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80年代,中国计划发展中的一款新式歼击机歼-10最初定位强于米格-23,接近F-16战斗机。实际性能相当于准三代,这个定位可能会有很多人不喜欢,但考虑到当时的工业基础、科研能力,其实这已经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主要以50年代全套引进的苏联航空业为基础不断修补,由于没有外部技术来源升级优化很困难。先后打造的东风系列由于太超过,或者动力问题迟迟无法解决,最后都先后下马。其中包括东风104、东风106、核动力东风109、火箭动力东风113,以及形似幻影的歼-11战斗机(1969年版)、歼-9等。

提出的型号方案特别多,但最后能坚持下来的几乎没有,最大的问题还是来自发动机。长期只有高油耗的涡喷可用,自行发展的涡扇-6等也无果而终,现成货只有民用版“斯贝”发动机。很显然动力问题成为制约飞机性能主因,再加上航电雷达等技术太落后,虽然很早就开始研制两侧进气战斗机,实际上能装上高性能雷达,打超视距空战的歼-8II也到了90年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