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随着三公经费逐渐下降,老百姓的消费信心也在随之提振。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在倡导转变作风,全国兴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以来,各地作风转变十分明显。但“反对奢华浪费和扩大消费的目的是一致的,不是矛盾的。”一方面,节约下来的公共财政资金,可以投入民生项目,为可持续消费需求助力;另一方面,被公款吃喝推高价格的消费水平,也会逐渐回归正常,回归理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直践行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行使权力的同时,必须要接受人民监督,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公款消费这种特殊的权力行为更不能例外。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公款消费的权力被关进制度的笼子就更加迫切。
“成由勤俭败由奢”。而在这方面,有人的认识存在错误,以为吃吃喝喝这种小事,并没有违反原则,更构不成违反党纪国法,从来都不以为意。因此,公款消费越来越多、浪费越来越大,在一些地方甚至挤占了本应用于教育、公共卫生等方面的财政资金,既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又助长了骄奢淫逸之风,败坏了党风政风,引起人民群众强烈不满。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是我党历来旗帜鲜明的主张。近些年,党和政府大力推进财政预算和财务公开,人民群众监督和参与力度不断加大。
要做到把公款消费关进制度的笼子,首先在制度设计上要考虑充分,可行性强。多年来,公款吃喝浪费问题没有列入法律规定,而对公款吃喝的惩戒制度设立之后,就必须要强化约束、强化执行、强化监督、强化惩戒,才能让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成为党风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力量,为社会带来持久的清正、清廉和清明。
其次是广大民众要积极建言献策、行使监督权。有关方面应及时梳理和采纳合理意见建议。同时,也可以参考借鉴国外的有益做法。并且做到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制度。
只要制度上完善可行,惩治上严格有力,监督上全面有效,公款消费将会被牢牢关进制度的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