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样的历史瞬间!

2011年1月4日下午,河南省范县的一个小乡村里驶进了一条长长的车队。

这次带队的人是时任河南省省委书记的卢展工同志,大家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看望当地的困难群众,慰问当地的退伍军人。

根据村支书提供的情况,大家来到了一个87岁老农的家中。

本来大家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农民,但当众人看到墙上的一幅照片时,人们立刻意识到这个人的身份绝不简单。

只见照片上的青年穿着笔挺的军装,身上还戴着几个象征着荣誉的“军功章”,省委书记赶快叫来本户的户主,向他了解情况。

大家告诉省委书记,这一户的户主叫李文祥,已经退伍多年了,最后,李文祥老人颤颤巍巍地当着大家的面打开一个破旧的土布包裹,从里面取出了几样东西。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破包,里面装着的东西着实让一众领导惊讶不已!

那么,李文祥老人究竟拿出了什么东西?为什么退伍这么多年,李文祥一直没有暴露自己的“功臣身份”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就让我们慢慢地道来。

一 南征北战立“奇功”

1948年年初,李文祥在老家报名参加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

因为担心自己的年纪太小,解放军不接纳自己,李文祥还特意将自己的年龄给改大了几岁。

同年9月,参军还不满一年的李文祥便赶上了我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济南战役”。

在这次战役当中,国民党将领王耀武凭借着济南城坚固的防御工事负隅顽抗,着实给我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为了抵抗解放军的攻势,王耀武事先在济南城的外围布置下了三道“火力网”。因此前方攻击的部队,在敌人的火力网面前承受了巨大的伤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看着一个又一个的战友在自己的面前倒下,李文祥的心中万分焦急。

他很清楚,如果现在先头部队不拿下前方的阵地,后续会有更多的同志们牺牲。

正在李文祥看着面前的火力网发愁时,连长突然下达了“组建敢死队”的命令,一听到要组建“敢死队”,李文祥第一个举起了手。

连长走到李文祥的身边,用一种坚毅的眼神看了看这个“新兵蛋子”。

随后,连长将一个沉甸甸的炸药包交到了李文祥的手上,接过炸药包后,李文祥将他卡在自己的腋下,开始向敌人的阵地前进。

等到李文祥抵达目标地点之后,他回头看了看自己的战友们,便义无反顾地举起了炸药包。

只听见“轰隆”一声巨响,敌人的碉堡被炸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而李文祥也立刻站起来,拿起冲锋枪,对着碉堡内部就是一通扫射。

在确保碉堡内已经没有敌人之后,李文祥才向后面的战友们做了一个手势。

提到自己当年的“英雄事迹”,李文祥的脸上总会露出骄傲的神色。因为他记得很清楚,自己炸毁的那个碉堡就在进攻的必经之路上。

仅仅是在战斗发生的当天,就有七个纵队通过了他炸毁的那个碉堡。

由于李文祥在济南战役中的英勇表现,他很快就受到了上级部门的重视,为了表彰李文祥的战功,部队的首长还亲自为他颁发了一枚军功章。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参军还不满一年的“小战士”,会在今后的战斗中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正式打响。为了一口气吃掉盘踞在淮海地区的敌人,我军出动了中野和华野两大野战军参加战斗。

李文祥作为华野部队的一员,也有幸参加了淮海战役。

当时,李文祥所在的部队被派到了徐州太平庄一带负责阻击敌人。这里是两部分敌军的连接之处,一旦战斗打响,李文祥这里一定会成为对方攻击的重点,此时的李文祥已经在部队里担任了副班长的职务。

在接到任务之后,李文祥没有多说一句话,他带着战士们便朝着预定的地点出发了。

随后的战斗果然如李文祥所预想的那样,敌人对李文祥他们所在的阵地发起了猛烈的冲击。

但李文祥带着十几个战士在阵地上死死坚守着,就是不肯后退半步。

在徐州太平庄一带的阵地上,李文祥带着战士们足足坚守了四个昼夜,他们的坚守也为我军后续部队的行动提供了保障。

因此,李文祥本人在战斗结束以后,又受到了表彰。

1949年5月,李文祥跟着华东野战军的大部队打到了上海附近。

当时,李文祥他们来到了一个叫刘行镇的地方,这里有着敌人事先布置的一个“暗堡群”,他们必须赶在大部队到来之前拔掉这颗“钉子”。

到达进攻位置之后,李文祥仔细地分析了一下敌我双方的态势。

最后,李文祥将手下的战士们按三个人一组进行编组。

然后,再让每一组战士携带炸药包向敌人的暗堡群发起攻击,可是战斗的惨烈程度还是超出了李文祥的想象。

在随后发起的攻击中,李文祥的战友们一个接着一个地倒了下去。李文祥本人也在战斗中受了重伤,连他手上的枪都打坏了两支。

但即便是这样,李文祥和他的战友们也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当他们将敌人的这个暗堡群彻底清除干净之后,李文祥所在的那个排就只剩下三个人了。

