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留意到,中国的古典家具,有些是腿足不直接着地的,会有另外的横木或木框承托,这部分就是“托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顾名思义,托泥就是在最底部承接家具腿足的部件。有些朋友可能会问,腿足稳稳的,干嘛要画蛇添足加什么托泥呢?其实不然,托泥的存在和中国的家居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古时的房屋多为木制或夯土墙宅院,地面一般是方砖或土地,湿气颇重,家具腿足直接接触地面易受潮变形,托泥可以起到缓冲作用。而且,在维修上也更容易,挪动家具不易直接损伤腿足,直接更换托泥就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小的托泥,还利于稳定家具结构。比如束腰的红木家具,采用抱肩榫连接各部件的方式拉力偏弱,底部装上托泥,管束所有腿足,可以使得整体受力一致,分散中部牙板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时还可以弥补造型上的不足。如果家具的上半部分过于厚重时,就会带来“头重脚轻”的问题,在底部增加托架,实现上下呼应,可以让整体比例更加流畅和谐。而对于过于轻巧的器型,比如花几,托泥又可以增添其稳重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见的托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框形,一般用在有束腰的家具上;另一种是垫木形,就是用一长条木方装在腿足下方。中国古典家具特别讲究因形施艺,讲究实用价值和审美体验的有机融合,托泥虽然是一个不起眼的设计,却是家具匠人结合环境、人文、器用等综合考量的智慧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