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学生的父亲发视频称,因为在班级群内发了一句“家长又有作业了”,不但被老师踢出群聊,还被老师打电话“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日夜间,老师在班级群内发了一则通知,要求学生写300字的心得体会,同时提出要求上交电子版。看到这个通知后,这位家长回复了一句“家长又有作业了”。没过多久,他发现自己已经被班主任移出群聊,无法在群内发送信息。当天晚上,当事人将此事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第二天一早,他就接到了老师打来的电话,向他“兴师问罪”,语气生硬。

19日上午,记者发现该家长的视频已经被删除,记者尝试联系当事人未果。记者随后拨打商隐小学多部电话,但电话均无人接听。

看到这个问题有些感触,分享出来一起交流。从作业内容来看,照片我们家长可以帮孩子拍,尽量拍到高清、构图美观,但是学习心得还要求300字的“电子稿”,这个作业是不是布置得太「成人味」、太欠缺考虑了?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一二年级孩子做PPT分享,已经见怪不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实话,如果这个作业真从孩子可完成的角度来设计,即使规定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情况来完成,家长都不会有意见,因为这是孩子的作业。愿意孩子在这个作业上有更好表现的家长,自愿帮孩子做到优秀;觉得无所谓的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做。

所以,从这个作业本身来看,不是给孩子布置的,而更像是给家长布置的,至少是需要家长配合的。新闻中家长说的方式可能欠妥当,但问题没毛病。想了一圈,我觉得唯一能解释得通的是:

布置作业的部门没把自己要完成的作业做好。

如果要记录三年级孩子的心得感受,收集再多的电子版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么?

1、从宣传的效果和存档的价值来看,孩子手写周一提交是不是更好?最不济孩子写完,家长拍照上传也会好一些吧。

2、家长提交了电子版,老师还要下载、整理、打包、上传、统计、督促未完成的同学,从老师工作量的角度来看,是不是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让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上不好么?

不想想怎么结合孩子的情况设计这个作业,强行摊派给老师和家长们,纯属不动脑子的做法。

上面作业没布置好,老师发作业的时候为难,家长做的时候也为难,还让家校之间的隔阂又增加了一层。

平心而论,很佩服新闻中这个家长的勇气,说实话我做不到。大多数家长选择了沉默,也是担心这个行为会对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

事实证明,事情扩散之后,发声的家长也确实承受了压力。仔细想想,不论采取什么方式,群里说也好,私下里说也好,如果每个家长如果都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学校遇到类似的反馈多了,在做这类事情的时候,是不是就会多思考几分钟呢?

这样看来,「当这个出头鸟」是不是才是真正为了孩子的长远着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曾提出,“最完备的社会教育就是学校-家庭教育”。

作为父母,相信每个家长都百分百认可学校的「家校共育」理念,愿意花时间、花精力跟学校一起把孩子教育好。

但是「家校共育」不能成为无边界的「让家长包揽一切」的幌子。

让老师、孩子、家长完成属于自己的作业,大家做好各自范围内的作业,多互动沟通,才能慢慢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共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这种作业也不是学校老师布置的,什么时候发作业,什么时候交,也不是老师能决定控制的。一般课堂上的作业都是课上就布置了,再迟也是放学前会说。

可能老师也是临时接到这样一个任务,要立刻交上去,大晚上的还要工作其实老师也很烦。

所以我也想知道,到底这种每天打卡,观看视频,拍照片,写心得的任务,是谁强加给学校和老师的。

天天都在喊,给学生减负,能不能先把这一部分适当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