看着战友们的遗体,李文祥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在战后的“表彰大会”上,李文祥也神情肃穆、表情呆滞,没有流露出一丝高兴的神色。

对于李文祥来说,能够从战场上全身而退,就是对他最大的奖赏了。和那些倒在血泊之中的战友们相比,他觉得自己的功劳实在是不值一提。

最后,李文祥跟着大部队一路征战到了福建的沿海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时候,部队里便传出了一个通知,让愿意转业回乡的同志尽快转业,李文祥正想趁着和平的年代,回家度过几天安生日子。

于是,这位战斗英雄回到了家乡,为了不给党组织添麻烦,也为了自己能够平平淡淡地生活,李文祥回到老家之后,便将他当年从战斗中获得的那些军功章珍藏了起来。

李文祥将这些军功章小心翼翼地收在一个包袱里,即便是对于自己的家人,李文祥也极少提到他自已当年的“战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家人们的印象当中,李文祥当年只是参加过革命战争,至于老人家在战争中到底做过什么事情、是否立有军功,他们便一概不知了。

而李文祥回到家乡之后,也确实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他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他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忠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敢为人先的“模范党员”

起初,李文祥被安排到了福建省的一个机关里担任保卫战士。

那时候,李文祥算是一个“18级干部”,每个月的工资足足有66块钱,但李文祥却主动申请将自己调到条件更加偏远的地方去。

因为立有战功,李文祥转业回乡以后被安排到了县城里的单位工作,在新的单位里,李文祥依旧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难题和麻烦,他都会第一个挺身而出。

1962年,李文祥所在的单位需要派几名干部到农村地区去支援工作。

为此,单位里必须召开一个民主会议来讨论“下乡支援”的人选。

在开会之前,单位的领导特意把李文祥单独拉到一边,领导告诉李文祥,他在战场上受过伤,又是特等功臣,等到了开会的时候,他只需要举一举手、做个表率就行了。

可李文祥对于领导这样的安排却十分“不领情”,李文祥告诉那位领导,无论如何自己也是一个共产党员,他会服从组织上的安排,但也会竭力去争取这个“下乡支援”的机会。

随后,在单位里召开的会议上,李文祥慷慨激昂地告诉大家:我们既然是共产党员,就要听党组织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完,李文祥便在“下乡支援”的志愿书上第一个按下了自己的红手印。

看到李文祥的举动,在场的一些同志也被感动了,纷纷效仿他,要去下乡支援。

1962年7月,李文祥带着妻子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李文祥的家乡河南范县,直到前几年都还是一个“国家重点扶贫县”。

所以,范县当年的经济情况自然会更加糟糕,李文祥在回村之后,发现村子里的农业生产存在一些问题。

按照当地人的习惯,农田里大多种的是小麦,但如果全村人都种小麦的话,根本不足以解决当地人的“粮食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文祥想到村子里的土地与南方地区的土地有着几分相似,于是,他就主动向村里的同志们建议要将村子里的土地改种水稻。

一开始,乡亲们对于李文祥提出的这个建议还是秉持着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

毕竟,种水稻对于当地的人来说还算得上是一件“新鲜事”,大家因为没有见过,便迟迟不敢动手去干。

李文祥了解到大家的顾虑之后,便豪爽地表示,我就不相信改变贫穷会比打仗攻山头还要困难!

说完,李文祥便自己甩开膀子,率先在村子里种起了水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李文祥开始在地里种水稻,其他的村民也开始“模仿”了起来。

李文祥看到村子里种水稻的村民越来越多,便索性建议村里成立了一个“稻改队”,而李文祥自己则会亲自担任这个“稻改队”的队长。

在李文祥的带领下,全村的老百姓第一次体会到了“丰收”的感觉。

回想起当年吃到白米饭的情景,一个叫张文斌的老农还记忆犹新,作为李文祥家的邻居,张文斌在这件事情以后,算是对李文祥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他乐呵呵地告诉前去采访的记者道:过去乡亲们连一顿窝窝头都吃不饱,可是现在乡亲们却能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简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李文祥的建议得到实施,并被证明了效果之后,这项农业政策被上级政府重视了起来,在组织上的要求下,李文祥将自己种植大米的方法推广到了全乡乃至全县。

一直到今天,由河南范县生产的大米仍然是当地一道响当当的“农业招牌”。

不过,在李文祥做成了这些事情之后,他不向组织上“表功劳”,当每个月的工资发下来之后,李文祥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自己“交党费”。

