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子现四喜,家中出能人”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中华文化俗语,寓意家中人才辈出、幸福美满!那么,到底有哪“四喜”呢?

一喜:枯木逢春

“枯木逢春”,意思是干枯的树木,遇上了春天,又恢复了生命力,恢复了活力,重新展现出了勃勃的生机

在古代,人们认为树就是财富。

因而在农村几乎每家每户院子里,都会种上一些树,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树枯死或被砍。但到了春天,如果这些枯树老树又重新生根、发出新芽,人们就会认为一定有好事发生。

在《红楼梦》里,宝玉怡红院院中的西海棠枯死了大半年光景,后来竟在大冬天里复活开花了,令贾府上下包括贾老太太都兴奋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是人们对“经历摧折又重获生机”的反常现象所寄予的美好愿望。原本树早已枯死,却又在春天重新发芽,重新活过来了,这种现象足以令人振奋!

枯木逢春,除了指枯树发芽、重获生机外,还比喻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病人或者事物突然好转或重获转机!比如工作恢复可说枯木逢春,生命垂危的人恢复健康,也可说枯木逢春!

因此,旦家里出现了“枯木逢春”的现象,人们就会觉得精神为之一振,顿时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人的精神面貌重焕新颜,心情好了很多,就像喜事来临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喜:恶犬守门

自古以来,人们对养狗已经习以为常了,因为狗忠实、聪明,又能为主人看家护院。但是,在古代能养得起大狗、恶狗的都不是普通百姓人家,而是大户人家!

在古代,普通百姓连自己都吃不饱,又怎么养得起狗呢?而大户人家的狗吃得好、长得壮,又能为主人家看家护院、保护财产,久而久之在百姓眼里,这些狗自然就成了恶狗

而有恶狗看家的人家,一般又都比较富裕,长此以往,民间就有了“恶犬守门”的说法。也就是说,有“恶犬守门”的人家,家财一般都比较兴旺。

再有,民间还有“猪来穷,狗来富”的说法。

我小时候就常听爷爷奶奶提起,因此一旦有狗来我家,我们都很欢迎它。现在回老家看到我家调皮而凶猛的土狗旺财时,突然想到“恶犬守门”一说,觉得还蛮有意思的。

狗,既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又能看家护院,还是财富的象征!古代养得起狗的人家,狗越大越恶,家就越富,再者狗仗人势,家庭越兴旺,狗脾气越大,越

因此,如果家里养了大狗、恶狗,就越能代表你家富有且很有势力。当然,这也只是民间说法哈,万不可对号入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喜:堂前飞燕

“堂前燕”,就是在家中筑巢的燕子。

燕子是一种“嫌贫爱富”的动物,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燕子喜欢在高大的房檐上筑巢,而有高大房屋的人家,自然就是有钱人了

因而就有了“燕子不进寒门”一说。

毕竟房檐小了,燕子也筑不起巢来啊。而一旦能达到“堂前飞燕”这一壮丽的景观,那该是怎样的一番光景?那主人家必定是朱门绣户、高门大屋,非富即贵!

因此,燕子也是富贵的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朝大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写道: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意思就是说王谢两个富贵大户人家败落后,原来住在家中的燕子都飞到寻常老百姓家去了

说明王谢两家家道中落、不再富贵之后,连屋檐上的燕子也飞走了。当然这也是作者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叹,借燕子叹兴衰。

提到燕子,我想起了小时候家里的土房子,那时土房寒门并无燕子来,但几年后父母建起了二层楼房,说也奇怪,从那时起就来了很多燕子来筑巢,我们还经常在屋檐下掏鸟蛋呢。

因此,一旦家里出现“堂前飞燕”,人们就认为那一定是喜事要来临,表明家里日子会越过越红火。还有,燕衔泥筑巢不辞辛劳,也说明唯有辛勤劳动才能致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喜:蜘蛛吊丝

蜘蛛也是财富的象征。

民间有句俗语叫做“蜘蛛到,财神到”!而从蜘蛛吊丝的形状来看,有点类似汉字的“喜”字,因而“蜘蛛吊丝”被人们赋予了好运与幸福的寓意

因此,蜘蛛是一种预报喜事的动物,它在蜘蛛网上沿着一根根蜘蛛线往下滑,就预示着“天降好运”。

还有,民间有个习俗叫做“喜蛛应巧”。

也就是在七巧节这天,人们把蜘蛛放在一个小盒子里,等第二天打开盒子一看,如果盒子里蜘蛛丝很密集,就说明应巧多,喜事就多

小时候母亲就告诉过我,如果窗台、屋檐下等吊下蜘蛛,就会有贵客来。贵客到来当然是喜事一桩,因此我很喜欢观察蜘蛛,一旦看到墙上有蜘蛛吊下来,就屁颠屁颠地去告诉母亲。

因此,一旦遇上蜘蛛吊丝,人们就会认为喜事到、财神到,或者人丁兴旺,这当然是令人高兴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宅子现四喜,家中出能人”是有名的民间俗语,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寄托了古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虽然这并不是封建迷信,但也不能完全当真,毕竟也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因为“天道酬勤,地道酬德,人道酬诚,业道酬精”。

我们若真想要自己的家庭兴旺发达、能人辈出,还是要靠我们的双手去辛勤劳动、奋发图强!去发家致富,去创造美好生活!这才是硬道理!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