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Kamukunji市场内的China Square(中国广场)重新开业,和刚开业那天一样,场外前来扫货的私家车绵延数百米,场内人潮汹涌,黑压压一片,货架上的中国商品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位名叫沙米姆穆罕默德的黑姑娘兴奋地说:“我在 Tiktok 上看到了'中国广场',每个人似乎都在转发那些视频。我很好奇地想了解这个地方的全部内容,它在哪里以及价格?我只能说,我并不失望。”

当天维持秩序的安保人员如临大敌,一名保安告诉记者:大门刚一打开,大批狂热的购物者蜂拥而至,收银台挤满了人,几个小时都水泄不通,这里看起来更像是一场疯狂的音乐会。

一位年轻女士在收银台排队太久导致筋疲力尽昏倒在地,工作人员将她转移到不太拥挤的楼梯处,方便进行紧急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商人引爆肯尼亚的购物狂潮

2022年9月,37岁的中国商人雷成前往肯尼亚寻找商机,在考察过程中,他发现当地的商品价格似乎并不便宜,一些产自中国的生活用品竟然比国内售价高出不少。

雷成在惊讶之余,也嗅到了肯尼亚的巨大商机,于是,他联系国内一批供应商提供货源支持,并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Kamukunji市场内租下场地,精心打造了一家仓储式购物中心,名字就叫做“中国广场”。

1月29日,“中国广场”盛大开业,售卖家居用品、汽车零件、服装和电子产品等等,由于价格比内罗毕同类型商品便宜许多,迅速吸引了当地消费者的注意。

“中国广场”的商品售价究竟有多便宜?平均低于当地50%,直接腰斩,关键是还一模一样,就问你怕不怕?

在Tiktok和Twitter上,大量肯尼亚以及非洲网民疯狂地晒出他家的商品及商品价格,并与其他商铺进行对比,不比不知道,一比才发现:这不就是白菜价吗?

网民Butula's Chotara在Twitter上贴出一款葫芦碗的商品并写到:中国广场150先令,Kamukunji450先令,谁在愚弄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石激起千层浪,内罗毕网民纷纷开启“晒物价”模式:Naskia 耳机(Tom Mboya street 250先令, 中国广场40先令)、海尔冰箱(uko town16.5万先令,中国广场11.8万先令还免费送货)、创维电视43寸 (Kilimall4万先令,中国广场2.3万先令)......

讨论后的一致意见:肯尼亚商人都是抢劫犯。

砸本地商人饭碗的“中国广场”惹众怒

雷成的“中国广场”不光价格便宜,购物环境也相当好,与其他购物场所的混乱不同,“中国广场”整齐划一的通道和清晰美观的标识充满魅力,这可是内罗毕消费者未曾体验过的“高级感”。

“广场”仅开业两周就狂揽2000万先令(157000 美元)的销售额,随着知名度越来越大,现在的销售额已经攀升到每天1000万先令以上,员工也迅速增加至130人。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中国广场”日进斗金的状态引起了当地商家的强烈不满,要求政府关闭这家中资背景的购物中心,理由是低价倾销、不正当竞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给政府施压,数百名小商贩吹着口哨和呜呜祖拉,游行到内罗毕的副总统办公室,诉求将“中国广场”赶出肯尼亚。

一位商贩声称:我们希望中国人离开肯尼亚,如果中国人成为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甚至小贩,肯尼亚人将何去何从?

更夸张的是,一位名叫Smithmo的商贩编造莫须有的理由,向肯尼亚监管部门举报“中国广场”卖假货。

2月16日,肯尼亚扣押了被举报的货物,并要求“中国广场”暂时关闭以便接受调查。

2月26日,监管部门作出答复:“我们进行了彻底调查并核实了货物来源,我们可以确认它们是正品 Finder Tools,因此,我们已将货物交给合法所有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商贩和消费者“大打出手”

“中国广场”被莫名刁难的遭遇惹毛了肯尼亚消费者,本来就对当地商铺高昂的售价心存不满,现在连便宜货也不让我们买了?于是,消费者和商贩打起了拉锯战。

一位名叫Joachim的肯尼亚人质问政府:如果他们有声称的更便宜的产品,为什么将肯尼亚人拒之门外?应该允许“中国广场”运营,他们以实惠的价格销售优质商品,目前的生活成本非常高,这些价格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从事进口和销售美容设备业务的彼得·西塔蒂反驳到:自家店里的塑料修脚凳售价约为 43 美元,而中国广场的零售价仅为 21 美元,比他便宜 50% 以上,如果任由这种现象持续下去,肯尼亚的商铺将会倒闭,肯尼亚的经济将崩溃。

彼得·西塔蒂认为,肯尼亚商户从中国的进价就比较高,还要支付税款和关税,成本比“中国广场”更高。

商户的抱怨并没有得到消费者理解,许多肯尼亚网民在Twitter上指责本地商户太过贪婪,中国人以批发价出售,而他们在进货价的基础上又加上税和利润,最后卖给肯尼亚人。

此事愈演愈烈,中国大使馆也介入其中,敦促肯尼亚政府保护中国企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营造友好、包容的营商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深受通货膨胀之苦的消费者占据了上风,3月6日,“中国广场”重新开张,当地人得以继续疯狂扫货。

除此之外,一些街边小店也把自家的招牌更改为“中国广场”,试图通过蹭热度的方式带动生意好转。内罗毕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山寨版的“中国广场”,显得非常滑稽。

不过,该国贸易部长摩西意味深长地表示:“我们欢迎中国投资者来到肯尼亚,但最好是作为制造商而非贸易商。”

大受欢迎的“中国广场”让乌干达反思

有关“中国广场”的争议在非洲一些国家引发共鸣,因为与肯尼亚相似,他们的民众同样在饱受高物价的折磨。

乌干达媒体《WATCHDOG》发表“我们可以从肯尼亚的中国广场学到什么”的评论员文章,重点分析了中国商人为何能做到“价廉物美”,而本国商人却不行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是乌干达银行的贷款利率太高,正常情况下每月5%~10%,高位时可达到25%,除了冒险出售利润巨大的违禁品,没有人能够还得起如此高利率的贷款,而国外贷款利率通常低于 3% ,甚至使用信用贷款,虽然许多乌干达人也可以获得供应商的信用贷款,但经常被滥用还不还款。

二是许多乌干达人一旦获得供应商的赊账商品,就会更改电话号码和地点,消失得无影无踪,借钱不还或超期还款非常普遍。

三是乌干达人做生意的成本很高,如果几个人共同投资一间店铺,相互之间猜疑心很重,每一位都单独飞往中国带回相同的产品,而中国人会派一个人去采购甚至不去采购,只需发送一封电子邮件,货物就会被运进来。

另外,乌干达人常常因为一些不必要的项目挥霍资金,比如顶级婚礼、高档公寓、包养情妇等等,而中国商人则非常节俭,把钱用在扩大生产上,这也是中国人比乌干达人更能获得成功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