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年仅24岁的林彪因战功赫赫被提拔为红四军军长,但派谁当他的政委,成为了毛主席最为头疼的事情。

林彪虽然在军事能力上非常突出,但其复辟自负、性格孤傲,在当营长、团长的时候无论换多少政委,都改不了他的脾气,而且经常与政委发生争吵。如今林彪做了军长,更需要一个好政委去协助,毛主席为此进行了精心挑选。

终于,毛主席脑海中浮现一人,决定让性格沉稳内敛的罗荣桓协助林彪,这是罗荣桓与林彪第一次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在为罗荣桓授衔

三次合作埋下了分歧的隐患

三次合作埋下了分歧的隐患

在出任红四军政委之前,罗荣桓就听说过林彪的性格。他知道林彪打仗是一把好手,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脾气又暴躁。从南昌起义开始,林彪数十年间几乎没有打过败仗,有一股子傲气,对书生出身的政委们,内心自然不服。

不过,罗荣桓也并不担心和林彪相处不好,他的性格恰恰与林彪相反,包容性极强。罗荣桓认为,只要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并不会出现多大的问题。罗荣桓对林彪的打仗能力是认可的,因此在上任后,在不损坏原则的情况下,尽量尊重林彪。

罗荣桓在打仗方面插不上话题,就将心思都扑在了部队的建设上。罗荣桓在调查中发现,红四军组成的第三纵队和其他两个纵队比起来要弱一些,为了搞清楚原因,罗荣桓将自己的行李搬到第三纵队开始观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亚楼(左)、林彪(中)、罗荣桓(右)

经过几天的观察发现,第三纵队最明显的就是团结问题,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引起争吵。因为大队长是湖南人,非常喜欢吃辣椒,而政治委员是广东人,偏偏不爱吃辣椒,于是在队伍中就分成了两个部分,爱吃辣椒的战士支持大队长,不爱吃辣椒的战士支持政治委员。

每次到吃饭的点,大队长和政治委员都会在是否加辣椒上发生争执,闹得整个纵队都不得安生。

为此,罗荣桓专门召开了一次大会解决第三纵队的团结问题。之后罗荣桓还提议:今后吃饭可以少买点辣椒,不要放在饭里,单炒,爱吃辣椒的人自取就行了。至此,第三纵队的团结问题逐渐被解决。

可能林彪也感觉出罗荣桓与其他政委的不同。在没有政委之前,军中的一切大小事务都得由他这个军长解决,让他很难集中精神打仗。但自从罗荣桓来后,把政治工作、后勤保障等日常事务管理得井井有条,林彪也清闲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荣桓

一些本应自己处理的工作,林彪也都交给了罗荣桓,他乐得清闲,自然暴躁的脾气也开始收敛。但在和平相处的后面,总是罗荣桓在承受,林彪依然我行我素,这就为分歧埋下了隐患。

1931年,红四军在兴国县良村打了一场大胜仗,战斗结束后,林彪带着主力人马追击另一部敌军,只留下一些后勤人员打扫战场,但没有想到,敌人会突然反扑回来,给打扫战场的红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事情发生后,罗荣桓认为自己作为政委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大会上深刻地检讨了自己。然而作为直接指挥行动的林彪却没有发表任何言论,并且在会议没多久后,罗荣桓就被免除了军委书记的职务,改由林彪接任。

部队中有人对林彪的这种做法很不满,罗荣桓也感觉到阵阵失望,不过为了部队和谐考虑,罗荣桓并没有计较个人得失。第一次合作就留下了这样的不愉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荣桓(前排右一)

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林彪任一一五师,聂荣臻任副师长兼政委,罗荣桓担任政训处主任。为了更好地作战,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决定将一一五师一分为二,由林彪和罗荣桓率部南下,聂荣臻则率独立团、骑兵营和特务团一共三千余人留守晋西。

当时干部极为稀缺,林彪和聂荣臻表面上不说什么,但是谁都想多分一些干部在自己身边,所以,这项分配任务就落在了罗荣桓的身上。

罗荣桓从大局考虑,认为聂荣臻留在晋西属于独居敌后,有很大系数的危险,便挑选了大批有才能的干部分给了聂荣臻。对此聂荣臻很是高兴,但林彪那边就不高兴了,当八路军总部打电话询问林彪,是否愿意让罗荣桓当自己的政委时,林彪直接拒绝,仍让罗荣桓当政治部主任。

这些情况罗荣桓早就有所察觉,也明白林彪对自己存在不满,但他不愿破坏军中和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不知道,仍旧本本分分地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荣桓

罗荣桓心胸宽广,不在乎林彪对自己的不满,虽然对林彪的有些行为产生过不满,但从来不会蓄意报复。比如说1938年,林彪在与阎锡山部激烈战斗中负了伤,罗荣桓不计较之前的不愉快,全力安排林彪的救治工作,直到林彪伤势稳定。

在林彪病倒期间,罗荣桓主动担起军中大小事务,忙里忙外,部队有条不紊地继续斗争。组织看到了罗荣桓的付出,将林彪送到延安养伤,擢升罗荣桓为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与林彪的第二次合作就这样结束了。

