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陟东旭

“政委,我们杀不杀关英呢?”

“杀,当然要杀,不过关英很狡猾,我们要引诱他上山!”

1938年4月的一天晚上,战士们进入梦乡,周围一片寂静。

江西磨盘山赣东北工农红军游击大队驻地,司令员裴月山和政委杨文翰却没有入睡,他们正在密谋,要杀他们的顶头上司、原皖浙赣省委书记关英。

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关英已经叛变,要除掉这个“叛徒”。

裴月山和杨文翰都是皖浙赣根据地的干部。红军长征后,关英决定将苏区的留守部队以及游击队,分散成几部分在江西打游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英直接领导红军独立团、直属游击大队,转战于弋阳磨盘山、贵溪三县岭一带,和蒋军周旋,坚持游击战。杨文翰和裴月山,自然也在这支队伍中。

杨文翰是江西横峰人,裴月山是江西贵溪人。

1936年初,关英带着机关与独立团到婺源的鄣公山一带开辟根据地。

临走时,命令杨文翰和裴月山带领一支游击队留了下来,在原地坚持武装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文翰组建了赣东北游击大队,在磨盘山一带坚持游击战。

说实话,当时的环境非常恶劣,主力红军长征去了,留下来的主力也离开了,这支游击大队只有200来人,士气低落,孤立无援。

而杨文翰原来担任的是宣传部部长,一介书生,并不擅长军事。

然而杨文翰没有退缩,勇敢挑起重担,不但将革命火种保存了下来,还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将游击大队发展壮大。裴月山也不是指挥作战出身,1937年5月担任了司令员。

到1937年底,队伍已经发展到500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裴月山】

二人无比忠诚,对叛徒嫉恶如仇,所以要除掉关英这个“叛徒”。

他们之所以认为关英是叛徒,依据是对方要劝说自己下山,接受蒋军改编。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问,关英是高级干部,为何要这样做,这不是背叛吗?

乍一听确实如此,但是我们只要想到这个时间点,就不会这样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6年底西安事变发生后,蒋氏就被迫停止内战,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根据双方协定,红军全部接受改编,北方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南方的武装队伍改编成新四军。

在1937年10月,新四军已经开始改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编的红军部队誓师出征】

那么,杨文翰这支队伍在新四军组建几个月之后,还没有接受改编?

主要原因不在上级,而是因为如下原因,杨文翰他们想不通。

首先是,在红军主力北上之后,留在南方的部队就跟组织失去了联系,无法获得上级的指示。

而且南方游击队都被蒋军封锁在大山上,消息闭塞。

在此情况下,西安事变是如何发生的,蒋氏如何停止内战,双方如何谈判和组成统一战线,他们不得而知。

他们知道的是,蒋军对红军恨之入骨,要斩尽杀绝。

在这样的情况下,突然来了一个人,告诉他们说,我们跟蒋军握手言和了,红军要变成新四军,听老蒋的指挥了。

这对他们来说,是180度的大转弯,他们如何能够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改编后举行抗日誓师大会】

因此,新四军的改编并不顺利,可以说是好事多磨、一波三折,甚至步步惊心。

比如1937年10月下旬,陈毅到湘赣临时省委驻地甘子山游击队根据地,通知湘赣边游击队政委谭余保的时候,就被绑了起来,差点以“叛徒”的名义处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毅】

好在陈毅沉着镇定,耐心解释。而谭余保几经鉴别,转变很快,赶紧给陈毅松绑,最后带队伍下山接受改编。

无独有偶,1937年12月,湘鄂赣军区红16师政委明安楼、省苏维埃部长林海清,在通知赣北游击队领导人刘为泗的时候,也被当成了叛徒,最终遭遇不测,被当成“叛徒”枪毙了。

而杨文翰比他们的反应更激烈,枪杀了来通知自己接受改编的同志。

确切地说,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杀掉了三批跟关英类似的“叛徒”。

第一批是1937年9月,皖赣特委派书记李春望一行4人,奉南方局之命前往磨盘山,通知杨文翰下山接受改编。

杨文翰他们认为李春望变节投敌了,不听对方解释,怒而将其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11月,一位姓邹的区委书记一行5人再次上山,也被杨文翰枪杀了。

一个月后,丁山区委书记余明兴上山传达上级指示,再遭厄运。

杨文翰为何如此反应,这也不能全怪他,他在这方面吃过亏。

合作抗日开始后,蒋氏心里没有放下对我军的仇恨,他最初的政策是“北方合作,南方围剿”。

1937年2月,蒋军派人上山,告诉杨文翰说:“现在委员长有指示,我们双方不再为敌了,要合作抗日了。”

“现在北方的红军都要接受改编了,你们下山后,我们给你们提供路费和交通工具,送你们到北方打鬼子去。”

杨文翰信以为真,表示同意。

这时候,有人担心有诈,建议先派小股队伍下山,先探明虚实。

怕什么来什么,结果这一小股部队在半路遭遇伏击,无一生还。

血的教训让杨文翰猛醒,他再也不会相信言而无信的蒋军。

因此,其他部队基本接受了改编,杨文翰的赣东北游击大队却不肯下山。

尽管杨文瀚一错再错,枪杀了前去通知他们的同志,但上级并没有放弃,决定再次派人上山。

1938年5月,原皖浙赣省委书记关英从南昌出发,第四次前往磨盘山。

对这次磨盘山之行,关英充满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已经有被当作叛徒被枪杀的前车之鉴,关英为何如此乐观?

