》云唐玄奘西行求法,亦尝路经此地,玄奘记巴里黑为“缚(读博)喝国”:

“缚喝国东西八百余里,(中略)人皆谓之小王舍城也。其城虽固,居人甚少。(中略)伽蓝百有余所,僧徒三千余人,并皆习学小乘法教。城外西南有纳钵僧伽蓝,此国先王之所建也,大雪山北作论诸师,唯此伽蓝美业不替。

又,此国之提谓、波利二城,据传即提谓、波利二长者之本城。彼二长者在佛成道后赴波罗奈途中遇佛,请佛为说人天之福。”

隋唐史书里,蓝氏城称拔底延城等名称,是嚈哒帝国的都城。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作缚喝罗,又作捕喝国。《续高僧传》作薄佉罗。《正法念处经》作婆佉罗。《往五天竺国传》作缚底耶。《新唐书·西域传》作缚底野。

在阿拉伯及波斯人里蓝氏城称马扎里沙里,又称为伐济腊巴德、伐济纳巴德。

季羡林等近人相信西方伪史的说法,认为此城是来自欧洲马其顿、跨越千山万水而来的亚历山大大帝于阿富汗所建之希腊殖民地巴克特里亚。此说法目前是史学界主流说法,但其实是纯粹出于臆想的西方伪史,是无稽之谈。

实际上蓝氏城古城当系罽宾和大夏人所建,后来被大月氏人征服。

贵霜王朝时期,佛教大盛,蓝氏城为大雪山西北地区的小乘佛教中心,故有小王舍城之称。

3

《元史·西北地附录》蓝氏城记作巴里黑,同书《太祖本纪》作班勒纥,《察罕传》作板勒纥,《速不台传》作必里罕。《长春真人西游记》作班里城。

耶律楚材《西游录》作班城。

《明史·西域传》作把力黑。北临缚刍河(今阿姆河),即大夏、大月氏国都蓝市城。

据中国古代史书记载,大月氏人的贵霜王国(公元1—5世纪)时盛行小乘佛教,此城成为大雪山(兴都库什山脉)以北地区之佛教中心,有佛寺百余所。

城外纳缚僧伽蓝(“新寺”)西南有窣堵波(佛塔)数百座,与释迦牟尼成道之东印度王舍城齐名。

从中世纪至今,蓝氏城都以巴耳黑著称,为古呼罗珊之四大名城之一。

元太祖十六年(1221)秋,成吉思汗西征攻破此城。十八年(1223),班师东归又过此城。其主要遗址今名巴拉希萨尔。

《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 “巴里黑”,为察合台汗国属地。

后以巴耳黑著称,阿拉伯语名“乌穆示·比拉德”。

4

嚈哒亦作悒怛,俺答,阿丹,鄂伦,俄罗, 是古代西域国名。

公元5世纪中叶,嚈哒人击败贵霜王朝,占据都城拔底延城(蓝氏城)。

《魏书·西域传》:嚈哒国 “其人凶悍,能斗战。西域康居、于阗、沙勒、安息及诸小国三十许皆役属之,号为大国”。

嚈哒与南朝梁、北魏、西魏、北周有朝贡关系,使节经常往来。6世纪中叶以后其国为西突厥人所灭。

《魏书·西域传》:嚈哒国“其王都拔底延城,盖王舍城也。其城方十里余,多寺塔,皆饰以金”。

南北朝时期中国关于西域的史书里,马扎里沙里又称为伐济腊巴德、伐济纳巴德、蓝氏城、拔底延城、王舍城等名称,是嚈哒帝国的都城。

【附录】季羡林《大唐西域记校注》〈缚喝国〉注(摘录)

其人所引用资料皆为西方人近代杜撰伪史,例如亚历山大跋涉万里来建筑此城云云,纯属荒谬。附录于下:

缚喝国︰古大夏国(Bactria)都城Bac-tra、Baktra之对音。

古波斯大流士大帝(公元前522~486)Behistun磨崖碑作Baxtris;琐罗亚斯德教古经《Avesta》中两处提及此城。(略)

从中世纪阿拉伯──波斯地理文献中直至今日,此地名作Balkh。关于亚美尼亚语、古波斯语、中古波斯语、叙利亚语中Bac-tra,Baktra 等各种写法,见马迦特《伊兰考》;关于希罗多德、斯特拉波、波里比乌斯等希腊罗马古典作家中关于BactraBalh的记载,见斯塔维斯基《贵霜治下的大夏》,莫斯科,1977年;关于穆斯林地理文献中与此地有关的记载,见P. Schwarz〈Bemerkungen zu denarabischen Nachrichten u^ber Balkh〉,载于《Oriental Studies in Honour of C. E. Pavry》,伦敦,1933年。

《史记》、《后汉书》称此城为蓝氏,《汉书》为监氏。

《魏书》西域传作薄提城,《北史》作薄罗,《续高僧传》卷二〈达摩笈多传〉作薄怯罗。此外,汉籍中还有缚叱、拔底延、缚底耶等译法。薄提、缚叱显然为Baxtris的对音,薄罗为BalhBalkh的对音,至于拔底延、缚底延,近年日人内田吟风提出为Patiyan的对音,意为‘王城’。

据(西方)学者们考证,马其顿之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至此,建城名亚历山大里亚(Alexandria)。

蓝氏、监氏当是这一名称的译音。参看《Les Indo-scythes》,JA,1897年;马迦特《伊兰考》;塔尔恩(W.W. Tarn)《希腊人在大夏和印度》,剑桥,1951年,第2版。

【按:关于亚历山大建成蓝氏城的说法纯系伪史,胡说八道。亚历山德里亚与蓝氏也不可能为对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