他们之间的缘分并没有断,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他们又迎来了第三次合作,这一次是他们共事时间最长、创造战绩最辉煌的一次。

1945年,林彪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兼政委,罗荣桓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一副政委。鉴于前两次合作并没有结下仇怨,林彪对罗荣桓的态度有了明显好转。罗荣桓依旧像前两次一样尊重林彪,但那是在不触犯原则的基础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和罗荣桓

辽沈战役开始之际,罗荣桓和林彪就在攻取锦州的问题上发生了剧烈的争吵,两个人平静的关系也出现了裂痕。

三次交锋,林彪、罗荣桓关系出现裂痕

三次交锋,林彪、罗荣桓关系出现裂痕

1947年,东北野战军气势如虹向国民党军发起了夏秋冬三次攻势,解放了大部分地区,国民党残部只能龟缩在长春、沈阳、锦州几个地方。围歼国民党残部是迟早的事,东北最后这几支国民党部队也不会掀起什么风浪,因此中央军委便发电让东北野战军做好南下的准备。

然而林彪对中央军委的命令置若罔闻,依旧与围困在长春等地的国民党残部纠缠,为此,中央几次发电批评林彪。

罗荣桓见林彪违背中央指令着急上火,但无奈林彪掌握着东北野战军的全部指挥权,他也无能为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次会议上,林彪喊着“练好兵、打长春”的口号率兵攻打长春机场,但并没有成功,之后林彪又提出“久困长围”的口号,在长春、沈阳附近来回徘徊。罗荣桓终于忍不住了,召开了东北局常委会,就部队南下展开了讨论。

林彪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想法,罗荣桓却极力反对,他说:“如今国民党虽被围困在长春等地无法动弹,但城中的老百姓也处在饥寒交迫中,再坚持下去只是在浪费时间,卫立煌的部队很可能就此逃跑。”

会议的结果是常委们一致同意部队南下攻打锦州的方针,林彪见自己的方案被推翻,只好向中央汇报此次商议的结果。但林彪仍旧没有动身,以粮食困难、汽油不足等各种理由搪塞中央,甚至向中央提出要杨成武兵团包围大同,牵制傅作义部,东北军才能南下的建议。

直到这年8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会议制定了撤出东北的计划,长春和沈阳的敌人蠢蠢欲动,想要倾巢而动支援锦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急电催之,命令东北野战军在九月、十月了两个月内歼灭锦州、榆关到唐山一线的敌人,并在长春、沈阳的敌人支援锦州时,将卫立煌军队全部歼灭。

这下林彪再也不能违抗命令了,派出6个纵队和3个独立师向锦州外围进军,主力部队仍在长春、沈阳附近徘徊。然而,这次的兵力部署受到了中央的严厉批评,尤其是几个主力纵队太靠近沈阳,导致沈阳的敌人久久不敢出兵支援,很难是实现第二阶段的计划

在受到中央的批评后,林彪表现得很不耐烦,难得的问罗荣桓的建议。罗荣桓表示,中央是长远考虑,只有全力攻打锦州才能将沈阳的敌人全部引过来,然后一举歼之。而林彪担心的是,万一拿不下锦州,葫芦岛的援兵又打过来,沈阳的敌人再西进,我军到时会吃亏。

对此,罗荣桓建议派出一个师和一个纵队的兵力镇守义县,再派出一个纵队的人南下,阻击葫芦岛方向的敌人。林彪听后沉吟片刻,终于点了点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荣桓

9月底,东北野战军首脑机关离开哈尔滨到达彰武县,林彪搬到一处幽静的大院中休养,关上门窗不再管理军中事务,罗荣桓只好独自担起指挥战役的重担。

但就在部队顺利拿下义县,葫芦岛的敌人也被打退时,林彪突然反悔又要折返回去打长春。林彪还拿出一份电报让罗荣桓看,上面写道:

9月30日,蒋介石飞到北平,为确保锦州,抽调傅作义部六十二军和九十二军独立九师,调山东王伯勋三十七军,由海上运兵,已经有5个师到达葫芦岛。

林彪指着这封电报说:“葫芦岛和锦西的敌人已经增援到11个师,锦州不能再打下去了。”罗荣桓极力劝阻林彪,说:“现在我们要是突然撤退,敌军立马就会发现我们的缺点,东西方向的敌人追击上来,一定会造成不小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荣桓

罗荣桓苦口婆心,希望林彪继续执行中央军委攻打锦州的命令,然而林彪油盐不进,一向好脾气的罗荣桓也忍不住发了火。

相处了这么多年,林彪还从来没有见过罗荣桓生这么大的气,不由得感到一阵心虚。不过林彪依然不想松口,就问时任参谋长刘亚楼的意见,刘亚楼表示完全支持罗荣桓,林彪这才放弃了撤军的想法。

