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命锁,锁百岁。

长命锁,也称“寄名锁”,多为金属(银质)饰物,呈古锁(长形)状,上镌有“长命百岁”“长命富贵”等字样。按照民间流行说法,只要佩戴上这长命锁,宝宝就能“锁”住生命,无灾无祸,平安长大。

其实,佩戴长命锁的礼俗最早可追溯到汉代,那时它还只叫长命缕。缕,就是线。在汉代,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在门楣上悬挂五色丝绳,以避不祥。

到了魏晋南北朝,这股丝绳被移到了妇女臂上,渐成为妇女和儿童的一种臂饰,不仅用于端午,还用于夏至。在当时,由于灾荒不断,加之瘟疫,人们渴望平安,所以用五色彩丝编成绳索,缠绕于妇女和儿童手臂,以祈求辟邪禳灾,祛病延年。

到了宋代,不仅流行在民间,还传入宫廷。除妇女儿童之外,男子也可佩之。每到端午节前,皇帝还在长春殿亲自将续命缕赏赐给近臣,以便他们在节日佩戴。

到了明清,医术发达,人的平均寿命较之汉唐延长了几倍,成年人便不再需要红绳的庇佑,而是将注意力转向存活率仍然不高的新生儿。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银具有“安五脏、安心神、止惊悸、除邪气”等作用,可以帮助心智尚未健全的小孩安神。因而直到今天,长命锁也通常是银质的。当然,也有一些人家会选择玉质的,玉有灵性,温润柔和,玉石摩擦皮肤有助于刺激人体穴位。

旧时民间,各地送长命锁的礼俗各异,主要有以下三种:

百家名义购买或打造

在部分地区,为了增加长命锁锁定命运的神力,帮助小孩渡过各种“关煞”,旧时由新生儿家长向众亲友筹钱购长命锁。用红纸包上七粒白米、七叶红茶,成为一小红纸包。将上百这样的小红纸包散给亲友,多者可达二三百包。亲友接到小红纸包,便会以铜钱回礼,其数额百文或数十文不等。

家长便用这些礼钱购一银锁,系于小孩颈上。锁的正面镌有“百家宝锁”,反面镌有“长命富贵”等字样。俗信以为小孩佩这样的锁,可防病避灾,保命长寿。

干爹干妈送长命锁

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带,旧时新生儿人家恐新生儿体弱多病,便采取替新生儿认干爹干妈的办法消灾避祸,所认干爹干妈为多子多福长寿之人,这样才能给新生儿带来好运。干爹干妈要出钱为新生儿打制银锁和项链圈一个,戴在新生儿颈上。孩子长到12岁,便被认为已经过了危险期,则要取掉银锁、项圈,称之为“开关”。俗传行过戴锁与开关仪式的小孩,便能摆脱命运中的难关,无病无灾,健康长寿。

外婆送长命锁

在江南地区,外婆要给刚出生的外孙送银制的装饰锁。这种银锁有圆形的,也有椭圆形的。一般长10至14厘米,宽6至8厘米。用项链或丝编带穿入锁档中,形成一个圈,挂在新生儿脖子上,锁垂在项下胸前。俗信戴长命锁可以保佑孩子无灾无疾,健康成长。

长命锁正反面有文字与图案,文字多出现在正面,装饰的纹样图案大多錾在反面:多为麒麟、龙、虎、富贵牡丹、吉祥八宝、莲花蝙蝠、祥云瑞兽以及一些相关的寓意吉祥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等等,十分丰富多彩。

作为传统吉祥信物,父母长辈把最重要、最美好的祝愿都寄托在长命锁上,祈福上天保佑子孙,希望孩子平安健康地长大。愿长命锁保佑所有的宝宝,平安健康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