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走红一时拥有众多粉丝的日本女大胃王菅原初代,被证实罹患大肠癌已于3月9日去世,享年59岁,其患癌疑与生前饮食有关。大肠癌(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的高发癌种之一,《中国大肠癌流行病学及其预防和筛查白皮书》显示,中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发病谱的第三位,仅次于肺癌和胃癌。

高动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的饮食习惯、家族病史等均是大肠癌的高危因素。北京世纪坛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樊庆介绍,结直肠恶性肿瘤,70%-80%甚至更高比例,都是从结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林奇综合征都是常见的遗传性结肠癌易感因素。肠道炎症性疾病也容易导致结直肠癌变的发生,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精神因素,如抑郁;饮食因素,如喜欢吃辛辣刺激、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也与结直肠癌关系密切。菅原初代经纪人称,菅原初代罹患癌症就和生前饮食有很大关系。

“如果发现大便习惯改变,如由规律的每天一次变成每天多次或多天一次;大便性状改变,如长期腹泻或便秘,或腹泻和便秘交替,大便能发现肉眼可见的血,尤其是鲜血等情况,就要警惕结直肠肿瘤的发生。”樊庆提醒。

大肠癌是世卫组织推荐可以通过筛查而有效降低发病率、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三种筛查方式能够有效预防结直肠癌:便隐血检测、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肠镜检查。

便隐血检测通常可用于一般风险人群,费用低,属于非侵入性检查,但对癌前病变的灵敏度相对较低,通常需要连续三次便隐血检测才比较有意义。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同样也是便检,属于非侵入性的无创筛查,对进展性腺瘤及早期肿瘤更敏感,价格较贵。肠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检查,对检查群体有一定要求,而且不适合体质虚弱或严重基础疾病患者。

“肠镜及病理检查是肠道腺瘤及肿瘤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在检查的同时也可以做治疗,如切除腺瘤等。”应急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晓川建议,50岁以下的一般风险人群,首先可以通过便隐血或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进行筛查;50岁以上可考虑做肠镜筛查,如果肠镜筛查没有检查出任何问题,则可以每隔5年-10年再做筛查。高风险人群,如直系亲属有肠道肿瘤或肠道腺瘤的病史,或者炎症性肠道疾病或家族性息肉病等,应从40岁或更早开始做肠镜筛查。如果首次筛查发现癌前病变等情况,可根据病变的大小、数目,病理等情况由临床医生来决定复查年限。

新京报记者 刘旭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