第二日,毛主席发出电报,要求指挥所搬到靠近锦州前线的地方。罗荣桓也觉得毛主席的指示是正确的,指挥所距离前线太远,对指挥作战不利。在罗荣桓的劝解下,林彪极不情愿地连夜赶到了锦州西北的马六屯。

10月,对锦州的总攻开始了,400多门大炮直直射入城内。在大炮的掩护下,步兵犹如猛虎向锦州城中扑去。二纵队的两个师在进攻时,由于受到敌军子母地堡的影响,攻了几次也没有攻进去,而三纵队一鼓作气已经攻到了城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此,罗荣桓向林彪建议,让炮兵支援三纵队,由三纵队迅速突破。但林彪却不同意,他一直将有红军底子的二纵队作为主攻部队,而三纵队是在抗战初期组建起来的部队,他固执地偏爱二纵队,想让二纵队成为那个第一次攻入城中的部队。

然而二纵队没有三纵队进展快,不由得让林彪感到极为别扭。最后,还是在刘亚楼的建议下,林彪才同意让炮兵协助三纵队。

就在这时,前方发来电报,说蒋介石已经派廖耀湘占领了彰武,锦西和葫芦岛的11个师也猛攻塔山,将要以东西方向夹击我军主力。林彪紧张起来说:“你看,补给被切断了。”罗荣桓拿着电报思考片刻后说:“廖耀湘未必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廖耀湘占领彰武也只不过是做给蒋介石看,不妨事,我们继续攻打我们的。”

林彪不再说话,大概是觉得罗荣桓伤了他的面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一会儿,三纵队传来喜讯,说他们已经开打了突破口,请求调善于打巷战的十七师从协战。林彪不耐烦地回绝道:“太费事了,直接让三纵队预备队冲进去就行了。”传递消息的作战科长正要走,被罗荣桓叫住了,罗荣桓说:“还是让十七师去吧,这样伤亡也会小些。”

林彪脸色难看,作战科长不知如何是好,只听林彪说道:“那就照政委的命令做吧!”就在三纵队和十七师进入城中后,二纵队也取得了进展,锦州城中的敌人被一举歼灭,锦州迎来了解放。

锦州一战给辽沈战役带来了积极影响,我军因此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战役结束后,罗荣桓向中央草拟作战情况综合报告,报告中详细地提到了战役中所遇到的阻碍,包括林彪几次动摇的事实。

报告草拟差不多后,罗荣桓就交给林彪过目。原本林彪还在为辽沈战役取得的成功而感到骄傲时,这份报告给他当头浇了一盆冷水。林彪冷着脸看完报告,签上署名,将稿子一扔气冲冲地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和罗荣桓

林彪对罗荣桓如实上报的事情耿耿于怀,平津解放后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把罗荣桓从政委的位置上换下来,写信让聂荣臻回来当他的政委,但聂荣臻并不知林彪的用意,以军委工作忙为由拒绝了。

在第三次合作中,罗荣桓与林彪有着三次交锋。屡次推翻林彪的想法,并不是罗荣桓有意与林彪作对,而是有意拉林彪一把,以免让其一时意气用事酿成大祸。但林彪生性傲气,不理解罗荣桓的苦心,双方的关系逐渐出现裂缝。

“看来我这个中政治部主任还是不合法的”

“看来我这个中政治部主任还是不合法的”

平津战役结束后,东北野战军改称为第四野战军,林彪为司令员,罗荣桓为政委。罗荣桓原本打算随军南下,但由于太过操劳病倒了,不得不留在天津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荣桓

1950年,病情稍微好转的罗荣桓立马投入工作,被中央任命为总政治部主任,然而没过几年罗荣桓又因病情复发,辞去总政治部主任,由谭政接替。

在罗荣桓与病痛对抗期间,林彪擢升为军委副主席,之后又增选为党的副主席。随着地位的高升,林彪与罗荣桓的接触变少,最终渐行渐远。

1959年庐山会议上,毛主席决定让林彪担任国防部部长的职务,罗荣桓虽然没有参加会议,但也收到了毛主席征求意见的文书。罗荣桓认为国防部长外事任务较重,林彪身体不好,还是建议由他人担任。

毛主席在深思熟虑后,还是决定让林彪担任国防部部长的职位,罗荣桓依然是军委委员。然而这一次合作,终究没能缓和两人的关系,罗荣桓看不上林彪的做派,他们的分歧越来越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荣桓

1960年,总政治部主任的职位又空了出来,毛主席左思右想决定让罗荣桓重新上任。罗荣桓对这次任命感到非常意外,但还是服从党的安排,兢兢业业工作。然而,林彪对这个安排很不满意,他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十分清楚罗荣桓的为人:坚持原则,不会为人所动。

林彪不能明面上表达罗荣桓的不满,只能在背后搞点小动作。按理说中央在下达命令后,罗荣桓担任总政治部主任的消息要公布在报纸上,但林彪一直不让公布。

对此,罗荣桓感慨道:“看来我这个政治部主任还是不合法的。”

1963年12月,罗荣桓在北京病逝,林彪现身追悼会现场,写下“良师益友”四个大字。至于林彪是何种心情就不得而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