这个习惯他一直坚持了61年,从来没有改变过,而且李文祥都尽量地将一些崭新的纸币交给党组织,将那些皱巴巴的纸币留给自己。

后来被人问起原因时,李文祥只是憨憨地笑了笑对众人说道:“我想把好花点的钱留给组织,把那些不太好花的钱留给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乡之后的李文祥并不像过去那样,还能拥有“高收入”,可在交完党费之后,李文祥还会向社会慈善事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捐助。

几十年的时间下来,这位老党员、老英雄一直甘守清贫,居住在一个破旧不堪的小院里。

直到2011年,河南省的政府开始整理退伍军人的事务,才在无意之间发现了李文祥老人的事迹。

当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卢展工同志来到李文祥老人的家中时,他立刻便被老人的事迹和精神所感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 英雄的功勋“永放光彩”

当省委的同志们来到李文祥的家中时,大家都差点被呛得喘不过气来,因为此时李文祥的家中还在用普通的煤炭取暖,一家人居住的屋子里也因为烧煤炭而被熏得乌烟瘴气。

大家发现,李文祥一家六口人居然挤在一个不到30平米的小房子里,但对于如此艰苦的生活条件,李文祥从来没有过一句抱怨。

当各位领导看到李文祥拿出的破包里是金灿灿的军功章的时候,大家才意识到,站在他们面前的这个老人正是人民解放军的二等功臣、战斗模范!

当各位领导表示要帮助李文祥改善生活条件时,他还含着泪拒绝了,李文祥始终以“共产党员”的身份来警示自己的行为。

多年以来,他从来没有跟组织上叫过苦、喊过累,李文祥觉得自己这辈子最对不住的只有两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便是他的妻子陈宝珍,还有一个是他的女儿李金英。

在李文祥和陈宝珍刚刚认识的时候,陈宝珍的还是一个水灵的闽南姑娘。

当李文祥提出要回到老家去生活的想法后,陈宝珍的脸上虽然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刚刚到河南范县的时候,陈宝珍根本受不了北方干燥的气候,因此,陈宝珍在生活中还会常常流鼻血、口舌干燥。

可对于这些遭遇,陈宝珍从来没有主动向丈夫提起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开始,陈宝珍连家里的窝窝头都蒸不好,为了照顾丈夫和女儿的饮食起居,陈宝珍只能努力地去适应河南范县的生活。

她利用做家务,闲暇的时间跟着村里的几个妇女学习了蒸窝窝头的技巧。

到了今天,如果不是李文祥特意提醒,根本看不出来陈宝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

多年以来,虽然陈宝珍还是无法彻底融入当地的社会,但她已经将自己生命的全部奉献给了脚下的这片土地与身后的这个家庭。

面对妻子的付出与汗水,李文祥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李文祥“倔强”的脾气,他即便立下了战功,也没有得到任何物质奖励。以至于当年李文祥的女儿李金英要上学的时候,全家人都没办法凑齐学费。

最后,李文祥的女儿李金英只能无奈地选择了退学,李文祥记得很清楚,自己得知了女儿退学的消息时,他一句话也没有说,坐在家里的门槛上,一根接着一根地抽烟。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战斗英雄,李文祥无疑是称职且无私的,但作为一名父亲,李文祥的心中对于自己的女儿有着说不出、道不尽的“愧疚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李金英退学的时候年纪实在太小了,就算是去城里打工也没人愿意要她。无奈之下,李金英只能继续在老家跟着父亲李文祥一起干农活。

李文祥的心里也明白,自己的这个女儿天性聪明、性格开朗,如果家里的经济条件能够支撑她继续把书读下去的话,兴许她将来真的会有大出息。

可是,面对如今的情况李文祥也只能感到无奈和无力。

不过,事情既然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女儿也早就释怀了,看着父亲日渐消瘦的身躯,李金英也只想留在父母的身边多陪陪他们。

当年父亲虽然没有给他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却教会了她为人处世的美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详细了解了李文祥一家人的事迹之后,河南省省委的同志们决定将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记录下来。

等到大家将所有的资料都整理完毕之后,各级政府部门将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宣讲李文祥老人的“英雄事迹”。

同时,政府也会邀请李文祥老人去当地的一些学校做“英雄事迹报告会”。

在这些报告会上,学校的孩子们能够近距离地与老英雄接触。

而李文祥每参加一次报告会,也能获得一些政府和社会机构的资助。

这对于李文祥老人一家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2017年6月13日下午16时30分,李文祥老人在河南的一家医院里与世长辞,享年九十二岁。

在李文祥老人去世之后,人们再一次整理起了他当年留下的物件和笔记。

从一件件小事当中,人们依旧能够依稀地感觉到这位老英雄的风采。

“老英雄”李文祥的故事,并不仅仅只是他一个人的传奇,他的荣耀与功勋属于所有老一辈的“中国共产党人”!

编辑:浊酒

责编: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