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出日落方位

(1)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除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外,全球各地 东北 日出、 西北日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除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外,全球各地 东南 日出、 西南日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太阳直射 赤道 时,全球各地 正东 日出、 正西 日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正午太阳方位

(1)太阳直射点位于观测者以南时,该地正午太阳位于 正南 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太阳直射点位于观测者以北时,该地正午太阳位于 正北 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举例

(1)今日(4月16日)温州地区的日出日落方位及正午太阳方位分别是?

日出:东北方向

正午:正南方向

日落:西北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今日(4月16日)赤道上各地日出日落方位及正午太阳方位分别是?

日出:东北

正午:正北

日落:西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元旦期间温州日出日落方位及正午太阳方位分别是?

日出:东南

正午:正南

日落:西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元旦期间50°S纬线上各地日出日落方位及正午太阳方位分别是?

日出:东南

正午:正北

日落:西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温州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方位及正午太阳方位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归纳总结: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日落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

1、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赤道地区的太阳升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有极昼现象的地区

(1)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时:该地区 正北 日出、 正北 日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①刚好出现极昼的地区,如上图A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②上图中B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③北极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时:该地区 正南 日出、 正南 日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①刚出现极昼的地区,如上图C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②上图中D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③南极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归纳总结:有极昼极夜的地区,太阳升落规律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不同地区太阳视运动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甲----北回归线

乙----北极圈

丙----北极圈到北极点的一点

丁-----北极点

知道了太阳方位可以定方向、判断日影的朝向、判断季节、太阳高度角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影朝向及长短变化规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日影朝向、长短与太阳位置的关系

①太阳在天空的方向与日影朝向相反。如太阳在西北天空,则日影朝向东南。

②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影越短。一天中中午时日影最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正午日影朝向及长短变化

①正午日影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以北地区,日影向北;太阳直射点以南地区,日影向南。

②正午日影长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增。

③太阳直射点处,日影与物体本身重合。

3.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

①北半球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此时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②北半球夏半年,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

③北半球冬半年,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

④从冬至日至夏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升起和落下方向逐渐北移,日影朝向越偏南;从夏至日至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南移,日影朝向越偏北。

4、正午日影朝向和长短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的日影始终朝南。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回归线上只有一次),日影最短(日影与物体本身重合)。

5、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

在北半球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面升起,正西面落下。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从春分日至夏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升起和落下方向也逐渐北移;从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向南移。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南半球反之。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从秋分日至冬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南移;从冬至日至第二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北移。

由此可见,太阳的升落方向(日影的朝向与升落方向相反)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问的变化而变化。从赤道开始,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的升落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幅度也逐渐增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它知识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极点:在极点上看太阳,太阳在地平圈以上作圆周运动,表现为不升不落。这是因为一天中极点离太阳的距离都相等的缘故。

(1)极点上,一年中在极昼期太阳高度在0°到23.5°间变化。

(2)极点上所见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纬度度数相等。如:若太阳直射21°N,则北极点上看到的太阳高度为21°;反之,北极点上看到的太阳高度为21°,则可知道太阳直射21°N。

2、赤道:赤道上因全年昼夜等长,所以总是6点日出18点日落,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90°和66.5°间变化。

3、极昼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特点是0点日出,24点日落这些地点中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7°,其纬度与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互余。

4、处于极昼期的地点(除该日极昼的地点)。处于极昼期的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特点是一天中太阳都在地平线以上,非极点地区表现为斜升斜落,一天中最小的太阳高度大于0°,其大小等于当地纬度与极昼最低纬度大小之差;这些地点中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47°(非极圈)。

我们建造了数量惊人的大坝,全球范围内的大坝总数高达80万座。目前还有数千座的水电站大坝正在建造或正在规划中,拉丁美洲和亚洲地区正在掀起兴筑坝的热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坝建设之“利”

大坝具有两种主要功能。一是蓄水以补偿河水流量的变化;二是抬高上游水位以使水能够流入渠道,或增加“水头”即水库水面与下游河流水面的高差。蓄水和水头的产生使得大坝能够控制洪水、发电、为工农业和生活供水、通过稳定水流和淹没急流来改善河流航运。建坝的其他目的还包括水库养殖、休闲活动,如划船等(迈克古雷,1996)。

