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国家开始实行医保改革,主要变化有三个方面。

1.打入个人账户的金额大幅减少,单位缴纳的部分划入医保集体账户;

2.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扩大,可以支付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医疗费用

3.门诊费用从原来的100%自付,变为可报销百分之五十以上。

医改的初衷,是为了给老百姓就医带来更多方便和实惠,然而,医改实施后,却发现,怎么看病越来越难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看时间成本:上班族就医的时间哪里来?病不起呀伤不起。

医改前,有个头疼脑热、小伤小病的,家门口的药店五分钟就可以轻松搞定,甚至很多药店还主动送药上门。

医改后,医保卡上的钱少了一大截,一两次就刷光光了,再病就得上医院了。挂号、检查、候诊,等得人心里直冒烟:在单位,内卷的压力一日甚过一日,大小事务堆积如山,耽搁一小时就可能影响整个单位的运转;在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衣服要洗,卫生要做,一日三餐的热汤饭哪一顿少得了?自从余额归零,就害怕再生病,成年人的生活哪有“容易”二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看人力成本:谁家门口就有医院?来来去去的也太费老人了。

医改前,退休老人每个月有二三百的医保钱,基本可以保证普通疾病的支出,一般不会经常跑医院,也不会牵扯子女太多精力。

医改后,退休老人医保账户每月80元左右(各省标准不一)。费用减少了,不够用了,就需要个人掏腰包了。为了门诊报销,不得不舍近求远去医院。有的老人行动不便,只得麻烦子女陪同前往。一次两次还好,次数多了又心存内疚,既害怕影响孩子工作,又担心孩子奔波劳累,索性就隐瞒自己的病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看经济成本 :门诊报销比例提高了,老百姓就真的得到实惠了吗?

报销是有门槛费的。600到800的起付线,起付线以下的钱呢,还不是得自掏腰包。

报销还设置了上限。你要是觉得去一趟不容易,干脆找医生一次多开点药,那是你想多了,不可能的。

很多药未列入报销目录。门诊看病,有的药根本没有,有的药必须自费。最后算下来,实际的报销比例可能并不高。

各种检查费用可不低。医生不会只凭病人的描述开药方,门类繁多的检查等着你呢,少则上百多则上千。卡里减少了的钱,未必能通过门诊报销回来,实际上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看社会成本:医院看病的人多了,会造成交通资源的浪费,医疗资源的挤兑。

公交车上,有了更多免费乘坐的老人,可能会产生更多抢座的纠纷;医院里,看病的人太多,病人等得烦躁 ,医生看得焦躁,一言不合就可能加剧医患关系的紧张。

这样的医保改革,不但没有提升民众的幸福感,反而消耗了大量的社会成本,是不是得不偿失呢?

任何一项制度变革,都要贴近生活实际。只有给老百姓带来便利的政策,才能得到老百姓的点赞。希望国家能够听得到大家的呼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