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争议最大的水电站 !有人扬言要炸了它,三门峡水电站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上个世纪50年代,苏联援助中国156个工程项目,我国从农业国一跃成为东亚地区最大的工业国。在这156个工程项目中,三门峡水电站的争议最大,一直到2004年,黄河附近的几个省份还在为此争吵。陕西省领导在提交给中央的报告中更是提出要炸了三门峡水电站,三门峡水电站为何引起如此大的民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3年,黄河下游发大水,河南、山西、山东三省受灾严重,几十万百姓流离失所。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请求苏联派遣水利工程师,帮助我国在黄河流域修建一座水电站。这座水电站需要既能防洪,又能向黄河附近城市供给电力,这个请求苏联很快就答应了。

1954年,列宁学院派出的专家组抵达我国,在中国水利部门的专家陪同下,苏联水利专家沿着黄河两岸探测了3个多月,最终敲定水电站的选址为三门峡。三门峡两岸地质构造紧密,山体岩石坚硬,水流速度也不快,非常适合修建水电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息一出,就引来了陕西省的关注,因为修建水电站一定会提高三门峡的水位,苏联水利专家科洛列夫还意味深长的对随行人员说:“任何一个水电站,为了达到调节洪水所需要的库容,都是靠淹没换来的!”显然科洛列夫也意识到了,中国这个水电站不好修,因为提高水位就要淹没大量的土地。

三门峡隔壁就是关中平原,三千年以来这里都是中国最重要的产粮区之一。依据规划,三门峡水电站修建要移民87万人,淹没325万亩土地。这些土地都集中在陕西省境内,陕西省领导为了顾全大局只能答应,但是在修建过程中又爆发了一个插曲,这让陕西人实在忍受不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华大学教授黄万里,和水利部门青年技术员温善章向中央提交了反对报告,报告中指出,苏联水利专家低估了黄河泥沙的威力,如果按照他们的修建方案,在十年以后,水库里的泥沙会淤积到库容的一半,发电效率将大大降低。因为泥沙的淤积,水库坝体的使用年限不会超过70年!

陕西省代表看过报告后,就提出了意见:“用300万亩耕地换一个只能使用60年的拦沙坝,群众那里很难通过!”虽然中央认同黄万里教授的报告,但是已经晚了,当时水电站大坝都快要合拢了,因此只能硬着头皮建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峡门大坝建成之后,黄河下游省份的洪涝问题立马得以解决,第二年河南迎来大丰收。1962年,仅河南一省秋收粮食产量就达到了400亿斤,当时中国有1.5亿多户6亿多人,仅河南一省产的粮食全国每户就能分260斤。当时中国正从三年自然灾害的阴影中走出来,河南、山西、山东这些省份迎来的大丰收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希望。

但是好景不长,三门峡水电站蓄水不到两年,就淤积泥沙15.3亿吨,远远超出了预期,淤积的泥沙让渭河的水位暴涨,两岸的农田大量被淹。后来水利部们在三门峡水库的下方钻了五个大孔,在里面插上无缝钢管以此来排沙,在一通操作下,三门峡水电站的淤沙问题暂时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渭河两岸的水位虽然降了下去,但是每隔五年都会爆发一次大洪水,两岸居民被折磨的苦不堪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的5个导沙管已经不够用了,后来又增加了两个,再到后来导沙管的编号已经排到了12个。虽然三门峡水电站设计的不合理,但好歹用料足、质量过硬,这要是印度的大坝,不要说在上面钻12个导流孔,就是钻一个孔恐怕大坝都得塌。

导沙孔这个方法治标不治本,2003年,渭河流域爆发特大洪水,1080万亩农作物被淹,515万人受灾,200多万亩农田颗粒无收。原因是渭河的泥沙淤积抬高了河床,洪水突破了拦河大坝,这些泥沙都是从黄河倒灌入渭河的,祸根就是在三门峡水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4年,陕西人大代表带着怒气提议停止三门峡蓄水,当时还有人说要炸了三门峡大坝,水利部门无奈之下只能停掉三门峡大坝的两个发电机,将排水口改造成排沙口,然而这根本解决不了渭河流域的洪涝难题。

幸好三门峡大坝下游的小浪底水电站已经修建完成,水利部决定将小浪底水电站用来拦洪,而三门峡用来拦沙,这样一来,遇到洪峰时三门峡就可以放心的排水了,渭河的水位也不会在夏季暴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浪底水电站

因为吸取了三门峡大坝的教训,小浪底水电站在设计时充分预留了排沙口,随着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控制,黄河泥沙一年比一年少,三门峡大坝终究还是没有被炸。它给我们中国的水利专家上了一课,修建大坝前一定要想好怎么排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