1.控制洪水

在低地地区,河流经常造成洪水。自然洪水依然是世界上最频繁、危害最大的灾难之一。筑坝能够使水流分配更为均匀,从而成为减轻洪水灾害的措施之一。调洪水库滞留、存贮部分洪水,因而削减破坏性的洪峰(康德赛维奇,1998)。就这样减少了水库下游的水流流量及洪水损失。在70多个国家,约13%的高坝具有防洪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灌溉

灌溉是将贫瘠地区改变为能支持大量人口生存的肥沃地区的重要手段。在当今世界,灌溉是淡水的最大消耗利用方式,关乎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约1/5的农田采用了溉灌,灌溉农业产量占世界农业产量的近40%。

为引用埃及尼罗河水,确定孟斐斯城城址,修建了第一座大坝。很多古老的土坝,包括巴比伦人修建的许多土坝,是构思精妙的灌溉系统的组成部分。迄今世界上一半的高坝是专门或主要为灌溉而修建的。据最近估算,当前世界范围内30%~40%的灌区用水依赖于大坝。在一些地区,灌溉成为未来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例如埃及,几乎100%的灌溉是由大坝供水,其中大部分来自于阿斯旺高坝。

3.供水

随着世界人口持续高速增长,供水仍将是一个重要问题。提供可靠供水的方法之一就是在河流上筑坝,形成水库从而存贮高流量时期的多余水量,在低流量时期使用(拉萨奇,2001)。

许多水库建设的目的是提供可靠的供水,满足高速增长的城市和工业需要,特别是在天然地下水资源和现有湖泊或河流水量不足以满足所有需求的偏干旱地区。如德国萨克索尼地区,水库为200万人供给了40%的水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发电

作为低成本、可再生的电力资源,水电被人类接受并提倡。它是一种非消耗性的用水。一旦建成,水电运行成本低、寿命长,特别是对决定性的河流工程和不必考虑淤积的水库工程(世界大坝委员会,2000)。它与生物、地热、风力、海浪、太阳能等发电形式一样,被视为一种清洁能源(康德赛维奇,1998)。在许多国家水力发电是大坝建设的重要原因,特别对发展中国家来讲,水电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水电占世界电力供应的190k,150个国家都开发了水电。

5.航运

与公路、铁路和空中运输相比,航运是最便宜的运输方式,污染最小,不需要昂贵且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铁路)。大坝建设可以使河流流态更均一,在库区或水库下游形成可航场所,有助于改善航运。航运用水是河道内非消耗性用水。建有水坝的河流的航运期要长于无调节的河流。

6.其他

大坝建设的其他好处包括娱乐、渔业等。而且,它还关乎粮食安全、当地就业、技术发展、农村供电以及自然和社会性基础设施(如道路、学校)的普及推广。

大坝建设对流域水循环的影响

流域的自然水循环是指流域内的降雨落至地面,产生向地下的渗透以及地表径流,陆续汇入河湖流入内陆湖或大海;同时通过地面和水面蒸发,以及植物叶面蒸腾,又形成云层和降雨的不断循环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而复始的水循环,给流域源源不断地带来水资源,加上太阳辐射的热量,在水、土、热的环境下形成了流域特有的生态系统。在流域内建设的水利工程都是通过调配水资源,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来达到兴利的目的。但是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变化必然导致流域生态系统的变化,水多了的地方会变,水少了的地方也会变。结果都是失去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导致一些原有栖息环境中生存的特有物种濒危或消失。

人工化的水循环,是不健康的水循环,主要表现在:

(1)河流节点化

由于在河道上大量修建水库,河流的连续性、河床的连续性、河流生态的连续性被破坏,原来在河床中流动的水变成了储存在水库中的静止的水,河道干涸。天然的河流变成糖葫芦一样,由干涸的河道将一个个水库串起来,这对河流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影响可以说是毁灭性的。

