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纽约的人是什么样的?
拥有豪宅豪车的中产阶级,或是西装革履的精英白领。
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纽约确实有很多这样的人。繁荣、富足、高品质生活是他们的写照。
但在纽约街头,除了西装革履的白领,还有一群完全不同的人。他们每天穿梭于纽约街头,在垃圾桶里寻找瓶子,也被称为“拾荒者”。
为了工作方便,他们每个人都拥有一辆“手推车”,由超市购物车改装而成的手推车,是他们最重要的伙伴。
眼前这位阿姨就是其中之一,黑头发黄皮肤,这些都说明她不是真正的美国人。
是的,她来自中国。今年她已经50多岁了。她年轻时来到美国,至今已经30多年了。
没有人知道她经历了什么,但她熟练地推着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翻遍每一个垃圾桶。
作为一个捡垃圾行业的老男人,她很清楚哪里瓶子多,哪里竞争少,心里已经有了完整的路线。
她最喜欢的是附近的格莱美公园。这个公园人流量很大,游客和行人很多,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会产生数量惊人的瓶子。
但竞争对手也一样多。
她推着车一路小跑,越快越好。如果你去晚了,你将一无所有。一般情况下,他们也会遵守先到先得的潜规则。瓶子。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竞争,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弱肉强食。
她心里已经做好了打算。如果是强者,她会选择避开。如果是女人,她就会上去“抢”。一进公园,她就看到了一位同事。她是一个女人,一副柔弱的样子。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她毫不犹豫的上去“抢”,很快两个女人就为此吵了起来,骂骂咧咧推来推去。
阿姨不管是气势,声音,还是体力都占了上风。白衣女子只能绝望的走开。阿姨赢了,有了这块垃圾的所有权。她必须抓紧时间,下一个竞争对手很快就会出现。
扫完公园里所有的垃圾桶,她迅速推着车子开往下一个地点。匆忙的步伐让她看起来更像是一个都市白领,而不是一个懒惰的拾荒者。
他们动作干干净净是有原因的。
除了跟其他捡垃圾的比拼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时间因素,因为回收中心只在白天开放,下午就关门了。
按照当地规定,每人每天最多只能兑换240瓶,每瓶价值5毛钱,一共12。这点钱,成了无数人唯一的希望。
在汉堡包文化盛行的美国,每天生产的瓶子数量巨大,经验丰富的拾荒者可以轻松搞定240个。
所以他们必须完成每天的配额。如果今天捡到的瓶子不能回收,就只能再等一天了。
夜晚的纽约,充斥着拾荒者和无家可归者。这些瓶子很容易被盗,捡到的瓶子一定要及时处理掉。
这就是大妈绝望的原因。很难想象,这群勤劳、能干、不顾一切的人,其实是一群生活没有保障的拾荒者。这不是极大的讽刺吗?
那阿姨为什么不愿意回国呢?
其实她也曾经很想回家,但是每天捡瓶子的钱都花光了。捡起三万瓶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于是,后来,她渐渐放弃了回家的打算,一天只能活一天。随着年龄的增长,回家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其实她自己也很清楚,当自己手脚不便时,就只能成为一个无家可归的人。
劳累了一天,阿姨卖完瓶子回到家,手里拿着一个2.5的便宜汉堡包。这是她为自己准备的晚餐。所谓家,其实就是一间只有20平米的小房子。房间7个人,空间非常有限,只能勉强有地方睡觉。这些室友和她一样,是一群拾荒者。
他们在拾荒者中还是比较优秀的,至少有一个可以避雨的地方,大部分拾荒者只能睡在大街上或者公园里的椅子上。
像这对拾荒者一样,晚上睡在公园的长椅上。他们在中美洲一个贫穷而混乱的国家。为了离开那里,他们偷渡到美国。
没有文化,没有工作,没有身份,他们只能生活在黑暗的纽约。这对夫妇有六个孩子,他们通常住在郊区,以种庄稼为生。土地是租给别人的,等庄稼收完了,就来城里挑瓶子补贴家用。就这样,他们勉强养活了几个孩子。除此之外,在这些拾荒者中,有伤残退役军人,有公司倒闭的小老板,有失业的单亲妈妈……
他们感受不到城市的繁华,也享受不到政府的福利,尽管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他们还是勉强生存。但在美国政府看来,这是影响公共秩序的隐患,一群懒惰的吸血鬼。这些是生活在美国街头的拾荒者。随着近几年经济不景气,企业倒闭、工厂倒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拾荒者的大军。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种肤色,黑色的皮肤,白色的皮肤,黄色的皮肤。他们的出身不同,但最终会变得相同。
你觉得这群人怎么样?
喜欢就关注吧,下一期更精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