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O.489 作者:南馨艺 制图:傲慢的上校

近几个世纪以来,随着一批批的中国侨民移居世界各地,在今天大部分国家的街上都能或多或少看到几副令人熟悉的华裔面孔。但也有部分中国移民在和所在国土著通婚后,其后代也在保留原乡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当地土著的生活习俗以及社会文化,而这些中国移民的后代在今天往往都被统称为 “土生华人”或“侨生”。土生华人一词原本特指华人移民与东南亚土著通婚的后代,后来也用来泛指全球各地华人与他国土著的混血后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六甲华人聚居地鸡场街(取自闽南语“街场街”)。图源.wik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5世纪初,在马来半岛上的满喇加王国(今马六甲)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今天的马六甲是马来西亚著名的历史古城及旅游城市,当地生活着一群被称为“峇峇娘惹”的华人移民与马来土著通婚的后裔 ,是土生华人最早的代表群体。这个称呼的由来已无从可考,但学界普遍认为“峇峇”意为男性,“娘惹”则意为女性,其源于中国南方方言里的“阿爸”和“阿娘”转换而来的马来语谐音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六甲娘惹的房子。图源.wiki

关于峇峇娘惹的起源,“马来版史记”——《马来纪年》里记载的:相传一位随明朝船队前来的汉丽宝公主被许婚嫁给了马六甲苏丹,随行的宫女也嫁给了当地人,被认为是娘惹族群的女性祖先。然而经过后世学者一番调查后,发现当时的明朝皇室并没有任何所谓的“公主”嫁给了马六甲当地土著,新加坡大学在对娘惹族群进行基因检测后,发现他们身上的马来基因源自于一名马来族女性,进而推翻了所谓的 “汉丽宝公主起源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的峇峇娘惹家庭。图源.wiki

事实是,早期跟着郑和船队下西洋的士工农商和水手在抵达马六甲一段时间后,有的为了方便经商而选择和当地土著女子结婚,称作“纳番妻”。由于早期航海技术不如现在发达,这些明朝商人只能乘着季候风往返中马两地,而当他们回乡的时候,这些“番妻”则会留下来负责打理生意。有的中国商人则在往返中国和马六甲的过程中也一并将家眷带来了马六甲,这些华人移民大多来自福建、潮州和广府一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和下西洋旗舰十二帆宝船模型。图源.wiki

在与当地土著文化产生许多碰撞融合后,一种结合了中华文化与马来文化的 “娘惹文化” 就这样诞生了。在语言方面,峇峇娘惹们口操一种参杂了马来语词汇的潮州话或闽南方言;在服饰方面,他们日常身着有着明代中国刺绣图案的马来服装。当然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当属娘惹菜肴,娘惹们就地取材,将原先各种用于烹饪马来餐的椰浆、咖喱、黄姜以及红葱等食材应用到中餐的烹调手法中,形成了口味偏酸甜的新式菜肴。在新马一带依然可以看到主打娘惹菜的餐馆,成了当地最特别的饮食文化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色彩各异的娘惹糕。图源.wiki

随着英国人于19世纪殖民了马来半岛,地理位置优越的槟城和新加坡连同马六甲被立为“海峡殖民地”,英殖民政府也将这些擅于经商的峇峇娘惹群体迁居至这两处地方,峇峇娘惹的另一称呼——“海峡华人”就此诞生。这些海峡华人的子女大多受英文教育,善于和英国人打交道,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也成为了当时的社会名流,像是后来的大马建国元勋之一的陈祯禄就是海峡华人,不谙中文的他却创建了马华公会,成为了大马华裔政治界的奠基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槟城娘惹博物馆。图源.Supanut Arunoprayot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华公会创始人陈祯禄。

马来西亚建国前,峇峇娘惹的身份地位被归为土著,但在后来一系列的政治操弄下,峇峇娘惹群体被归入到华裔中,而有的为了继续保持所谓的土著身份而选择皈依伊斯兰教,成为完完全全的马来人。在这种身份认同的 “拉锯战” 之下,娘惹文化一度式微。对于峇峇娘惹群体,两岸三地学界乃至民间对其知之甚少,直到2008年播映的新加坡电视剧《小娘惹》在大中华地区掀起一股 “南洋风” 后,娘惹文化这才被新马地区以外的人们所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娘惹》新加坡版DVD影碟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除了峇峇娘惹之外,位于马来西亚东海岸地区的吉兰丹州和登嘉楼州也散居着一支土生华人的聚落。据考证,这批土生华人的祖先比峇峇娘惹更早来到马来半岛落脚。早在汉朝时期就有零星的中国人登陆了马来半岛的东海岸地区,但吉兰丹州和登嘉楼州的土生华人祖先并不像峇峇娘惹那样成群结队而来,多半是以个体户的形式抵达这一地区。由于当时吉兰丹的统治者禁止华人移民与当地马来女子通婚,这些华人移民便与暹罗女子通婚,他们的后代也多有暹罗血统,在今天被称为“福建暹”。这些华人移民早期居住在沿海一带,后来便沿着河口逐步往内陆迁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兰丹州和登嘉楼州的地理位置相对于城市发展地区来说较为偏远,因此当地的社会民风普遍比较封闭,导致这些福建泉州移民的后代在接近百年的发展中渐渐形成了一套别于大马主流华裔社会的生活方式,在“土著化”这一方面比峇峇娘惹来得更加彻底。吉兰丹土生华人在生活习俗上融入了泰国以及马来族的文化习俗,他们大多居住在马来式的高脚屋、说马来语、会读写爪夷文(以阿拉伯字母书写而成的马来文)、用手抓饭吃、信仰泰国佛教等等,唯一能将他们与当地土著区分开来的也只有贴在家门上的中文对联。

