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8日,此时的邓颖超正在抓紧时间吃早饭,之后她还要赶到医院陪伴病重的周总理。
饭没有吃完,突然有人走了进来,来人神情紧张,看着邓颖超说道:“大姐,医院传来消息,让我们赶紧过去。”邓颖超愣了一下,起身赶往医院,一路上她心惊胆战,担心周总理的情况。
而此时的周总理因为病情突然恶化,正在医院进行抢救,尽管医护人员全力施救,可还是无济于事。赶到的邓颖超望着周总理的遗体,泪如雨下,她扑了上去,紧紧抱着周总理,一遍又一遍的哭喊着他的名字,她的哭声让整个房间都弥漫着一种悲伤的气氛……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到底是因何病故的?在他离世后又发生了什么?而他与夫人邓颖超之间又有着怎样的缱绻情深呢?
周总理病逝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肩负着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面对百废待兴的祖国,他夜以继日的工作,为国家的前程奔波着。繁重的工作,快速消耗周总理的身体,再加上年轻时曾受过的伤,到了晚年,周总理的身体渐渐出现了问题。
周总理
1967年,周总理在工作途中,突然感到呼吸困难,胸口痛的十分厉害,旁边的工作人员赶紧上前扶住周总理,将他送到医院,通过检查发现,周总理患上了心脏病。
此后的周总理被大家“勒令”好好休息了一段时间,等周总理发现心脏并没有什么大碍,就又开始工作,而此后的众人也更加关心周总理的健康,定期安排医生为他做身体检查。
但在1972年5月的例行检查时,医生却发现周总理体内的红细胞含量异常,这个发现,让医院的工作人员不由得紧张起来,为此他们决定要对周总理做一个更加细致全面的检查。
而这一检查结果令所有人都沉默了,周总理被诊断出得了膀胱癌!中央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当即要求医院尽快制定治疗方案,为周总理进行治疗。此后周总理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就算如此,周总理也没有停下手里的工作,经常工作到深夜,哪怕他的夫人劝他也没用。
周总理知道时间不等人,他也知道自己的病很难治好了,但他依旧想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国家再做点什么,尤其那时的中国正处于建设发展的重要时期,最终他只做了简短的休息便又投入到了工作中。
周总理
后来,周总理从玉泉山搬回西花厅,那是周总理最常办公的地方,除了处理公文外,他还在这里接见前来访问的外宾,有时忙碌起来一天只能睡两到三个小时。
有次,越南外宾访华,他们到时已经快半夜两点,此时的周总理已经连续工作了30多个小时,他的秘书纪东实在担心周总理,就提前告诉周总理说外宾快到了,周总理这才停下手里的工作。
为了展现良好的外交形象,他对秘书说:“你们先做好准备,我刮个胡子。”可疲惫不堪的他竟手里还拿着沾有肥皂沫的刮脸刀,就倚在卫生间的镜子前睡着了。可很快他就醒来,迷糊中想到自己还要出门,慌忙整理一下仪表,就往外走。
周总理与越南总理就中国向越南提供无偿援助方案,展开了长久的会谈,越方一直“讨价还价”,周总理越来越感到疲惫,最后周总理借服务员送水的机会,让他送来热毛巾,擦拭按摩自己的额头和眼窝。这场会谈从夜里两点一直持续到旭日东升。靠着每隔十分钟的热毛巾,周总理在谈判中一直保持着睿智与敏捷,最后艰难的完成了这次的交谈。
在周总理最后的三年里,这样的事情曾多次上演,国内外各种大事,他都亲力亲为,他强忍着病痛,尽自己最后的力气去维持着国家与人民生活的正常运转。
周总理
可人生无不散之宴席,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去世了,那个为了中华之崛起,奋斗了一生,奉献了一生的周总理,永远离开了我们。
3小时后,医务人员在对总理的遗体进行解剖时,他们惊讶的发现癌细胞早已吞噬了周总理的身体,他瘦弱的身躯早已皮包骨头,多处内脏器官都出现了肿瘤扩散的现象,器官在这些已然病变了的癌细胞的侵蚀下,变得孱弱,靠着这副身躯,周总理居然还依旧在处理着大量的国家大事。
众人难以想象在最后的日子里,周总理每日都在承受着怎样的病痛折磨!