因为杨文翰和裴月山是关英的下级,关英相信能劝说二人跟自己下山。

他认为,退一万步说,即使他们想不通,不下山,也会给自己面子,不会痛下杀手,自己的生命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组织上也认为,关英此行成功率很高,至少没有生命危险,这才在前三批同志遇害的情况下,仍旧派他前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英】

他们没想到,三年游击战恶劣的环境,再加上曾经被蒋军欺骗过,已经让杨文翰的性格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关英此行充满了凶险。

实际上,杨文翰等人对关英这个老上级确实很敬佩,但后来他们多方面了解到的情况,让他们确信,老领导已经变节投敌。

首先是关英的独立团曾经在1937年2月陷入重围,几乎全军覆没,唯有关英和两个警卫员脱险。事实上是关英当时生病,没有在驻地,才逃过一劫。

其次,关英脱险后,和警卫员在江西玉山县开油坊。事实是,关英是江苏无锡人,说一口方言,脱险后在江西担心暴露,就跟2个警卫员用组织经费开了个油坊作掩护,好打听组织下落。后来,关英找到组织,变卖了油坊。

杨文瀚据此认为,自己的老首长已经蜕变。

还有,关英在去磨盘山的路上,半路上遇到了一个熟人,而这个熟人又是蒋军方面的县长。

县长知道关英是高官,而且双方已经合作,无论于公还是于私,都要待若上宾,好好招待。

临走时,县长不但送关英一匹马,还给他找了一位老乡当向导。

出于礼貌,关英临行前举行了答谢会,会上强调双方是一家,为了抗日要携手并肩、精诚合作。

这一切,都被杨文瀚安排的眼线掌握。

得知这一切,杨文翰怒不可遏,断定关英已经叛变。

偏巧关英捎信来了,要求杨文瀚到山脚下跟自己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出现文章开头一幕:司令员裴月山和政委杨文翰商量如何将关英引上山。

为何还要引诱?因为关英到了山脚下,并没有急于上山,因为之前已经有三批同志被杨文瀚当作叛徒处死,他不能不有所警惕。

因此他到磨盘山脚下后,就决定请杨文瀚下来,先面谈之后再说。

杨文翰和裴月山则坚持让关英上山,不然的话免谈。

关英反复思考之后,还是决定上山。

一是认为二人是自己的老部下,不会有事;二来自己的主要使命是劝说二人,如果为了自己的安全就放弃了任务,难以对组织上交代。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到了半路,游击队员将自己警卫员的枪下了,这让他非常生气,憋了一肚子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大局,关英还是强压怒火,向杨文翰、裴月山讲了当前的形势,传达了上级指示。

最后他严肃地说:“文翰啊,接受改编的事刻不容缓,你和月山在几天内就把队伍带下山,然后我们一起到南昌行营领取军装和枪支。”

听关英这么一说,杨文翰更加警觉了:“让我们离开部队,是万万不行的,我们不相信老蒋。”

关英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说:“那你说,要怎么样你才能下山?”

杨文翰说:“除非,除非我们的大部队来江西了,不然甭想让我下山。”

关英一听火了:“文翰啊,你这是瞎胡闹,乱弹琴,是土匪行为,谈不像话了!你这样做后果会非常严重,知道吗?”

对方一发火,杨文翰也失去理智,他拍案而起:“你果然已经叛变,来诱降我们,做白日梦吧!”

说着,他对着门外叫道:“来人!”

说时迟那时快,早已埋伏在外面的游击队员端着枪冲了进来,将关英及2名警卫、1名当地交通员全部杀害。

久经考验的关英,没有死在战场,死在了同志的枪口下,年仅28岁。

没有接受改编的赣东北工农红军游击大队成了“黑户”,蒋军肆无忌惮地进行绞杀,我方还难以抗议。

1943年4月,在蒋军的多次打击下,赣东北工农红军游击大队全军覆没,杨文翰、裴月山被杀害。

他们虽然因为历史的误解而被杀害,但他们始终忠心不二,一没有投降敌人,二没有祸害百姓。新中国成立后,他们被追认为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