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样的历史瞬间!

“当印度人拒绝中国制造、与中国强行脱钩时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最近,这一话题在国外版知乎QUORA上引起了不少印度博主的热烈讨论。

令人颇感到意外的是,不像印度民族主义者所想象的印度人离开了中国货照样可以过得好的论调,大部分印度博主纷纷直言离开中国制造对印度人来说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一位印度退役空军军官Madan G Singh回答,万一中印真的脱钩了,印度将遭受更大的损失!

一位印度国家出口公司老板Maulana Oraf在其高赞答案中坦率地写到:“一旦我们对中国制造关起大门,那么印度人将被赶回石器时代!”

从商人到学生再到退役军官等,在这个问题下面,各行各业的印度精英几乎都在对中印脱钩的前景表示了深深的悲观。

作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可以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勉强相提并论的国家,印度这些年取得了不俗的成就,GDP总量超越了英国攀升到了世界第五,排在美中日德之后。

可为什么QUORA下面的印度答主对于中印脱钩表现出了与民粹政客们截然不同的态度,这难道是危言耸听吗?还是说其中另有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新德里工商界举牌支持中国)

(一)中国制造对印度意味着什么?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美国,虽说被医学界专家否定,特朗普仍大力推销羟氯喹作为治疗新冠的神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全球第一大羟氯喹生产国家,印度医药界“世界药房”的名声再次借着美国总统的话语而在全世界做了一番广告营销。

不过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块印度药房的金字招牌匾额,里面的木料油漆却几乎是中国提供的。

据统计,印度生产药物所需要的原料药中的6成以上都需要从中国进口,这款大名鼎鼎的羟氯喹的原料成分就多从中国而来,在抗生素这种原料药上面,中国甚至统统霸占了印度的全部市场。

只要中国原料药厂商打一个喷嚏,印度药房的运行就会陷入停转危机中。

同样在新冠疫情初期,上游的中国制药业受到波及而暂时停滞,传导到印度后一下子让下游厂家大惊失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药企生产车间)

财大气粗的大型药企尚能自恃平时库存支撑三月,可中小药企就只剩下平均20多天的时间,迫使印度制药行业向政府请求与中国进行协调。

所幸中国制药产能及早恢复,这才让印度自诩的世界药房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

无独有偶,原料药仅是中国制造对于印度强大影响力的一个方面,仔细看看影响到印度国计民生的其他行业,说一句离开中国制造立马让印度人回到石器时代一点也不夸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抵制中国货游行队伍所戴帽子,最后被证实是来自中国制造)

按照印度商务部所做的数据统计,将近4分之一的汽车部件、一半的电子类产品、九成以上的手机零件都要从中国引进。

来自中国的商品占据了印度大大小小的商铺,从10多年前的重型机械工具到现如今流入千家万户的以小米、VIVO为代表的智能手机、日常家用电器,物美价廉、有口皆碑的中国品牌随处可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手机霸占印度手机市场)

例如在电视方面,小米电视长期霸占了印度电视销售榜榜首位置,印度人购买三次电视,其中就有一次是中国小米所产。

从数值上分析,印度的十大进口对象中,来自中国的贸易品在2018年达到了700多亿美元,比起第二名第三名的美国、阿联酋加起来还要多。

除了这些中国制造类商品,中国资本对印度影响力同样不可小觑。

在印度最具影响力的30家私营巨头集团里面,中国资本控股达多数的就拥有整整18家,其他中小企业里面的中国投资更是不计其数。

一旦中印之间突然脱钩,那么等待印度人民的将是超市货架上空空如也的惨状、品质更差及价格更高的商品,还有对民营企业巨头的釜底抽薪般的打击。

值得注意的是,与中国制造源源不断输往印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商品在中国的相对弱势。

一方面印度离不开从中国进口的高附加值机械、电子产品,另一方面中国从印度进口比较容易替代的铁矿石、纺织产品,其中铁矿石一度占到印度对华出口一半以上。

也就是说,印度仅仅是中国的第十二大贸易对象,中国则多年来占据了印度前两位贸易伙伴的地位,中国离开印度产品,无非是皮癣之疾,印度离开中国,起码会伤到五脏六腑。

在这种不对等的贸易结构下,形成了长期以来中印贸易逆差越来越大的窘境,尤其在2018年,中国对印出口足足比印度对华出口多了3倍。

有鉴于中国对印度越来越强大的影响力以及近年来中印两国边境局势的紧张,印度国内不断有民族主义分子主张应该避免过度依赖中国,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供应链,从而使得印度在将来不必受制于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民粹抵制中国货)

同时一些印度贸易保护主义者也认为如此大的贸易逆差是让中国人赚取印度人的血汗钱,一场轰轰烈烈的脱钩大战就此展开。

(二)欲与中国脱钩而不得 印度制造取代中国的计划惨遭失败

自莫迪上台后,印度国内就有政客屡屡渲染中国对印原料禁运所造成的的可怕后果,以原料药生产商为代表的一些本土工厂主也十分不满中国廉价的商品抢走自己的市场,强烈呼吁政府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迪

