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17日,国际刑事法院(ICC)对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出了一项“拘捕令”,指控他要为在乌克兰犯下的战争行为负责,此举迅速震动全球舆论。然而在“宣布逮捕普京”这个新闻热点的背后,其实或只是“国际刑事法院”的又一次承压“逼不得已”,以及带来的几无实际意义的敷衍应付般的“逢场作戏”。

国际刑事法院虽然早在去年,就派出了该院检察官卡里姆·汗(Karim Khan)就针对乌克兰境内是否发生了战争罪、反人类罪和种族灭绝罪,而亲自四次前往战争地区,调查有关对儿童实施犯罪和将民用基础设施设为攻击目标等相关指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乌克兰方面针对提出的指控虽然很多,包括“反人类”“战争罪”“种族灭绝罪”等款,但实际在17日国际刑事法院向普京发出的“逮捕令”中,真正的“逮捕”依据,其实是“不轻不重,真相模糊”的“非法驱逐乌克兰儿童案”。

什么是“非法驱逐乌克兰儿童案”呢?

在逮捕令的文件里显示——乌克兰儿童和青少年,被强行转移到俄罗斯或俄罗斯控制的乌克兰地区。这里面许多儿童和青少年被俄罗斯方面指是孤儿,可乌克兰官员表示,他们之中许多人是与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失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这些被“非法驱逐的乌克兰儿童”的很多人,其实可能是在战区被发现的“如同孤儿般的处境”的儿童和青少年,然后“非法”被转移到了俄罗斯或者俄控乌克兰领土。

而俄罗斯方面,也坦坦荡荡的承认转移了2000名儿童。

那么问题来了,俄罗斯这件事儿真的做错了吗?

乌克兰战争的前线,在现代的立体战争下,已经十分出人意料的演变成了“堑壕战”,而这一发明在第一次世界的战争术语,往往是“绞肉机”这类词汇的代名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儿童在如此残酷的战争前线,和父母或者法定监护人失散,如果俄方不尽力收容,收容后不将儿童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而是继续置于前线,那可能俄罗斯就真的问题很大了。

无论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之中,承担了多少责任。但从所谓的“非法驱逐乌克兰儿童”一案之中,这至少是背负起了一个大国该有的责任。

虽然,这个代价就是国际刑事法院向普京发出了“逮捕令”。

而这个“逮捕令”的“权威性”和“实际威胁性”,其实远不能和它带来的舆论热点相提并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际刑事法院虽然看起来“高大上”,更被标为是一个独立的永久性国际法院,旨在审判那些犯有种族灭绝罪、反人类罪、战争罪和侵略罪等最严重的国际罪行的个人。更有多达123个国家是该法院的缔约方。

可问题在于,这些国际刑事法院的缔约方,大部分都是欧洲和非洲国家。不仅俄罗斯没有参加,甚至就连美国和东北亚大国也没有参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全球主要大国之三,都不是国际刑事法院的缔约方,这个所谓的国际刑事法院的“执行力”和“权威性”,就可想而知了。

再者,从名义上普京受到国际刑事法院的“通缉”后,普京一旦出访或者抵达国际刑事法院的缔约方国家,该国就应该配合国际刑事法院逮捕普京并移交该院。可参加国际刑事法院的123个国家,估计没有几个国家会去选择逮捕普京,然后进行移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这事儿,其实是有前例的,远比普京不如的苏丹前总统巴希尔,在任上,就受到国际刑事法院通缉,结果此君还是如常来往于加入了国际刑事法院的国家,国际刑事法院对此也只能无可奈何。

巴希尔还是因为国内遭遇政变下台后,被苏丹军方亲手转交给了国际刑事法院,这才维持住了国际刑事法院的体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纽约时报》了解到的消息,法律专家指出“国际刑事法院一直面临着欧洲国家的巨大压力”——欧洲要求国际刑事法院对普京采取行动。而从国际刑事法庭“避重似就轻”的选择大有模糊余地的“非法驱逐乌克兰儿童”一案,其实也可以略窥其中内幕一二。

最后,乌克兰战争迁延日久,大出开战初期全球舆论的预期(不包括阿球,阿球开战后就研判乌克兰自2014年以来,经年整备,已非“轻辱之国,柔脆之兵”)。毕竟如今世界正面临经济艰难的环境之中,还是希望早日消弭战火,达成和局。

记得点赞!

还有转发、评论、关注哟!

本文为真实星球原创,未经许可不许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