那天,长安街上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他们不畏寒风,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来送他们敬爱的周总理最后一程,众人的眼里满是不舍和悲痛,许多人都哭了。
悲痛的毛主席
美国总统尼克松说过:“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周恩来,就会烧成灰烬。”他的这句话,是对两位伟人的高度评价,也是对毛主席和周总理这对黄金搭档的最佳赞赏,是他们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图片来源网络
1976年1月15日,中央召开了周总理的追悼会。追悼会上,由周总理的接班人邓小平致追悼词,想着离去的周总理,他频频哽咽,难以成句,而在场的众人也无不神情悲痛。
可环顾四周有人发现,大家都来了,就连90岁的朱德元帅也拖着虚弱的身体,在子女的搀扶下,慢慢走到周总理的遗像前,行了一个军礼,可毛主席却并不在场。
有人感到奇怪,毛主席和周总理之间几十年的革命友谊,他们的关系也很要好,他为什么没有出席周总理的追悼会?
毛主席没有出席周总理的追悼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毛主席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
毛主席的晚年也是疾病缠身,在1974年,他发现自己看东西越来越模糊,医生检查发现他患有白内障。这是一种眼科疾病,老年人很容易患上,如果情况严重可能还会导致失明。
而毛主席的眼睛被发现患有白内障时已然十分严重了,他几乎看不清字,处理文件也需要别人读给他听。为了帮助毛主席治疗眼睛,中央特意为他成立一个医疗小组,寻访名医为他治疗。最后是北京的眼科大夫唐由之,用中医的金针拨障术成功为毛主席进行了手术,挽救了毛主席的眼睛。
毛主席
可毛主席身上还有其他疾病,有次他突发心肌梗塞,医生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才把他从死神的手中夺了过来,可此后的他身体也越来越弱,经常卧病在床。
当毛主席知道周总理得了癌症时,他也身患重病,之后的两人因为都在别处休养,见面的时间并不多,毛主席常常挂念着周总理,曾多次写信给周总理,让他保重身体,而周总理看到毛主席的来信很是感动,也回信给他。
而最难忘的,是这两位伟人最后的一次握手。那是在1974年,当时马拉西亚总理拉扎克来到中国,身了长久的谈话,等到会谈结束,周总理和毛主席这两位已是暮年的老人,双手紧紧握在一起,而这一画面也被记录下来,从他们的眼神可以看出对对方的信任以及心中那无法言说的悲伤。
晚年的毛主席很是憔悴,许多照片让人看了就感到难过。从那些照片中,我们清晰的知道,原来毛主席也是人,他也会老,可是在老百姓的心中他一直都是神明般的存在。一直都是那个意气风发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英雄形象。
图片来源网络
周总理病逝的消息传来时,83岁的毛主席也在病中。毛主席的秘书收到了周总理去世的消息,可她担心毛主席的身体,迟迟不敢告诉他,最后她是等到毛主席精神尚好的状态下,才将周总理逝世的消息说了出来。
当时孟锦云拿出文件,读着周总理的讣告:“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976年……”还没读完,她就泪流不止,强撑着读完整份讣告,她擦了擦脸上的泪水,有些担心的看着毛主席,而此刻的毛主席也是泪流满面,整个人呆呆的坐在那里,悲痛让他说不出话了,想起两人风雨同舟那么多年,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唯任眼泪默默留下。
周总理的追悼会,毛主席本是要参加的,可是无奈毛主席病情发作,再加上他已经无法站立,只能坐在轮椅上,最后没能亲自到场送周总理,只得送上了纸花圈以表哀思,而工作人员将他送的纸花圈放在周总理的遗像旁,也算弥补了一丝遗憾。
相伴一生的革命爱情
周总理的离世,对整个中华民族都是一种巨大的打击,全国上下都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中,其中有个人的痛苦应该是最深的,那就是周总理的妻子邓颖超,她和周总理相伴一生的爱情故事,一直让众人很是羡慕,他们风风雨雨走过那么多年,最后周总理舍她而去,邓颖超的心情又该是怎样的悲伤啊!
