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一位叫葛清的士兵回家探亲,更换衣服时,母亲看见他后背后有密密麻麻的符号,以为是儿子当兵时受的伤,很心疼。
然而,当得知这些密密麻麻的符号是字时,母亲欣慰地笑了。
原来,这位葛青十分迷恋白居易,于是忍着细针刺破皮肤的痛苦,在自己的身上刺了30多首白居易的诗,获得了“白舍人行诗图”的美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葛清的身上,不只有诗,还有配合诗句的图,刺工十分精细。
这种给身体上刺图的行为叫作刺青 也就是是我们说的“文身”。
说起文身,始于周朝,到了秦朝,文身被用于刑法,所刺的部位多为面部,但凡面部有文身的都是犯人,百姓们避而远之。
一些胆小怕事的人会在自己的身上刺上图案,震慑他人,以期望能够达到不被人欺负的作用。
还有一些地痞流氓,也会在身上文身,提升自己的威慑力,让老百姓见之害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慢慢地,文身不只局限于刑法,民间也开始流传,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会将部落的图腾刺在身上,祈求赐福。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文身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志向,比如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
但总体来说,文身还是负面色彩要浓重些,就包括到了今天,很多人也依然会觉得文身是不学好的事情。
但其实,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文身已经不只是负面的,它还代表着个人喜好,代表个性与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朝有完整的文身链,从专门设计图案到配色,还包括了清洗去除文身。到了宋朝,还有了文身协会。到现在,文身已经是一项综合艺术。
于此同时,不只是中国的文身在发展,世界各地都出现了文身的身影。
一战时期,美国军人就很喜欢文身,战乱中,很多人就是靠文身的图案来辨别牺牲的战士。
英国的肖恩·克拉克还将牺牲的阿富汗战友的名字刺在自己身上,记录了233人的名字。

中亚牧民文身,为了体现出民族强悍,也避免意志薄弱,也会文身。
台湾地区的赛德克族也会给真正的男人文身,位置就在额头和下巴处,体现他们的勇猛非凡。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界,不同的时间,流行着一种相同的艺术
美是不分国界的,艺术却是整个人类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