(2)流域水循环短路化

在自然条件下的多雨季节,流域内的水循环是比较缓慢的,降雨的大部分渗入地下,一部分地表径流进入农田、湿地和洼地,慢慢地汇入河道,注入大海。由于水循环过程缓慢,流域的大部分得到径流的补充,生态系统需水自然得到保障,而且河流中的基流持续时间比较长,不容易发生断流。

河流的干、支流大量修建堤防,下游修建大型排洪减河。遭遇暴雨时,山区的汇流直接进入河道,平原地区的涝水也由泵站大量排入河道,河道变成了洪水的高速公路,直接快速入海。这样,本来水资源匮乏的流域,在洪水季节水资源却很快地注入大海,流域的水循环周期缩短,形成短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洪泛区水循环与河流绝缘化

对人类社会来说洪水不受欢迎,但是对生态系统来说,洪水又是不可缺少的过程。洪水为广大的洪泛区带来水资源、营养盐、肥沃的泥土、多样的物种、饵料等,洪水还可以冲洗河道和土地的污染。干旱饥渴的土地,在洪水过后的若干年内都会显现旺盛的生机。可以说,洪水是维持生态系统,特别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过程。

现代社会大量兴建高标准的防洪工程体系,河流不再泛滥。在除掉洪水对人类社会威胁的同时,也切断了洪水对洪泛区的生态培育过程。洪泛区的水循环过程逐渐与河流的水循环分离、绝缘化。洪泛区的生态系统得不到洪水的滋润,只能靠本地降雨来维持,必然逐步退化。

上述水循环的变化,加上人类的各种开发活动,如城市建设、高速公路、铁路、堤防建设等,将一个完整的流域切割成一个个孤立的空间,鱼类、两栖动物、水鸟、陆生小动物、大型动物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无法自由地迁徙。生态系统的孤立化,使得动物的捕食、饮水、繁殖、迁徙受阻,影响到食物链和基因的遗传,也是造成物种退化和灭绝的原因之一。

大坝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大坝建设除了改变流域的水循环之外,还会引起很多具体的生态环境变化,甚至诱发多种灾害。

(1)可能诱发地震

大型水库建成蓄水之后,由于巨大的水压力施加于库区岩基,加之水压入岩隙降低了岩石界面的摩檫力,可能导致基础岩体结构变动诱发地震,有些库区蓄水后频繁地发生地震,造成周边居民恐慌。现在新建大坝越来越高,应当警惕诱发更高级别的地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库区山体滑坡及涌浪

同样的道理,库区周边山体的下部被水库水体浸泡之后,也会使浸水岩体界面间的摩檫力降低,加之库区周边局部降雨频率增加,产生山体坍塌和滑坡的事故增多。这不仅会破坏山体植被,当滑坡体量巨大时,会产生类似海啸的巨大涌浪,有的浪高可达十余米,威胁库区航船安全,冲毁对岸的村庄,甚至威胁大坝的安全。

(3)库区水生态系统演替

水库建成后,原有河流形态消失,转变为深水人工湖泊。水体流速减小,水深较大的水库底层水温常年较低。原有的河流生态系统很难适应这种变化,大部分河流原生物种消失,逐步演替为外来种为主的湖泊生态系统。其结果是河流有价值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普遍存在的物种增加。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4)库区水质变化

流动的水体可以通过水面向水体赋氧,水中溶解氧含量较高,水体自净能力高,流水不腐。形成水库之后,水体长期接近静止状态,加上周边流入水库的污染物长期累积,库区水质不断恶化,甚至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水华增多(图2)。这种现象实际也是库区生态失衡的结果。

(5)库区水体温度成层

在冬季水库表层水温降低,达到4℃时水体密度最大,沉入库区底部。春季以后,气温不断升高,表层水体温度也不断升高,密度减少,在水体流动较少的条件下往往形成水温上高下低的温度分层现象,使底部水温常年较低。如果电站的进水口及农业取水口位置较低,就会放出低温水。用于农业灌溉会减产,河道水温降低还会影响鱼类产卵,降低渔获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水库长期浑浊

