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一个企图重振昔日成吉思汗荣耀睥睨天下,结果却混成用黄沙博人眼球,被人嫌弃加怜悯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昨天的保定刚下过小雨,以为今天会是一个“空山新雨后”的爽朗晴天,没想到拉开窗帘天空自带一层复古滤镜,让人瞬间穿越到千年前黄沙漫天的塞外戈壁。

折腾了一百多年的蒙古,怎么就混到了沙尘暴出口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折腾了一百多年的蒙古,怎么就混到了沙尘暴出口国?

醉卧“沙场”君莫笑,原来蒙古在作妖,这次的沙尘和往常一样,凛冽中带着金戈铁马的杀气,料想又是那蒙古国的进口产品。

蒙古国低压后部大风天气影响,在中东部沙源地出现大范围起沙现象,在辽阔的华北平原,狂风卷积着沙尘,浩浩荡荡的来慰问京津冀人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古国的“沙兵”对我们的侵袭可谓是伤害性很高,侮辱性极强。毕竟早在1978年,我们就启动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三北”防护工程从黑龙江至新疆,地跨13个省总面积达406.9万平方公里。

但就是这个占我国陆地总面积42.4%的“绿色长城”,也没能阻挡蒙古沙尘暴南下的脚步,说它有13世纪蒙古人一般的侵略性,还算是一种委婉的比喻。

所以,每年总有那么几十天,面对漫天黄沙,都能让我们想起高适、岑参、王昌龄这些边塞诗人留下的千古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客观的讲“三北”防护工程在我国起到了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截止到2020年,该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达到3,014万公顷,保护和恢复严重沙化盐碱化的草原、牧场1000多万公顷。

但是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这样一个巨大工程没能阻止让首都及其周围的人民“吃土”,并不是我们的问题,罪魁祸首在蒙古。

蒙古是一个在土地荒漠化的道路上渐行渐远的国家,十几年前,蒙古扬言要在经济上成为“下一个迪拜”,最终在土地荒漠化的进程上赶上了他的国际偶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古的荒漠化和地理因素有关,因为它是一个中高纬度国家,并且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太平洋的湿润气流被大兴安岭、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隔绝,北冰洋为数不多的水汽又被杭爱山脉隔绝在蒙古以北。

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蒙古南部沙漠广布,这些沙漠给边塞诗人提供创作灵感的同时也让我国北方居民自古以来就受到沙尘暴的困扰。但是静夜史认为蒙古的荒漠化愈演愈烈除了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更多一些。

蒙古大约有九成以上的国土,已经受到了沙漠化的影响,如果成吉思汗再世,想要再次横扫亚欧大陆,冲出这片疆域的可能不再是金戈铁马的蒙古骑兵,而是驼铃阵阵的骆驼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提到成吉思汗,就是因为蒙古现在的荒漠化和他们祖先的生活习性有关,蒙古人是游牧民族逐草而居,每每遇到水草丰美的地方他们就会安营扎寨,等到土地出现“葛优”状态,他们就会拍拍屁股寻找下一处风景。

事实证明有“累坏的牛”也有“啃毁的地”。马背上的汉子在养成风一样不羁的性格时,也注定他们不会对某一块土地很强的责任感,这一点也体现在他们对外扩张上。

咸海曾经是世界上第四大湖泊,它位于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交界处,但就是这么一个巨大的湖泊,在蒙古人的铁骑之下消失了近四百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220年那是一个凛冽的冬天,在蒙古人的金戈铁马之下,花剌子模40万大军就像40万头待宰的羔羊,花剌子模王朝顺理成章的回顾历史,但是王朝的王子札兰丁不甘失败逃到了玉龙杰赤。

玉龙杰赤是如今土库曼斯坦北部的城市库利亚乌尔根赤,这座城市在当时横跨在阿姆河两岸,算得上是一座中亚大都市。

但是残暴的蒙古人攻陷这座城市以后,并没有给予这座中亚大都市应有的尊重,成吉思汗的三儿子窝阔台下令将城内有技术的工匠打包带走成为蒙古人的奴隶,然后将阿姆河的大坝摧毁,直接来了一个“水漫金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玉龙杰赤这座城市变成了千里泽国,而由于阿姆河大坝被摧毁,这条中亚水量最大的河流被迫改道,原本注入咸海的阿姆河开始流奔里海,咸海在每年损失2/3注水量以后,逐渐走向枯竭。

咸海的干涸给环境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湖底带有腐蚀性的盐沙开始重见天日,并在风暴的鼓舞下有了一颗自由飞翔的心,风暴伴随着毒沙比蒙古人还要残暴,开始无休止的荼毒中亚的土地,直接加速了这片地区荒漠化的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人文明开化程度不够,对保护环境缺乏认知尚且情有可原。那么近现代以来,蒙古人对环保的忽视就属于NO作NO Die了。

1945年8月1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曙光照耀中原大地的前夜,我们经历了一个至暗时刻。南京国民政府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彻底和蒙古沦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独立后的蒙古并没有摆出应有的独立姿态,而是盈盈拜倒在苏联脚下,搂着苏联人的高筒靴喊义父,从此蒙古成为苏联“第16个儿子”。但是天下没有白领的救济金,尤其是在大俄罗斯主义盛行的苏联大家庭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美苏争霸的大环境和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双重作用下,蒙古就像是放在跑轮里的小仓鼠,注定为苏联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不死不休。

当时各个加盟国分工明确,作为“卫星国”的蒙古被苏联分配的任务就是东方粮仓,全国上下只能发展农业及畜牧业,弥补其他地区由于发展重工业在农业上形成的缺口,蒙古不遗余力的开垦土地直接导致荒漠化的加剧。

苏联加盟国在苏共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但等到苏联解体以后,蒙古作为独立国家,只专注于发展农业显然是不健全的发展模式,它不仅让蒙古的经济越来越拉胯还让蒙古的环境越来越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今天蒙古依然没有走出苏联留给他的后遗症,蒙古国一直通过肉类出口来维持游离在崩溃边缘的经济,而且蒙古羊绒供应量占了全球1/3的市场份额,在这些巨大经济利益背后牺牲的都是蒙古脆弱的生态环境。

饥不择食,荒不择路,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为了填饱肚子,最容易做出不计后果的决定,蒙古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国家。

蒙古是一个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据统计,在156.6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拥有铜矿20多亿吨,铁矿20亿吨,磷矿储量2亿吨,石油80亿桶,煤矿3000亿吨等,黄金储量3400吨,银矿储量7000吨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惊人的能源储备,让蒙古对“吃着火锅唱着歌”的向往生活越来越期待,于是蒙古开始了风风火火的采矿之旅,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变成了“老鼠跑过露脊梁”的荒漠。

近几年蒙古虽然意识到环境问题严重,也向我们提出过想要借鉴中国如何治理沙尘的问题,但是这件事情不是看一看就能学会的,毕竟蒙古在1992年选择走向资本主义的时候,已经丧失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

蒙古的沙尘让我们深刻理解了“世界命运共同体”这句话,蒙古的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大家的问题,但就算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我们也不可能越过国境线将树种到蒙古高原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非有一天蒙古能够认祖归宗,我们才能够帮助蒙古打破荒漠化的困境,毕竟中国人民“海可填”、“山可移”,区区荒漠何足挂齿,只不过希望蒙古及早醒悟才好。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