邓颖超与周总理
周总理和邓颖超相识于“五四”运动,而且并非是一见钟情,他们是在长久的相伴中,成就了这份难能可贵的革命爱情。他们两人是在天津认识的,当时的邓颖超正在北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而周总理刚从日本留学回来,青年意气风发在当时已经很有名气。
他们夫妻二人早年的学生生涯,发生过的一些趣事竟有着惊人的相似。周总理就读的是男子学校,而邓颖超就读的是女子学校,两个学校都有表演话剧的传统,话剧有男有女,但只有单一性别的两个学校,想要演成话剧,自然就要有人反串角色。
周总理的相貌自然无需多言,反串女角的重任便落到了他的身上,而邓颖超也曾扮演过男角,清秀佳人穿着长袍马褂,戴着一顶礼帽,看上去竟也有模有样。
后来周总理还曾指导过女校的话剧,不过那时的两人还只是点头之交,并没有过多的来往。邓颖超在后来回忆往昔时曾写道“彼此都有印象,是很淡淡的”。后来,周总理作为留学生赴法勤工俭学,邓颖超也到了北京师大附小当了一名教员。此后的两人常常书写来往,渐渐的他们对彼此的了解也越来越深。
周总理
1923年,邓颖超收到了周总理从法国寄来的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邓颖超看着明信片上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画像,情不自禁的笑了,她明白了周总理的心意,那一刻,她觉得这是世上最动听的告白!
1925年8月8日,周总理和邓颖超在广州结婚了,这年,他27岁,她21岁。
在大家的眼里邓颖超的外貌可能与周总理有些差距,曾经就有人问过邓颖超这个问题,可她却一点也不在意,直接说道:“我们没有计较彼此的相貌,他就是长得比我漂亮。”
后来也有人问周总理,是什么时候注意到邓颖超的,而周总理回答说:“当年在天津开大会,她第一个登台发言,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两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年轻时的周总理就是“工作狂”,新婚的第二天他就匆忙走了,他要指挥省港罢工,此后的他也是如此,天南海北,四处奔走,而邓颖超没有任何的怨言,她说“我理解恩来”,“他所需要的是能一辈子从事革命工作,能经受得住革命的艰难险阻和惊涛骇浪的伴侣。”
作为妻子的邓颖超,给了周总理无限的支持,作为革命战友的邓颖超给了周总理最强有力的后盾,让他无后顾之忧的去前行,在她看来“只要和他在一起,哪里都是家。”
邓颖超与周总理
周总理和邓颖超相伴几十年,他们是伴侣也是战友,他们的感情已经超越了爱情,那是相伴一生,刻入骨髓的爱与陪伴。也正因如此,最后的分离,才更令人难以接受。
1976年1月7日,周总理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在他最后的时刻,他一直痴痴的望着门口,期盼着什么,当邓颖超听到消息匆匆赶来时,已经晚了,这对伴侣终究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最后邓颖超流着泪,在周总理的额头上落下最后一吻,送别了自己的爱人。
周总理曾经留下遗嘱,他说:“我死了后,要火化,不设墓碑,骨灰不要保留,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也不要开追悼会,我们不能给人民增加负担。”就这样,最后邓颖超亲手捧着周总理的骨灰盒,将他的骨灰撒向了他热爱并为之奋斗一生的祖国大地。
1988年的春天,西花厅院里的海棠花盛开了,这是周总理生前最喜爱的花,已经84岁的邓颖超看着盛放的花朵,想着周总理还在时,两人一起赏花的景象,久久不能回神……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去世了,她生前留下嘱托,希望自己的骨灰能装盛在周总理曾经用过的骨灰盒里,最后能将她的骨灰,和他抛撒在一处。
周总理
总结
周总理,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自己最爱的党和国家,他没有儿女,没有墓穴,那个曾经立下誓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他做到了,他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着自己当初的誓言,他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感谢周总理,感谢他为中国解放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感谢他为新中国的建立而付出的努力和心血。谢谢为新中国奉献一生的周总理,他是所有中华儿女心目中的好总理,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我们将永远记住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共建伟大的祖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