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下午3点,南市街道复夏小学的操场上,伴着欢快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新一批少先队员入队仪式举行。

这一天,是长眠于复夏小学内的吴复夏烈士赴难纪念日——1938年3月16日,时任国民党南昌空军总站第二队第2-6号轰炸机轰炸手的吴复夏,参与轰炸被日军占领的杭州笕桥机场。在激烈的空战过程中,飞机被击中坠毁,吴复夏壮烈牺牲。

再过8天,就是吴复夏的26岁生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复夏小学校名由严济慈题写

校园里的“复夏印记”

走过紫荆花掩映的校门,绕过幼儿园教学楼,绿色地面的篮球场北边,矗立着一幢古香古色的白色建筑。门额上的金色大字“复夏纪念厅”,瞬间让人心情肃穆沉郁。

这幢重檐歇山顶的五开间房子外观两层,实则一层。进入厅内,戏台上摆着一排排书架,显然这里已变成临时图书馆。台下放着3张乒乓球桌,孩子们正在老师带领下,享受着运动的快乐。迎门正中墙上,挂着吴复夏的黑白遗照,身着军装,年轻帅气,浓眉大眼,神情坚毅。

“这张相片其实有个故事。”复夏小学校长潘培梁说,十多年前,学校组织老师到横店名人馆参观,惊喜地发现馆里有吴复夏的照片。因为当时没有带照相机,加上智能手机还未普及,随行的一位美术老师就对着照片临摹了一张画像,回校后又将这幅画像翻拍成相片。“我们学校老师对吴复夏烈士感情都很深厚,东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印的资料中,凡是涉及吴复夏的内容,我们都会阅读。有位老师去南京参观博物馆时,发现了吴复夏的资料,也收集回来。”随着收集的资料渐丰,复夏小学专门开发了校本课程《我爱复夏》。

纪念厅后面,紧挨着小学教学楼的东边,就是吴复夏烈士墓。青绿色墓碑上镌刻着“吴复夏烈士之墓”,落款为居正,系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家、政治家、法学家。

“富二代”冒名入航校

在复夏小学,每位教师都能娓娓道来吴复夏的故事——

1913年3月24日,吴复夏出生于南市街道西坞村,谱名昌训。因为祖上数代苦心经营,家中田产众多,家境优越,所以吴复夏是典型的“富二代”,从小得以接受良好教育。但是由于家教严谨,他的身上并没有富家子弟的劣习,而是学习勤奋。

1927年,吴复夏考入省立七中(今金华一中)初中部,1930年又考入该校高中部。当时的金华一中校园内聚集着一大批进步人士,宣传各种进步思想。在这种氛围影响下,关心国家命运的吴复夏加入了校学生会,时常撰写文章抨击黑暗时弊,成为当时学校最活跃的进步学生之一,获得校长金芝堂的好感,经常邀请他到自己家里,校长的女儿金福仙也对他心生爱慕。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全国各地掀起抗日救国热潮,还在读高二的吴复夏感慨“匈奴不灭,胡以家为”,决心投笔从戎。但因高中尚未毕业,够不上招飞学历要求,金福仙就向大哥金馥桂借来毕业证书,让吴复夏“冒名”报考中央航空学校。因此一直到牺牲时,吴复夏都使用“金馥桂”之名。

功夫不负有心人,吴复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笕桥国民党中央航空学校。学习期间,吴复夏刻苦钻研,飞行技术进步很快。据说美国教练空中驾机一次连翻3个跟斗,他却能一次连翻7个跟斗,得到教练和同学的一致称赞。毕业后,吴复夏担任见习教练。1936年4月,他进入军校第5期军官班学习,翌年毕业后分配到空军第一大队三中队任中队长少尉驾驶员,后担任轰炸手。

捐躯之前勇救百姓

军衔不过是少尉,职务不过是轰炸手。在数百万抗战兵士里,吴复夏可谓名不见经传。但他为国捐躯后,毛泽东从延安给吴复夏的家属寄去慰问信,称其“具有民族气节,对敌英勇作战,为国家作出较大贡献”。周恩来为吴复夏题词:“凌空伐鞑,吾军所赖;成功成仁,精神永在。”

为何能拥有这份殊荣?答案是:捐躯之前,吴复夏还救下了一个村庄的百姓。

1938年3月16日,在那场轰炸杭州笕桥机场的战斗中,吴复夏和战友虞卫民、王景常驾机,与5架友机一起,共炸毁敌机11架、仓库4座,炸死日军20余人。当日中午12时45分左右,轰炸机执行完轰炸任务返回南昌,飞经富阳新登永昌上空时,遭遇两架日军战机截击。激战中,吴复夏所飞的战机右油箱被击中,飞机起烟下坠。吴复夏见状,马上让驾驶员王景常跳伞,自己则驾驶飞机继续飞行。王景常后被救治。

