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民心办好民事方能凝聚民心

翻修藏屋、布置庭院、置办家具……家住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八角村的道吉才让,前后忙活了小半年,贷款投入20多万元,好不容易等到自家民宿快要开张,却被告知缺少营业执照。“村子距离县城较远,跑一趟费时费力不说,也不知道需要准备什么、去了该找谁。”道吉才让急得直跺脚。(3月21日 人民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历史从来不偏爱哪一个政党,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顺应民心、关注民生,始终是我们党不变的信念与坚定的行动。历史充分证明,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在新的“赶考”路上守好民心,关键是要持续赢得民心、凝聚民心、汇集民心。唯有这样,才能永远得民心、得力量、得胜利。

守好民心,基础在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员干部必须牢记“国之大者”,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涵养“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初心,厚植“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更好地植根人民、造福人民;要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发展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任何时候都要想着人民,谋人民利、解人民忧、办为民事,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积极主动、充满感情、全力以赴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民办实事”,实事来自哪里?来自基层、来自群众。在决定办民事之前,不能坐机关拍脑袋想当然,那样只会把实事办得牛头不对马嘴;也不能站在高楼看平地,把实事办得脱离实际;更不能隔着玻璃看风景,办实事办不到点子上。要办好民事,就得扎扎实实真蹲实驻,深入基层认认真真调研,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看看基层缺什么、需什么,听听群众想什么、盼什么。这样才能找准群众的急难愁盼,才能开好方、下对药,民事才能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办民事要经得起群众检验,不能说在嘴上,也不能写在纸上,更不能半途而废成摆设,要用实干凝聚民心,把民事办好、好事办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凝聚民心最关键的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掌握民意是解民忧、纾民困的前提,唯有畅通倾听民意的渠道,才能切实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解群众之所忧。党员干部要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走到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家中,与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面对面沟通、心连心交流,拉近与群众间的距离,才能听到群众的心里话。坚持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把群众当亲人,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让人民群众奔着更好的日子去,使老百姓的“幸福梦”一步一步变为现实。(文/王林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