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因城聚,城以人兴。三岛各行各业的无数奋斗者,为了崇明发展而精耕细作,我们陆续推出“我在崇明,蛮好的”系列人物专访,邀请这些奋斗者,讲述属于他们和崇明的故事,敬献每一位参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平凡英雄。

去年年初,肖承华开始常驻崇明长兴岛,知道他的到来,同事们笑称:“小太阳来了。”“小太阳”,用来形容肖承华最合适不过,1990出生的他,是个非典型90后,没有躺平,没有摆烂,他好像永远有温暖,永远有能量。

破圈者:敢于尝试怕什么失败

成为长兴家园社区的第二书记,是肖承华来到崇明之后的一次新突破。一切在别人看来“何必多费力气”的事情,在肖承华的眼里都能被挖掘出“何不试试看”的冲劲,因为他是个天生的“破圈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干就干,接任第二书记后,同事们看到,一直住在公司宿舍中的肖承华下了班隔三差五地往外跑,一问去什么地方,“去长兴家园,了解情况。”肖承华总是这样回答道。大半年过去了,他交出了成绩:一份名单。名单上详细记录了租住在长兴家园的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员工,共195人,每个人在公司的岗位、家庭情况等信息。肖承华还发展了6名同事成为网格长,分片包区进行日常管理。人不住社区,但肖承华对社区了解不少。

“崇明,我不太熟悉,
但何不去试试看呢?
参与到社区管理,

可以帮我更好地认识崇明,

是个好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肖承华在朗诵

如果说第二书记是“兼职书记”,那么担任公司的团委书记,是个“正式书记”,肖承华也是第一次。“一个之前在技术岗位的员工来做团委工作,只凭着一腔热情吗?”有胆气、有魄力的小伙子从不鲁莽,如何做好团青工作,肖承华在不断摸索中前行,在实践中反思。他最看重的是引导青年员工的“沉浸学习”,“不能为了好看而去办活动,更应该在活动组织上仔细考量,深思熟虑大家是不是喜欢,能在这场活动中获得什么。”“懂人心”的团委肖书记也在任职不久后,广受团员青年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过店,当过主持人,参加进博会,喜欢运动,也写诗……年纪不大的肖承华,“破圈”记录不少。有时“成功”,拿过奖,获得过优秀称号,但“失败”也常在,赔钱关店、口误出错。有朋友问他:“花了心思还是做不好,是不是还不如不要开始?”“如果害怕失败而不敢跨步向前,那还有什么事情能做呢?”

逐光者:看到温暖是生活的糖

或许是肖承华身上的“光芒”太闪耀,让人觉得“小太阳”好像没有阴影面,但成长的路上谁都一样,他也曾“黯淡”过。

去年年初,刚调任到崇明的肖承华迎头就撞上了来势汹汹的疫情。长兴地区是崇明疫情的“暴风眼”,当时,大量员工封控在公司内,核酸检测、衣食住行,林林总总,工作极其艰难。“几乎所有小组我都呆过,哪里需要去哪里。”肖承华说。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公司当时成立了一个疫情防控工作中心组,中心组中又分出了核酸检测、消毒、后勤保障等小组,分别负责相应事务。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人员都有减少,遇到缺人的时候,肖承华就顶上,他每天就睡在中心组办公室两张凳子拼接起来的“小床”上。辛苦、劳累伴随,肖承华自己都意识到,那个时候他没往日爱说爱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喜欢去发现生活中的温暖,

用它来奖励自己。

黑暗之下,

崇明的美好

让我有继续前进的能量。”

当你失去能量,要拿什么来补充?肖承华的“充电模式”是向外寻找。疫情期间,有一天忙到凌晨3点,过了困劲,肖承华索性拿起相机在厂区拍照片。黑夜中,一间房子渗出的灯光吸引了他,那便是厨房。特殊时期,厨房的供应要比往常多几倍,厨师们早早准备起来,穿着防护服几乎已经分辨不清面孔的厨师们正认认真真地拣选着手上的食材,一旁的锅子起了火,烟雾缭绕,食物的味道升腾而起……还有晨光微熹中身背消毒桶的老同志,有做好核酸检测对着镜头比耶的小伙伴,有穿着防护服拿着资料到处忙碌的同事们……肖承华的镜头定格住很多人坚毅前行的一刻,记录下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肖承华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90后,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立,在我看来,不是个静止的等待跨越的标准,而是个随时需要你维持的状态。”肖承华知道,自己要努力的,要学习的,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熟悉了崇明的工作和生活,

“小太阳”仍在持续发光,

肖承华在崇明,真的蛮好的。

记者:姚红梅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陈锦源

责编:陈锦源、陆海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