而作为马来人与华人之间的“中间社会”,吉兰丹土生华人在协助传承马来本土文化上也是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举例来说,当伊斯兰政党执政吉兰丹州后,很多马来族的民俗文化因“不符合伊斯兰教义”为由而被下达了禁令,当中就包括了以印度神话《罗摩衍那》为演出素材的皮影戏。当地一位名叫杨福成的土生华人便扛起了传承这项马来本土艺术的重任,如今的他是大马国宝级的皮影戏大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皮影戏。图源.wiki

很多老一辈的吉兰丹土生华人虽然不谙中文,但是他们却保留了很多在大马主流华裔社会里所见不到的华人民俗传统。在这些土生华人村落里依然保留着“拜村神”的传统,当地人的丧葬仪式里也还可以见到传统的梅花棺。年轻一代的土生华人在华文学校重新掌握了中文并重新融入了主流华裔社群,不过融合了多民族的土生华人身份依旧造就了他们在大马社会里的与众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新马地区的土生华人,全球各地也可以找到华人与他国土著的混血后裔,而这批土生华人所生活的国家也并非现今华人社会所熟知的主流移民大国。在明末清初之时,大批不愿效忠满清皇室的明朝人纷纷离开中国,离中国最近的越南便成为了他们的首个落脚点。明朝移民们和越南本土的京族女子通婚,他们的后代也因而被称作“明乡人”。在越南当地政府的长期同化政策影响之下,明乡人逐渐与越南主体社会融为一体,也不再被民间视作华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南胡志明市的明乡嘉盛会馆,供奉关羽。图源.wiki

在菲律宾也有着华人移民与菲律宾土著混血的“美斯蒂佐”人。这一名称源于西班牙语,最早是指欧洲人与美洲原住民的混血后代,后来也被应用于亚太地区。15世纪西班牙加强了对菲律宾的殖民统治,他们对华人施以高压的同化手段,强迫华人移民学习西班牙语、改信天主教,并且只能在“菲化”后才能获得土地以及豁免税务。

在17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在原先菲律宾居民的三个社会等级,即西班牙(含西菲混血)、土著居民、华侨上增加了华菲混血的美斯蒂佐,由于美斯蒂佐当时的社会地位和西菲混血并无差别,使得很多不愿亲近西班牙社群的菲律宾土著居民争相加入美斯蒂佐社群。到了18世纪中叶,美斯蒂佐人口占据了菲律宾人口的5%,菲律宾民族英雄——荷西·黎刹便是美斯蒂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舞龙也是菲律宾华人节日活动。图源.wik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菲律宾马尼拉黎刹公园。图源.wiki

另一个有较多土生华人群体的国家便是南美国家秘鲁。19世纪后半期,满清政府治下的中国面临各种内忧外患,中国百姓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与此同时,随着当时世界各国废除了黑奴制度,西方市场急缺劳动力,西方商人便在厦门、澳门和香港等沿海口岸开设所谓的“卖人行”,很多华工就在那个时候被输入至正在发展种植园经济的秘鲁。这些华工连秘鲁在哪里都不知道,就这样来到了千里之外的陌生国度为农场主干各种苦力活,其中一项最广为人知的便是在海岛上挖鸟粪以用于生产肥料。华工们一般与秘鲁老板签订了八年的工作合同,然而老板们往往在契约到期前不停续约,意图将华工们变成终身奴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劳工在秘鲁。

秘鲁华工的悲惨境遇在19世纪70年代迎来了转机。在国际社会的干预和协商下,清政府与秘鲁于1874年建交,并在同年签订了 《中秘友好通航条约》,秘鲁华工这才得以重获自由身。不过由于当时的中国内外局势依旧动荡,所以很多秘鲁华工并没选择回乡,而是在与当地女子结婚后扎根下来,他们的后代被称作“Tusan”,即土生一词的粤语译音。秘鲁土生华人在秘鲁通过经营中餐馆以及商铺等成功在该国立足,为秘鲁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秘鲁首都利马唐人街。图源.wiki

南洋华社有句俗语是这样说的:“有人的地方就有华人”。从离中国最近的东南亚再到遥远的南美,华人移民的足迹可谓是早已遍布天下。这些土生华人在为所在国作出发展贡献时,也在某些程度上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一些原乡文化。他们的存在也间接证明了中华文化在海外地区对其他文化的包容性和协调性,是值得被学界研究的人文遗产。

参考资料:东南亚华裔混血族群的文化传承调查.陈恒汉;吉兰丹的专属特色.梁慧芳;Peranakan History;萧锦荣与秘鲁华人史.王凯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缘谷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