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里,和大家聊到了,如何让烦消失的方式,当然小君的方式并不是逃避,而是在一转念间,烦恼消弭;后来小君也聊到了,当烦恼无法转念即逝的话,我们要如何去面对烦恼,毕竟在烦恼中成长,也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

那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聊聊,什么是导致烦恼的根源。

在佛学中,将烦恼分为三大类,分别是: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或者也可以称:“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而这所谓的惑便是迷惑、烦恼的意思。

禅宗说人人有佛性,人心本清净,只不过世人不自知,世人的心被“无始无明的烦恼遮蔽”,因而难以觉悟,寻不着本心,便也脱不离烦恼。因此,“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便是世人难以觉悟的根源,亦是造业之因。

那么,若能了解这三惑,或许我们便能更好的面对和消除生活中的烦恼?

由于篇幅问题,今天我们先来说说“见思惑”。

“见思惑”,顾名思义,它是由“见惑”与“思惑”组成,“见”便是个人的感受,而“思”个人的想法。简而言之,“见思惑”便是由错误的体验导致的错误的认知与想法,因而见惑又被称为“凡夫的惑”,是普通人在认知世界中容易产生的迷障。若再细究,“见”与“思”又各有五大惑。下面我们就详细来盘点下。

五“见惑”:

1,身见:我们平日的吃穿住行无不服务于我们身体生存的需求,然而在佛教中,身体不过是我们皮囊罢了,太过于在乎自身的需求,便容易困于这幅皮囊而产生种种烦恼,反而失了本性。

2,边见:所谓的边见,便是以极端的偏执看法来看待事物,或者以好恶比较之心来看待事物。再具体些说,则是不能客观看待事物而喜欢走极端,这样的习惯便容易导致对立情绪而引起种种困扰。

3,见取见:见取见通俗地说就是成见。也就是固执地以过时的错误观点来看待事物,而看不见事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就如身边的人曾经做过错事,便固执地认为人家永远都是错的,看不见别人成长,否定事物的发展,这便是一种见取见。

4,戒取见:当我们抱持着错误的理念去为为人处世,那么结果将一错到底,这就是所谓的戒取见。执戒取见便容易让我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完全偏离原本的目标了。

5,邪见:除了上面四种见惑外,所有的错误看法都叫做邪见

了解了上面五种见惑,我们就可以时时警醒自己不要落入“见惑”的迷障而不自知,为自己带来种种困扰和烦恼。

接下来我们要盘点的五大“思惑”估计大家就会比较熟悉了。

五大“思惑”:

1,贪:贪亦是不知足。人心无法满足便只能不断地求取而种下种种恶果。不过世人多物质之贪,物质上的贪求是贪、情感上的贪求是贪、佛法上的贪求亦是贪,但凡无节制地索取贪求,皆是“贪”惑。因此知足常乐,才是破解“贪”惑之道。

2,嗔:所谓的嗔不仅仅只是发怒,更有着对他人责怪不满的情绪,一旦不满,内心便容易失了平静,亦容易着了偏见,自然也就容易带来冲动,对自己对别人便容易带来烦恼,造成伤害了。

3,痴:痴迷于自己想法见解的人,往往喜欢将自己的观念强加于别人身上,这就是所谓的“痴”惑了。像如今网络上很多所谓的键盘侠杠精大多就是沾染了“痴”障。除了“杠”外,这类人往往对事物一知半解就喜欢夸夸其谈,当你细问对方又含糊其辞。但是别人的发言没耐心看完听完,就急于反驳,最后才发现驳了半天不过是驴唇不对马嘴。这类人是“痴”,还是愚痴。

4,慢:这里的慢是傲慢、轻慢的意思。稍稍有成就开始飘飘然,轻视他人,盛气凌人,且听不进他人的好烟。这种心态非但对于提升个人修养是极大的障碍,还容易因此而得罪别人,为自己惹下祸根。

5,疑:不用怀疑,这里的“疑”惑便是猜疑、疑心的意思。若人与人之间缺乏最起码的信任,那么就很难建立良性的人际关系,但人毕竟是社会性的生物,执疑寡信就容易让自己被孤立亦或是无端生烦恼,对于自己的伤害也是相当大的。

以上便是佛教三惑中,属于凡夫之惑的“见思惑”十大迷障。不知道小君的总结是不是可以让你对人生烦恼的诸多根源有所了解呢?当然小君也是希望自己的文字可以帮到更多的朋友。如果大家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扰,也可以回复或者私小君哦,小君很愿意帮助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