当飞过新登大雷山,飞临当时的炉头村和沈家村上空时,飞机已至飞行极限。吴复夏看到下方是村庄,飞机倘若坠毁于此,必将导致大量百姓罹难,于是奋力驾驶飞机离开。随后飞机载着吴复夏和虞卫民坠落在沈家村附近的稻田中,机毁人亡。

虞卫民是东阳上卢渔晚村人,牺牲时年仅28岁。

新登当局为吴复夏和虞卫民收殓了遗骸,成立了“空战殉国金虞二烈士新登县治丧办事处”,并于3月19日下午为他们盛殡举哀。21日,吴复夏所在部队派员护送灵柩返赣。6月份,吴复夏的灵柩由其二哥吴复虞迎归故里,东阳县政府组织社会各界迎祭并举行了隆重的悼念仪式。当年冬季,吴复夏之墓落成。

留下遗训建造学校

“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的兵舰阵地同归于尽。”这是笕桥航校的校训。吴复夏自入校后就清晰地知道:只要进了航校,虽然有无数梦想,但唯一确定的计划就是为国牺牲。

因此在出征前,吴复夏回了一趟家。在与母亲和兄长的谈话中,他特意提道:西坞村附近的横城村,宋朝时蒋伯康办了个横城义塾,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而西坞附近十多个村庄还没有一所学校,孩子们上学太难了。“要是我们村里能办一所小学,真是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家里分给我的产业我不要,如果我活着,我就卖掉产业造学校;如果我牺牲,你们就用我的抚恤金办学。这是我人生最大的愿望,请母亲、兄长务必记住!”

岂料一语成谶!

吴复夏牺牲后,吴母深明大义,遵照儿子生前遗愿,把10000元抚恤金连同变卖60亩田产所得用作建校资金,另拨出15亩良田作为校基。1939年1月学校动工,1940年竣工,1941年投用,这就是复夏小学的前身——东阳县私立复夏小学。1985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东阳乡贤严济慈题写校名“复夏小学”,沿用至今。

师生接力守墓明志

82年过去了,吴复夏的事迹一直鲜活地铭刻在西坞村民及周边群众的记忆中。“我们这一带,上下三村的村民都知道吴复夏的故事。”潘培梁家就在离学校500米开外的黄泥坎自然村,他从小就听着吴复夏的事迹长大。每年清明节前后,复夏小学师生都会祭扫烈士墓,附近学校师生、村民也会自发前来吊唁英烈。西坞村还建成“复夏公园”,并计划修缮吴复夏故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缮后的复夏纪念厅

因年久失修,吴复夏纪念厅破损严重。2020年,经市教育局、市文保所等部门支持,修缮了纪念厅屋顶及外立面。2021年,在市退役军人管理局关心下,修缮了吴复夏烈士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复夏小学围绕“复夏文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彰显“一节四日”。除清明节扫墓外,又推出复夏就义日新生入队、复夏诞辰日举办飞机模型制作与飞行比赛、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开学典礼暨一年级新生入学仪式、烈士纪念日唱响红歌等活动,缅怀先烈,弘扬烈士精神。此外每月一个主题,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推行“我为复夏争星”月评价。像3月的“星”称号就有科技星、助人星等,内容涉及德智体美劳,做到“五育”并举,学期末评比“复夏之星”,树立榜样。该课程已被评为东阳市德育精品课程。结合德育实践教育,学校还组织学生前往西坞村,收集吴复夏的事迹,并通过故事会形式分享。

在复夏精神熏陶下,除了德育特色外,复夏小学还形成了书法、乒乓球、阅读、科技特色,使这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居多的小学实现了多元发展。年轻教师也以复夏精神激励自己,经常性举办读书沙龙,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积极探索信息化教学,在各种比赛和活动中融入“复夏特色”,2年来已有4名教师获东阳市优质课一等奖。2022年,该校市级论文获奖24篇,征文、教学设计等获奖38人次,2位教师获得市优秀教师与市优秀班主任称号。其中,《利用吴复夏烈士资源开发德育课程的实践与研究》获2022年市教科研成果三等奖,《小学情理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获金华市教科研成果二等奖。在市2021年现代化发展性评价中,复夏小学获优秀。

潘培梁表示,吴复夏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兴建学校的无私奉献精神,是最好的德育教材,“为英烈守墓,是每一代复夏学子的使命,我们将一直传承、保持下去”。

记者丨东阳市融媒体中心 吴旭华

编辑:杨慧萍

二审: 董之震

终审:单昌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