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们身边有没有一个,为了孩子放弃事业,离开职场的陪读妈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my刚辞掉在500强公司高管的工作,准备做全职妈妈,这是她和先生经过深思熟虑的一个决定,毕竟孩子的成长不能重来,一步慢,步步慢,以前欠下的‘债’现在不补以后就更难补了。

而这个所谓的‘债’就是孩子的学习。Amy的孩子现在是大班第一学期,还有一年就幼升小了,Amy的计划是让孩子去市里的一个重点小学,学校有一定的录取标准,不仅考核孩子的综合素质,也会考核孩子的学习成绩。

在对孩子进行了一次模拟面试之后,发现孩子的弱项是学习,拼音、数字基本不认识,作为幼升小必考项目,Amy准备着重抓孩子的学习,希望能为幼升小做好充足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Amy拿出了在公司做项目的架势开始了陪读的日子。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不学习母慈子孝,一学习鸡飞狗跳,这是真的。

每次陪孩子写作业时,Amy就有一股抑制不住的怒火:

一页简单的数字,孩子能抄俩钟头,讲过的题,过几分钟就忘,稍微不看着他,就打游戏,把平板电脑什么的都没收了,宁可发呆,盯着墙上的照片,也不学。

道理讲烂了,也是老样子,只有自己和先生轮番守在旁边监督,才镇得住一点。

在家里都要家长守着,在学校就更不自觉了,老师说孩子经常上着上着课就两眼放空,神游物外,提醒了很多次也没有用。

虽说现在学校很多东西都不教,但别的孩子都会,他不会,以后到了小学对学习就更不可能有兴趣了。

越想越担忧,越是担忧就越不能松懈现在的Amy几乎每天都陪着孩子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丨电影(地球上的星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算下来,Amy为孩子也是付出了很多:

放弃了体面高薪有前途有发展的工作,推掉各种大小社交活动,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如何吸引孩子学习,给孩子找一对一名师补习班......

但在她看来,还是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多,常常和先生抱怨:都怪我们自己以前太拼事业了,没有给孩子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不然孩子也不会这么不爱学习。

比起一般的家长,Amy真的算是很用心了,可是为什么孩子的学习还是没有什么起色呢?

也许是时间问题,再坚持坚持就好了? 也许是做的还是不够好,还需要多找方法? 也许......

等等,整个过程中,为什么都没有孩子自己的声音?

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 孩子为什么不想学习? 孩子知道学习对他意味着什么吗?

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Amy自己在单方面的发声:作为父母的我做了什么,牺牲了什么,哪些地方做得不够不好.......

Amy和孩子之间看起来就像一款养成游戏,父母是玩家,孩子是父母手中的一个角色,父母操纵着孩子的成长。

孩子成长的如何完全是父母玩家单方面去决定的,比如每天要坚持通关升级,买装备抢金币等等,而孩子没有任何主观能动性的,成长速度完全取决于父母玩家。

一旦成长的太慢,就是父母玩家做的不够,没花心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仔细想想,这背后暗示的是这样一个信息:孩子怎么想不重要,父母才是他人生的主角,孩子只是一个没有主见,不明是非,也没有能力为自己负责的人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孩子永远无法找到发自内心的主动的学习的动力,父母做的再好,再多,孩子也会认为学习其实就是为了应付父母,不辜负父母的付出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丨电影截图(起跑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学习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父母应该把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孩子为自己的事情负责而不是自己一股脑儿的担负孩子本该属于自己的事情。

孩子不爱学习,为什么不爱学习,他心里在想什么呢,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和孩子沟通一次,帮助他一起找到那个能让自己为之努力奋斗的学习目标,让他主动去担负自己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孩子会告诉你,他就想玩游戏,就想看动画片,就想玩儿,那也没关系,告诉他有没有想过成为职业游戏玩家,专业的动画设计师,或者拍一些好玩的视频呢?

也许孩子不能马上告诉你他的答案,但是他一定会去想,直到某一天,他会兴高采烈的告诉你他想做有意思的事情,他想做好看的动画片,那么你就可以继续和他探讨,要想成为一个动画导演,需要做哪些准备,需要如何实现,需要付出哪些努力等等。

当自己的梦想被拿来郑重地讨论和规划时,孩子一般都会很高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探讨的很顺利,最后达成的共识会这样的:当下要做的事情就是努力学习基本学科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然后进入好的学校,和更多优秀的人一起学习,和更多有意思的人同行,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孩子的人生始终是要自己去主导的父母越是当心自己做的不够多,不够好,越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越是去自省,去检讨,就越是在告诉孩子:你根本就没有资格和能力去承担自己的人生。

现在的主流育儿价值观把父母都‘逼’得太紧了:

你的说话方式,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职场妈妈,都欠孩子一句对不起。 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因为有一个别人家的妈妈!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都会变成最深的遗憾。 ......

这些道理不全是错误,但把父母的重要性拔到了一个决定性的高度:只要父母做好了,孩子就一定会好。

其实这是在变相剥夺孩子作为个体的独立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丨电影截图(起跑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记得之前上热搜的朱雨辰妈妈吗?朱妈妈在节目中表达的观点让不少人惊愕。

一句“男女分工不同,女人就应该做贤妻良母”让很多网友觉得家里有这种皇太后婆婆,死都不能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句“我是在用整个生命对待儿子”更是让人觉得闯不过气来。

朱雨辰今年43岁了,在热播剧《奋斗》里演过华子,谈过几段恋爱,都失败了,2010年上李静的《超级访问》,朱雨辰就说过母亲给他的爱压力太大。

比如凌晨四点起床给他熬梨汤,榨好的果汁他必须喝,就算在外面工作,也要开车回家取,无论在哪里开工,妈妈都要带着电磁炉背着铁锅跟在后面帮他做饭。

......

这样的父母,分不清哪些是孩子的事情,哪些是自己要做的事情。

他们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害怕退出孩子的生活后找不到价值感,想在孩子生命中寻找永恒的存在感。

一个孩子的长大,一定是从脱离父母的保护壳开始的。

父母在孩子身上偷的懒会变成最深的遗憾,同样的,父母在孩子身上用的每一分力气,也可能会变成深深的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