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凡
碎尸案出现后,吴政委作为老师空降在卫国平所在的公安局。
吴政委第一次出现时,卫国平对他很不感冒。在卫国平看来,破案是需要实战经验的,他认为吴政委就是只有空头言论的纸上谈兵。
他当众跟吴政委顶过嘴,他不服气这个人。
但其实,吴政委出现后,卫国平整个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当初陈山河的死,给卫国平造成了多年的心里隐痛,他心中憋着一股劲,他一定要抓住凶手,他要为陈山河报仇。
由于他多年来对八八案的执念,所以在看到碎尸案后,卫国平非常固执地认为这两个案子就是同一人。
他怀疑薛家健,老二告诉他,薛家健当年最多只是个学生,不会是八八案的凶手。但卫国平不信。
之后在审讯薛家健的过程中,他一度情绪失控,甚至有逼问的迹象,多亏顾开岩把他拽出去。她指责卫国平不守承诺,明明是问内裤的事,可卫国平却偏要问骨头的事。询问方向错误不说,还要吓唬人家薛家健。
卫国平嬉皮笑脸地说,这是他们惯用的侦查手段,如果罪犯不害怕,他是不会说出真相的。
但顾开岩却说,她要的是确切的证据,不是被谁吓出来的口供。
所有人都开解卫国平,但他执念太深,没人能劝得动他。
可是,吴政委却用四个字就让卫国平解开多年心结。
看到吴政委两次开解卫国平的话,发现他做了两件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一是解开卫国平心结,让他改变破案思路。二是他精准预料了聂小雨的悲惨结局。
在他跟卫国平谈心之后,聂小雨就遭遇不测,看似“纸上谈兵”的吴政委究竟有多厉害。
警醒卫国平
当初发现薛家健时,卫国平先入为主地认为八八案和碎尸案是同一人所为。尽管他身边的人一再劝说,可他还是不听。结果案件侦查陷入了僵局。
顾卫东跟廖局长分析,基本上可以认定薛家健根本就没有抛尸的时间,所以碎尸案的凶手一定是有另外的人。但是卫国平非要把薛家健外出的时间点和碎尸案往一块捏,他的侦查方向是错误的,所以就不能成为直接证据。
顾卫东和廖局长商量半天,决定让吴政委出马。结果吴政委一出手,还真的改变了卫国平。
吴政委先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说自己也有过卫国平那样的体会和感觉,正因为他也走过这样的弯路,所以他不希望卫国平再继续他曾经的痛苦。
吴政委循循善诱,他抛开上级的身份,跟卫国平聊起了生活,聊到陈山河,其实陈山河的死是卫国平心中多年来的隐痛。但是在吴政委看来,这处隐痛其实也等于是卫国平身上的一处毒瘤,他必须狠心戳破这个毒瘤,才能让卫国平恢复到正常状态中。
他甚至告诫卫国平不能和聂小雨越界,因为这里面的关系很敏感,聂小雨的哥哥聂宝华是警方重点排查的人物,聂小雨这样的身份和卫国平走得太近,有可能会给双方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卫国平坦诚他跟聂小雨没有越界。而且聂小雨跟她哥哥也不一样。
这是吴政委私下跟卫国平的第一次接触,他先是以长者的身份说出卫国平的优点,又顺势说出他的缺点是执拗,说偏执是一把双刃剑,弄不好会伤人伤己。这是一场看似闲聊的谈天,卫国平也看似没有被触动,但其实,吴政委的话在他心中激起了波澜,他开始反思自己这些年的做法。
之后卫国平被二哥拽着去上了吴政委的课。就是那一堂课,让他的看法发生了改变。
在那堂课中,吴政委用一个恶意彻底让卫国平心中坚守多年的执念轰然倒塌。
吴政委比喻得很形象,在过去的老侦查方向中,民警们办案通常是猜测一个人是犯罪,再去找证据推断。那无形中就是一种“恶意”。
在过往的办案中,刑侦人员都是遵照这样的思路去推测的,先认定一个人有罪,然后再去推论,其实这就是对当事人的一种恶意。一种先入为主的恶意。因为只要你认定这个人有罪,那么在很小的一件事上,只要他符合你的逻辑,你就会去就加固这个逻辑。去把一件小事无限放大。最后变成证据,而跟你这个逻辑相悖的,哪怕再大的线索,你都有可能忽视它。
吴政委这番话彻底击中了卫国平,他自己因为对“八八案”的执念,又何曾不是遇到任何案子都不由自主地想往一块并案。
所以,在吴政委问他是否有过这样的意念时,卫国平承认自己有过。
吴政委什么也没说,而是夸奖他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本身就是一种勇敢。通常说一个人很勇敢,不是看他是不是奋不顾身不怕死,而是看他是不是能够直面自己内心的错误,只有直面自己内心的错误,才是消除恶意的第一步。