于是在数年时间内,不断有一系列以国家安全为由的禁令施加在中国商品头上,包括出于对恶意木马的处理,对国际版抖音、微信、支付宝等应用的封禁。

除了对虚拟软件下手,印度还继续巩固了原有的对中国商品、投资的严格审查。

早在20年前,印度就已把中国拉入了“存在威胁印度安全的敏感国家”名单,对来自中国的商品极尽苛求,屡屡随意发布禁令,并大力提高了对电子、玩具、纺织鞋类、钟表等产品的关税,试图将中国产品阻挡于国门之外。

根据莫迪政府的构想,为了让印度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必须要在本土建立起一套自给自备的制造业供应链体系,即所谓的“自给印度”计划。

为实现这一宏大目标,莫迪一面在国内增加政府投资,扶持中小企业;放松制造业劳工标准,延长工作时间,降低劳动工厂用工人力成本。

另一方面莫迪又把矛头对准了中国,掀起关税战。尤其为了响应一些西方国家将供应链搬出中国的主张,莫迪特意加紧和跨国巨头的接洽,向他们允诺搬出中国后可以在印度得到成本更低的劳动力、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印相争漫画)

印度政府希望将过去数十年中国的经济奇迹照搬到印度身上,如此一来,印度制造取代中国制造似乎指日可待,印度就不必再忌惮中国商品的威胁。

只是,这一回,印度太高估了自己。

中国与印度的贸易额、逆差非但没有如预期缩水,反而继续攀升。

就在去年,中国对印进口商品持续下降,印度对华依赖进一步加深,两国逆差一口气突破到1010.2亿美元,达到了2019年对华逆差的将近两倍,中国制造仍然牢牢占据了印度人的生活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街头的中国商品广告)

印度尼赫鲁大学教授比斯瓦吉特·达尔对此无奈地说“两年来印度针对中国的举措并没有看到什么效果。非要说有什么变化的话,那就是印度对中国的依赖越来越严重了。”

与此同时,印度从中国抢走外资的计划也成了泡沫。

自2014年到去年,2783家跨国公司宣布关闭印度子公司业务,苏格兰皇家银行、美国福特、花旗银行、德国麦德龙在内的一干国际巨头纷纷宣布永久退出或不再对印度市场进行投资。

考虑到在印度注册的跨国企业一共也就5068家,这个数字对印度意味着什么可想而知。

按理来说,印度年轻劳动力充足,经济潜力大,政府又十分重视制造业,不断打压中国商品,为什么印度市场却还是被中国制造所占据?

(三)印度制造:扶不起的阿斗

印度经济有个特别显著的特点:中间轻、两头重,即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发达,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却处在相对弱势的环节。

在莫迪政府任内,制造业占印度GDP的比值一直以来都是15%上下的不温不火状态,离真正的制造业大国有着一段不小距离。

别说日常民众家用品,就连印度国防武器制造这般敏感的领域都长期依赖“外包”,国内七成以上军火产品要从俄罗斯进口。

造成这种窘境的原因多种多样。

其一,印度的营商环境对制造业相当不友好。

要想在印度投资建厂,首先面临的难题就是如何从地主手中艰难拿到土地,这一点就连印度政府自己修建公共工程征地都常常陷入漫长的马拉松拉锯战。

即使费尽千辛万苦拿到土地,随后税务部门时不时来敲竹杠、各类不计其数的审批程序、糟糕的基建、动不动停水停电足以让企业主头疼不已。

单单申请一个建筑程序就得消耗3个月以上的时间和30多道行政审批,这里面隐藏的吃拿卡要更是家常便饭。

其二,印度劳动法苛杂繁琐,对于规模越大的企业要求越多,如要求超过一定人数的企业必须开办托儿所、提供公共食堂、开除工人事先要征得当地政府许可等。

这种规定就迫使广大印度企业主宁愿把企业规模限制在一百人以下的小作坊,或者从外国引进劳工以规避劳动法,不愿意进一步将企业规模做大而让自己多增加成本。

再加上动不动就举行罢工的工会,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要想在印度稳定生存,难度不言而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工人罢工,占据火车站)

其三,印度人力资源充足,但不代表适合制造业的人口红利多,受制于低下的教育水平和社会上懒散的风气,工厂很难在这里招收到勤劳熟练的工人。

将以上几点翻转过来,正是中国制造能够在印度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以目前中印两国各自制造业状况来看,印度抵制中国制造并非明智之举,就算用尽手段把中国商品赶跑,印度国内也填补不了如此大的缺口。

而纵观其他嚷嚷着要取代中国供应链的东南亚国家,目前距离这个目标仍遥遥无期。

印度打算彻底告别中国制造,损伤的只能是自己国内民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