进入春季,水温尚低而气温逐渐升高,这时如果流域产生较大的降雨,在水土流失区浑浊的径流进入库区,由于地面流入的水温高于库区水温,这些浑浊径流会悬浮在库区水面,长期不能下沉。其后果是浑浊水体遮挡了阳光,影响水生植物和鱼类的生长,也影响库区景观和水质。

(7)增加温室气体排放

如果水库蓄水前清库不彻底,留有大量树木和生活垃圾,蓄水后在厌氧条件下腐烂,会产生有害的温室气体。有的研究报告指出其排放量很大,这一结论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8)阻断河流鱼类通道

河流中鱼类和虾蟹等在产卵、觅食和生命的一些阶段需要在河流中上下移动,大坝建成后阻断了水生动物的通道,威胁到他们的生存。现有的鱼道和其它过鱼设施还不能有效保障鱼类等的必要移动,造成某些物种濒危甚至消失。下游鱼类等水生动物的饵料多来自上游,水库建成后这些饵料很多沉积在水库里,使下游鱼类因缺少食物而减产。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9)下游断流

河流上游大量修建大坝,蓄水以满足发电、供水、灌溉等用水需求,在蓄水期下泄水量很少,常造成河道断流。海河流域各河下游河段基本常年干涸,在城市段多修建橡胶坝形成水面,维系河流景观。由于缺少水源,大多用中水作为景观用水,水质较差,河流生态系统彻底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下游河床的冲刷和粗化

河流修建大坝后,上游来水挟带的泥沙多沉积在水库之中。发电下泄的水流是落淤后的清水,具有较强的冲刷能力,往往造成下游河床的冲深下切,或造成下游堤防的淘刷,危机堤防安全。同时,大坝下游较细颗粒的河床质被冲走之后,留下大颗粒的河床质,呈现河床粗化现象。河床质的空隙是水中昆虫的栖息地,河床粗化影响水中昆虫的生息,它们是某些鱼类的饵料,因此河床粗化也会影响到河流生态系统。

(11)下游河湖关系改变

我国的长江下游连通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这些湖泊既是洪水季节分纳长江洪水之处,在枯水季节也需要长江来水的补充,河湖的生态系统也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三峡大坝建成之后,由于下游河床下切,枯水季节长江水位下降数米,洞庭湖和鄱阳湖从长江补水困难,湖泊萎缩乃至干涸的事件增多。

想获得巨大的收益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大坝造成的破坏也是相当严重的:100多万人必须迁移,肥沃的河岸土地将被淹没;珍稀濒危与中可能面临灭绝的威胁;某些重要的历史名胜古迹将被淹没。其他的影响还包括:对于数千公里河流水文特性无法逆转的改变,对渔业、养殖业的破坏,带来复杂的下游洪泛区的改变,以及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某种洪灾的可能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对三峡工程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时,中国科学院指出:工程最具破坏的方面是大规模的移民和大片土地被淹没。移民安置向来是中国修建大坝过程中较为头痛的问题,特别是三门峡、新安江和丹江口水库,每次移民的人数都超过30万。然而,三峡工程造成的移民规模之大是史无前例的。大坝工程将淹没19个县的部分地区,其中包括有着1000多年历史文化的涪陵和万县的部分地区以及重庆的部分地区。移民人口总数超过100万并可能将近190万。在这次移民的人口中,城镇居民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致使三峡工程的移民工作比以往的难度更大,费用更高。又因缺少合适的地点安顿如此多的移民人口,移民工作变得更加艰难。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适宜的土地已被开垦和占用,大部分的人口将会被安置到近年来人口业已过剩的水库上游贫瘠的高地上。安置100多万人的生产生活,无疑是等于重建一个社会,必将打乱原有的经济结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会在相当长的时期造成生产力水平下降,致使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再者,由于历史和交通的原因,境内工业集中布局于长江沿岸的城市和集镇。所以三峡工程淹没锁设计的工厂多,损失也大。

