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官媒报道了湖北咸宁将建内陆第一座核电站的新闻。同时,湖南桃江核电站也在加快推进,开启前期准备工作,大有争抢第一的样子。

2011年,福岛核电站发生核事故。全球的核电站建设一度按下暂停键。包括中国的内陆核电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几年,内陆核电站又被人重新提起。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区的电力缺口扩大到了内陆地区,并大有常态化的趋势。

中国内陆会建设核电站吗?这是很多人的疑问。

我国核电站为什么扎堆建在沿海?

我国核电站为什么扎堆建在沿海?

我国目前的核电站为什么扎堆似的全建在沿海?真实情况不是大家想的那样——是为了冷却,为了安全。而是由历史、地域,以及核电的特殊性三个因素导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与发展历史相关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沿海地区迎来建设热潮,产业快速发展。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华东地区,人口占全国的30%,工业产值占全国的40%,而能源供给量只有全国的7%.

没有煤炭,也没有电力。许多工厂不得不三天两头停产,新的工厂更是不敢修建。

电力缺口限制了华东地区和上海的发展。

面对巨大的能源缺口,1970年2月8日,周总理提出:从长远看,要解决上海和华东用电问题要靠核电。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相继建立起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

所以,我国的第一二座核电站都是建在沿海的,往后的核电站也顺着惯性建在沿海。

2.与发展地域相关

沿海各省一直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电力缺口最大的地区。

这是一张各省份发电量及用电量的对比图,可以看到,用电量最高的省份,比如广东、山东、浙江、江苏、河北、上海,都是靠海的,同时它们也是电力缺口(用电量-发电量)最大的省份。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它们对电力有着极其大的需求。

你可以把弓形海岸线看成是一个吸电婴孩,他在长身体,要吃电。全国的电都往这送,仍然喂不饱,怎么办?只有在周边建核电站,就近解决电力口粮。

于是沿着海岸线建了一圈核电站。

3.与核电特殊性相关

这个特殊性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为了冷却,为了安全。

说到冷却,内陆核电站的风冷塔能起到与海水冷却相同的效果。

说到安全,福岛核电站就建在海边,同样出现了安全事故,海啸导致核电站受损,核废水被排到太平洋,沿岸周边国家处在环境危机之中。所以核电站的安全不是仅由位置决定的,还取决于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等多个环节,是由自身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

那核电的特殊性是什么?答案是:它容易靠近负载中心。

相比于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它不占用大片土地,而且不受天气影响,电力供应稳定。

而对比火电厂呢?火电厂污染大,极其依赖运输通道——一座火电厂一年消耗几百万吨的煤,核电站一年只消耗几十吨核燃料。核电站不用面临火电厂的这些问题。

所以就看到了,大亚湾核电站建在深圳市旁边,为深圳和香港两地供电。秦山核电站距离上海、杭州、宁波的距离平均在70-80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靠近负载中心还有一个好处:减少电力运输过程中的电力耗损。

总之,核电站扎堆修建在沿海,只是为了近水解近渴。

电力缺口为何从沿海扩展到了内陆?

电力缺口为何从沿海扩展到了内陆?

近水仍然不够用,那就调远水。

东部沿海地区缺电,而西部山区拥有良好的能源禀赋。

于是在东西5000公里的距离上,开启了一项宏大的工程,把西部四川、云南、贵州、山西、新疆、内蒙古、青海发的电送到东部沿海,这就是西电东送。西电东送补上了沿海地区的电力缺口。

但是近年来,中部、西部地区也开始缺电,这让许多人搞不明白,明明坐在发电机上,为什么电力还出现缺口了?这跟自然气候和经济发展有关。

1.经济发展

湖南的朋友常抱怨,一到夏季和冬季,总有那么两天闹电荒。

湖南、江西等地限电的新闻,就笔者所见,近几年都有看到。

2018年,湖南出现200万千瓦的电力缺口,拉闸限电19天。
2020年,湖南用电负荷最高值为3332万千瓦,对部分工业用户实施了6天的有序用电。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这几年湖南的工业发展已经不叫增长,叫起飞。

2022年,规模工业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5%,采矿业增长5.0%。其中,制造业对规模工业的增长贡献率达94.2%,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2022年,全省规模工业39个大类行业中,有34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为87.2%。重点行业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增长36.8%、21.3%、15.9%、15.6%、12.4%和9.9%。
2022年,全省规模工业统计的产品中,产量比上年增长56.9%。中高端智能绿色产品中,传感器增长2.5倍,服务机器人增长1.6倍,风力发电机组增长61.2%,民用无人机增长20.9%,太阳能电池增长17.7%,工业机器人增长17.1%,锂离子电池增长14.5%。

许多制造业在湖南,特别是湘潭这一片,拔地而起。形成巨大的电力需求。

回头看电力供应呢?

湖南省的电力构成中,水火两种电能总计占比湖南电能的94%。

湖南有三个超1000兆瓦的水电站,分别是
五强溪水电站,装机规模1200兆瓦;
柘溪水电站,装机规模为1040兆瓦;
三板溪水电站,装机规模为1000兆瓦;

一到秋冬枯水季,雨水偏少,水电出力低。让缺口进一步扩大。

火电厂又独木难支。

为了填补湖南电力缺口,得从甘肃酒泉通过特高压直流输电引电过来。

现在,湖南80%的电力供应都是外部输入的。

即便这样,每年湖南的电力也依然不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自然气候

2022年夏天,川渝地区出现极端的高温和干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温导致居民用电猛增。干旱导致降水不够,水力发电减少,大约只有往年的51%。四川是水电大省,水电占比高达82%,而且这些电大部分被送到了沿海。

多重因素叠加之下,四川出现严重的电力短缺。不仅工业企业得有序用电、错峰用地,而且居民用电也得不到完全保障。

这就是自然原因导致的巨大电力缺口。

核电站会不会走进内陆?

核电站会不会走进内陆?

目前,核电站进入内陆是具备势能的,而且随着内陆省份的加速发展,电力需求越来越高,这个势能会越来越大。

挡住这股势能的阻碍是什么呢?具体到技术和人为两个方面来看。

1.技术角度

老实说,从技术角度来看,是没有阻碍的。

首先,内陆核电站和沿海核电站的关键技术是完全相同的。两者的差异只在于冷却方式。内陆核电站是用风冷塔的,即依靠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冷却;沿海核电站依靠海水冷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世界上内陆核电站的建造、运营经验已经成熟。当前全世界的核电站,多半建在内陆。

然后,核能安全(核电技术固有安全性)和核安全(防止人为破坏)体系已经基本完善。

从技术上来说,核电站走进内陆很正常。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核电人士对“核电进内陆不安全”的说法表现出一脸黑人问号。

2.人为角度

这才是最主要的阻碍因素。

在民间,有一个现象叫:邻避效应。就是本地人担心新建设的项目,比如垃圾场、核电站、殡仪馆等,带来负面影响,在心理上不能接受,甚至强烈抵触。

一方面是建设需要,一方面是当地人的心理情结。两者都要兼顾,一时半会难以找到最优解决方案。

对于决策者来说,也面临压力。

虽然内陆电力缺口在加大,但是让核电站走进内陆,也要考虑到极端自然灾害,和战争破坏等情况。也在激烈地辩论。

总之一句话,核电能不能进内陆,是「需求」和「担忧」之间的拉锯。

天平最终会偏向哪边,就看需求和担忧谁占主导了。

对于你来说,你是同意建造内陆核电站,还是不同意建造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