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抓基层效果的“答卷”让老百姓来评判

把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作为检验大抓基层成效的重要标尺,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大抓基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月23日 人民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抓基层、打基础,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历来是我们党干事创业的一贯遵循。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深入实践中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一条就是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建强基层。没有基层的巩固提升,就没有坚实的地基,党和人民的事业就缺少了最重要的支撑。

“大抓基层”是导向,抓“大基层”是着力点。大抓基层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我们党大抓基层的执政导向,就是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各级党组织的注意力引导到抓基层打基础上来,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抓基层打基础上来,大抓基层、抓好基层,固本培元、夯实基础,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抓基层效果的“答卷”让老百姓来评判。基层直接面对群众,是国家治理的“末梢神经”,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因此,群众既是大抓基层的直接受益者,也对大抓基层的效果有着最真切的感受。要把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作为检验大抓基层成效的重要标尺,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大抓基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真正让广大群众享受政策红利,聚焦基层治理的堵点、痛点、难点,从小切口入手,办好办实群众的身边事。

新时代答好人民满意的答卷,基层党组织必须当好“答卷人”,要把为民谋福祉作为落脚点。基层治理效果好不好,要由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指数来评判。这就要求始终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聚焦基层治理的堵点、痛点、难点,从小切口入手,切实回应社会关切,实行清单管理。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开展各项工作,实现基层治理的靶向定位,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真诚倾听群众呼声,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的制度机制,真实反映群众愿望,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感到温暖、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加注重问题导向,切实增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为民服务能力,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治国安邦,重在基础;管党治党,重在基层。基层工作干得好不好,最终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抓基层、强党建,目的是让基层党员干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实际行动服务群众,不断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就会更加坚实有力。(文/李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