虽然受淹厂可重新搬迁新建,但是因停产必将打乱相互协作配套的原有系统,对经济发展会造成较大的损失, 另外对农业,前面所提到的14000h平方米肥沃农田将会没入水底,土地资源严重丧失。正如这个庞大的工程在规划时所预料的,它将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长江的鱼类资源丰富且易受破坏。由于河流的动态,河水的温度和化学组成的变化,以及符合这些鱼类生活特性的自然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的改变,都有可能对鱼的种类、数量产生影响,某些鱼种有可能因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数目骤减。特别是工程将会严重影响到生活在长江中游的鱼类,而这一水域恰恰是中国特有的千种珍稀鱼类的主要栖息地,其中仅仅只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中华鲟和白鳍豚更令人关注。

葛洲坝的建成可能已严重影响了中华鲟的繁殖,白鳍豚的数量也下降到仅有几百条,此外,另一值得关注的野生物种当属濒临灭绝的西伯利亚鹤,长江中下游恰恰是其越冬的栖息地,无疑也将受到大坝的影响。

三峡工程还会产生其它多种影响因素,水库所处的地区还是水源传染病易发地区,如血吸虫病。水库中的水大量政法会减少大坝下游的水流量。该工程的反对者对大坝方形来往船只的连环闸的可靠性也表示担忧。一旦五个密切相连的闸门中的一个出现问题,那么长江的航运将会中断。葛洲坝的船闸升降机就出过类似的问题,而它只有一个闸门,在技术上比三峡工程船闸设计要简单得多,原本自由流动的河流将要变成一个缓慢流动的水库,人们担心被淹没的农田和居民区会释放出有毒物质和污染物。水库对水流的控制会增加上海市地下含水层海水入侵的可能,从而影响到上海市的供水,归根结底,三峡大坝造成的影响可涉及的范围是事先无法预测的。一旦大坝建成,它的影响将持续几十年乃至几个世纪。

阿斯旺大坝的弊端

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

阿斯旺大坝拦截大量水流,使得下游水量减少,从而使得本来就干旱的埃及气候更加干燥。

(2)对地形:

阿斯旺大坝拦截大量河流泥沙,使得下游泥沙减少,从而三角洲面积萎缩。尼罗河下游的河床也遭受严重侵蚀,导致尼罗河三角州的海岸线不断后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对水质:

下游河流水位降低,尤其是枯水期时,河口位置海水倒灌,出现咸潮,使得水质下降。

(4)对土壤:

大坝的建成使得下游丧失了大量富有养料的泥沙沃土,影响农业发展;下游海水倒灌,使尼罗河河谷和三角洲的土地开始盐碱化,肥力丧失。

(5)对生物:

阿斯旺大坝的修建极大地影响了生物多样性。原先富有营养的泥沙沃土沿着尼罗河冲进地中海,养活了在尼罗河入海处产卵的沙丁鱼。如今沙丁鱼已经绝迹了。同时阻碍鱼类的活动,尤其影响洄流鱼类的正常产卵与繁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阿斯旺大坝修建的前期,在古迹和移民迁建的投资达15亿埃镑,超过水电站的投资。

在阿斯旺库区有着不少的古埃及文物,特别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阿布·辛贝勒神庙。由于这些古迹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瑰宝,埃及政府极为重视,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国家的赞助,对这些古迹进行了迁移或保护。

专题设计

典型例题一:分析图,完成下列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分析修建水库后,大坝上、下游河流水文特征可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指出M处可能出现什么地貌类型?分析大坝上、下游河流剖面上升和下降的原因。
(3)水库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什么严峻的自然环境问题?

参考答案:

(1)大坝上游:受水库影响,河流水位明显上升,河流流速较修筑前慢 下游:受水库的调节作用,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修筑前平缓
(2)M 处:三角洲平源①由于受水库蓄水的影响,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上游河床上升;②受水库季节性放水的影响,下游河床受到流水侵蚀作用(下切),河床下降
(3)①水库容易引起泥沙淤积,严重影响水库寿命期②引起水库上游泥沙淤积,容易引发洪涝灾害;③容易引起地震等地质灾害,威胁水库安全④上游污染加重,使水库水质变坏。