在卫国平当时的心境下,吴政委一再鼓励,夸奖,真诚地指出他的错误。但凡吴政委的方法不那么适合,以卫国平的脾气,大概率也是会当众顶撞的。可是,吴政委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然瓦解了他心中深藏多年的执念和偏执。使得卫国平豁然开朗。他回去后就重新部署了侦查方向,这都是吴政委的功劳。他仅仅用“恶意”这两个字就警醒了卫国平,的确是一位智慧的长者。
预言聂小雨结局
吴政委曾经提醒过卫国平,要跟聂小雨保持距离,当时的卫国平还没有答应聂小雨的告白,所以他坦诚说没有关系。
可是在那个雪夜,聂小雨请他去过生日,他看到聂小雨为救陈浩瀚的伤,看到赵世杰对聂小雨的骚扰,看到聂小雨被他拒绝后的哭泣和告白,他压抑多年的情感终于爆发。
其实卫国平或许很早就喜欢聂小雨,或许在他救她之前就喜欢了,只是他不自知而已。否则,他不会在聂小雨拉住他时,略微停顿,并且脱下衣服给她披上。在明知割喉案凶手就在旁边,他的兄弟有可能有危险的情况下,他还是去安抚聂小雨,也因此给了凶手机会。
但是,陈山河的死造成了他俩之间的鸿沟,他不能原谅自己。他看到聂小雨就会想起陈山河的死。他的钱包中藏着聂小雨的照片,他见到她却只会冷冷地说一些伤人的话。
卫国平喜欢聂小雨,但是这喜欢于他是一份沉重的负担。他折磨自己,他逃避聂小雨。是吴政委的话警醒了他。他开始直面自己的内心,同时在那晚的机缘巧合下,他接受了聂小雨,也用一句“站住”袒露了心声。
随着他对赵世杰的调查,聂宝华不得不想办法阻止他办案。于是,聂宝华以他妹妹可怜为由,让聂小雨给卫国平妹妹的卡上打了3万块,然后聂宝华再去举报卫国平,让纪委来调查他。
聂宝华急于跟赵世杰达成关于电机厂的改造,凡是挡路的他都要铲除,即便这个人是卫国平。聂宝华利用妹妹对他的信任陷害卫国平,让卫国平被调查,是他下的一步棋,但聂宝华不知道,还有人也想利用卫国平对聂小雨的爱。
聂宝华聪明一世,他利用卫国平对聂小雨的爱,用手段逼迫卫国平停止调查赵世杰,但他却忘记了,他的敌人也可以利用卫国平对聂小雨的爱去要挟他。
卫国平被调查,他知道最坏的结果就是要脱下警服,永远被开除公安队伍,他不知道暗处的那个人还会使出什么腌臜手段。
在卫国平灰心的时候,吴政委再次出现。
吴政委对卫国平说:
你为什么会被调查,我想你比我还清楚。你的软肋,敌人最清楚。才会拿这个来攻击你,这招如果不能奏效,下一步,可能就会直接攻击她。攻击你最在意的人,逼你就范。
吴政委是预言家,他在那一刻,已经清晰地预料到聂小雨的悲惨结局。只是他跟卫国平分析,却没有想到凶手会那么快动手。
在下集预告中,我们会看到聂小雨让卫国平三小时内去告诉路口,否则这辈子就再也别见了,然后她的车子就驶入江中。很明显,这是一场有预谋的暗杀,聂小雨不会傻到自己要驶入江中,肯定是有人在车上,或是有人提前在车子上动了手脚。
聂小雨之死,是躲在暗处的那个人穷凶极恶的最后挣扎,他杀害聂小雨就是想攻击卫国平,这说明卫国平他们所查的案子已经接近真相。如果不是即将被发现,凶手是不会冒这么大风险对聂小雨动杀机。
师徒之情和战友之情
在《他是谁》中,我们会看到好几种感情线,有亲情线,爱情线,有师徒情,战友情。
卫国平有两个师父,一个是他在电机厂保卫科的师父陈有贵,一个是他到公安局后的师父顾卫东。这两个人,都是卫国平人生路上的良师。卫国平的成长,离不开他们的教导和关怀。
在陈山河死后,卫国平陷入后悔自责,陈有贵强忍失子之痛安慰卫国平,做警察就是这样的,白发人送黑发人,他明明才是那个被安慰的人,可是他却要反过来去安慰卫国平。他没有丝毫的埋怨和愤懑,这不是一个普通父亲能够做到的。
在卫国平被调查时,陈有贵安慰他自古英雄都是被诬陷,受委屈。有时候人死不难,难的是替死的人活着,不但要活着还得要活好,这才更难啊。陈有贵儿子死了,可他还在竭尽所能开解卫国平。他是卫国平的师父,更是如父亲一般的存在。
顾卫东虽然表面上对卫国平呵斥,但我们可以看到他内心对卫国平的维护,在卫国平犯错时,他先开口训斥,这样就避免其他人再继续指责卫国平。
吴政委是半路空降到公安局的,他跟卫国平甚至因为案子发生争执。但是从他警醒卫国平,以及预言聂小雨结局的智慧来看,吴政委不仅有智慧,更有格局。他每一次找卫国平谈话,总是先表扬,再委婉地提出批评。
吴政委做事有方法有策略,他胆识过人,他有谋略,有远见。难得的是他丝毫不计较卫国平曾经顶撞过他,反而对这样的晚辈推心置腹。
卫国平是不幸的,他在年轻的时候就因为好兄弟陈山河的死背上了巨大的心理包袱。但他又是幸运的,他有两个这样的师父,有聂小雨这样深爱他的姑娘。有整个三队的人为他托底,有吴政委这样的长者对他关怀备至。
有吴政委这样的人间清醒做卫国平的人生导师,卫国平未来的人生之路一定会顺畅许多。能跟吴政委这样的人共事,是所有年轻人梦寐以求的。他会用自己的经验和走过的弯路,告诫后辈们该注意什么,他会时时敲打,提点后辈。他会在后辈们遇到坎的时候安慰他们,激励他们。他会用自己的智慧去帮助他们。
有吴政委这样品格的长者,跟在他身边的后辈们都有福气。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