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俄罗斯鲟属于江海洄游性鱼类,主要栖息地为亚速海—黑海和里海水系,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8~25℃,适应性很强,在淡水和半咸水中都可生长,尤其适宜在半咸水中生长。在亚速海生长快,在里海和黑海生长较慢。在里海,俄罗斯鲟每年两次洄游到伏尔加河淡水区产卵,春季洄游距离通常离河口仅100~300公里,而秋季洄游距离河口则达数千公里。近年来,由于伏尔加河流域开发,里海的俄罗斯鲟鱼数量急剧减少。亚速海水温夏季20-30℃,冬季低于零度,可通航。下图为亚速海—黑海和里海水系示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分析俄罗斯鲟在亚速海生长快的原因。(6分)

(2)从水温的角度分析俄罗斯鲟鱼春季洄游距离较秋季短的原因。(6分)

(3)分析近年来里海中俄罗斯鲟鱼数量急剧减少的具体原因。(8分)

(4)简述伏尔加河上水库的修建对流域内的自然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亚速海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水温适宜;河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因而海洋生物丰富,饵料丰富;水浅,光照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由于大量河水汇入,海水处于半咸状态,特别适合俄罗斯鲟生长。(答对3点得6分)

(2)俄罗斯鲟的产卵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2分);春季大量积雪融水入河,河水的温度比秋季低,伏尔加河自较高纬流向较低纬,越往上游水温越低,所以春季洄游距离通常离河口较近,仅100~300公里(2分);秋季河流水温较高,洄游距离河口达数千公里,可以到达较高纬度的河段。(2分)。

(3)河流上游修建水利枢纽,阻碍了鱼类洄游(2分);流域内工农业发展排放污水,污染河流,影响了鱼类产卵(2分);里海水位下降,盐度升高,生存环境恶化(2分);过度捕捞破坏了鲟鱼正常繁殖(2分)。

(4)影响鱼群洄游产卵,改变鱼群的群落构成和栖息地;造成里海水平面下降;容易导致土地盐碱化;诱发地质灾害等。(4分)

典型例题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床的冲淤与河流含沙量有密切关系,当河流的含沙量小于其输沙能力时,河床就会被冲刷当河流的含沙量大于其输沙能力时,河床就会淤积。三峡大坝蓄水后对其下游河段的径流量和含沙量产生了明显影响,也影响到下游河床的冲淤过程。宜昌站和螺山站是荆江河段的上游和下游的两个水文监测站,下图为两站在三峡大坝篱水前后的含沙量变化过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描述螺山站与三峡大坝蓄水前相比,蓄水后含沙量的变化特征。

(2)判断三峡大坝蓄水前后荆江河段冲淤状况,并说明判断依据。

(3)推测三峡大坝蓄水后对荆江河段的影响。

参考答案:

(1)蓄水后,螺山站河水含沙量减少;含沙量的季节差异减少;丰水期(夏季)含沙量减少幅度大;枯水期含沙量减少幅度小。

(2)蓄水前,荆江河段丰水期以淤积为主;枯水期以冲刷为主;蓄水后,荆江河段以冲刷为主。

蓄水前,丰水期上游站(宜昌站)比下游站(螺山站)含沙量大;枯水期上游站(宜昌站)比下游站螺山站)含沙量小;蓄水后,全年上游站(宜昌站)比下游站(螺山站)含沙量小。

(3)三峡大坝可以调节荆江河段的水位,使其水位季节差异减少;河床冲刷作用增强,使河道加深加宽泄洪能力增强(降低洪水位);河道变深使航道条件改善;河床的冲刷可能会成胁到堤岸安全;由于河床冲刷,水位下降导致下游取水口和港口设施功能失效。

典型例题四:(24分)图5为我国某区域图,依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川藏铁路(成都至拉萨)于2014年底开始建设,全长1629千米。沿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桥隧比高达81%,施工难度极大,全线建成通车至少需要15年。

材料二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我国雅鲁藏布江大外拐弯处,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相当丰富,该河流是我国仅剩的两条未开发的大河之一,但有专家呼吁,不要在该河流上建坝,保留一条自然的河。

材料三 芒康盐井盐田是世界上独有的文化景观,已有1300年历史,位于西藏芒康县盐井镇澜沧江东西两岸,是我国唯一保持完整最原始手工晒盐方式的地方,人从梯子向下深入到洞底几米至十几米的深处,将卤水背上来倒在盐田里,经过强烈的日光照射,水分逐步蒸发,然后就是盐粒,晒干运入市场进行商品交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与青藏铁路相比,川藏铁路修建难度更大,请分析原因。(6分)

(2)指出芒康盐井盐田晒盐的最佳季节,并分析原因。(8分)

(3)简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成因。(4分)

(4)你是否赞同我国在雅鲁藏布江上修建水电站,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地形起伏更大,山高谷深,桥隧比大;跨越的大江大河更多;途经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等地质灾害;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2)春季;澜沧江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夏秋季节降水多,不适宜晒盐;冬季降水少,但此时因为温度低、蒸发弱,并不是晒盐的好时机;春季气温回升,降水少且风力较大,所以是晒盐的最佳时间。

(3)内力作用: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断裂带;外力作用:河水不断侵蚀下切。

(4)赞同。理由:①该地区河流水量大,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②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不足的压力;③建水电站有利于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④修建水电站具有发电、防洪、灌溉等综合效益,有利于经济发展;⑤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持。

反对。理由:①在该河段修建水电站会破坏峡谷生态环境 ②距离我国经济中心遥远,群山阻隔,输电投资大;③当地经济落后,经济密度低,耗电量不大;④修建水电站的环境条件恶劣,施工难度大。⑤易引发国际纷争

典型例题五:(18分)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0

鲑鱼(又叫三文鱼),属洄游性鱼类,喜栖冷水(水温小于18℃)。鲑鱼每年9月至次年2月在河流上游砂砾底质的浅水区产卵,孵化于淡水中的幼鱼在次年春季游入海洋。

(1)说明图中鲑鱼产卵地河流的水文特征。(5分)

哥伦比亚河是北美洲西部大河之一,发源于加拿大南部落基山脉,注入太平洋,全长2044公里。流域面积415211平方公里,最大支流斯内克河,河口平均流量7400立方米/秒。哥伦比亚河沿干、支流建有很多大小水坝,为世界上大河流水力资源获得充分利用的河流梯级开发工程。

(2)说明该河流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5分)

(3)说明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4分)

近二十年来,环保主义者不断要求拆除哥伦比亚河支流——斯内克河下游4座大坝,大坝的去留在全美国上下曾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最终法院裁决改造大坝以保护濒危鲑鱼的洄游路线。

(4)简述美国拆除、改造水坝的主要原因。(4分)

参考答案:(18分)

(1)水温较低;水量较小;水位浅;含沙量小;砂砾质河床;水质较好。(5分)

(2)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径流量大;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峡谷众多(绵长),适合梯级开发;流域内工农业发展电力需求量大。(5分)

(3)减轻旱涝灾害,改善枯水期水质, 提供稳定的水源,改善航运条件,提供丰富电能。(4分)

(4)利于鲑鱼回游;恢复河流自然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河流生态效益;小型或无法进行水力发电的水坝,效益低,维护成本高;有些水坝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开发了核能、风能等其他能源,基本能满足需求。(4分)

典型例题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正着手在长江上游建造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大型水电站,总发电量将是三峡电站的两倍。读西南水电站群落示意图,回答(1)~(4)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大型水电站地处攀枝花~六盘水一线的核心地带,试分析该地区资源构成的特征。

(2)金沙江河段连续修建4座大型水电站,这种开发方式被称为河流的梯级开发。试分析这种开发方式的好处。

(3).简述我国开发金沙江水能资源的重要意义。

(4).从环保角度考虑,有人主张河流上不应兴建大坝,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丰富的水能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的矿产资源;充足的光、热资源和生物资源。

(2)第一,有利于充分开发利用一个河段上的水力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第二,一个河段上几座水电站相继开工,平行作业,有利于合理使用施工队伍,充分利用机械设备,使整个梯级开发速度大大加快,而且成本大大降低。

(3)①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实现“西电东送”战略;②优化和改善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③发展西南地区经济,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

(4)修建的理由:建大坝可以调节河水、减少洪水灾害、发电、发展上游航运等。

不应修建的理由:增加移民难度;淤塞河道,影响航运;水质可能变差;可能会引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