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旬,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在获得斯大林的默许之后,对南韩军队发起了突然袭击,朝鲜战争爆发。

对于朝鲜半岛的军事行动,中美两国事先毫不知情。由于李承晚的南韩军队尚未进入战备状态,一度被朝鲜人民军逼退至釜山。

一心寻求巩固在亚太地区地位的美国在6月底介入了朝鲜战争,尽管智囊团兰德公司在战前已经精准预测,中国将会出兵朝鲜,但是“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依然十分狂妄,认为中国工业水平落后,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不足为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装备精良的美军的进攻下,朝鲜人民军被打得节节败退,美军的炮火甚至已经威胁到了中国东北的安全。

毛主席立即召开会议,探讨是否应该出兵朝鲜。当时很多人都并不赞成出兵朝鲜,原因很简单,中国的综合国力不足以和美军抗衡,其中林彪是反对出兵朝鲜的人之一。

周恩来批评道:“现在不是我们要不要出兵的问题,而是敌人逼着我们非打不可。”最后毛主席力排众议,决定出兵朝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后毛主席一语道破林彪 反对出兵朝鲜的原因:“一是他谨慎有余而胆量不足,二是他的身体状况太差。”

一、谨慎有余而胆量不足

毛主席可以说是林彪的伯乐,林彪从南昌起义时期的一名连长,到后来成为最年轻的开国元帅,离不开毛主席的提拔。从土地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毛主席为林彪提供了足够大的舞台,让其尽情展示自己的军事才能。

林彪虽说军事水平出类拔萃,但是他的指挥风格侧重谨慎,如果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这种风格没任何问题,但是我党的革命历程,大部分时候都是处于劣势,过分谨慎往往会贻误战机,不走险棋,何来奇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和林彪的人生经历有一定的关系,林彪从小性格就比较孤僻,很少主动与人交流,即便是后来成为了开国元帅,处理人际关系一直都是他的短板。

即便是和毛主席交谈,林彪也是惜字如金。后来在指挥辽沈战役的时候,林彪更是经常一天都不与他人进行交流。这种性格非常有利于他集中精力去思考,这也是为什么林彪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往往会显得面面俱到。

性格孤僻的人往往都比较胆小,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指挥战斗时,林彪显得谨慎有余而胆量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是黄埔四期学员,接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是正儿八经的科班生。在苏联养伤期间,林彪还大量阅读军事理论书籍,让自己的军事思维更加职业化。所以林彪指挥作战通常不会走“野路子”,解放战争期间,四野给人一种稳中求胜的感觉。

辽沈战役时,毛主席主张先攻打锦州,来个“关门打狗”,但是一向谨慎的林彪却认为,先打锦州对东北局势不利,一旦久攻不下,长春、沈阳等地的援军就会及时赶来,东野将处于被动局面,如今局势,攻打长春最为合理。

毛主席的电报接二连三的发来,不断催促林彪立刻率军南下,这才让林彪下定决心攻打锦州。现在回看辽沈战役,林彪的提议攻打长春的确是稳妥的决策,但是东北不会那么快就解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朝鲜战争爆发前,新中国刚刚成立,尚未形成完整的军工体系,尤其是海空军实力非常薄弱。反观美国,经过二战的洗礼,陆海空军的配合已经非常娴熟,已经进入了立体化战争的时代。

而且当时国内的形势也并不乐观,蒋介石日夜喊着要反攻大陆,西南地区的匪患还未完全清除,西藏地区尚未解放。

林彪认为,在这种背景下和世界第一强国交战并不是件理智的事,即便是中国能够取胜,也必将付出巨大代价。

但是毛主席却认为,假如中国不出兵朝鲜,中国东北部边境将会出现一个统一的亲美政权,北朝鲜这块战略缓冲区域将会消失,东北工业基地将会直接受到威胁。从长远利益来看,中国必须出兵朝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也非常理解林彪的想法,从军事角度看,中国确实不适合出兵朝鲜。与林彪不同,毛主席的性格属于是胆大心细,和林彪相处多年,他对林彪谨小慎微的性格已经非常了解。

虽说林彪反对出兵朝鲜,不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但是毛主席给予了他足够的包容,诸如邓华、韩先楚、洪学智等林彪的旧将都在朝鲜战争中得到了重用。

二、身体状况欠佳

林彪之所以反对出兵朝鲜,第二个原因便是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他率军出征了。即便林彪最开始反对出兵朝鲜,但是毛主席下定决心后依然认为林彪是志愿军总司令的最佳人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当时解放军还有六十万人在东南沿海集结,正在为解放台湾做准备,但是随着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解放台湾的计划不得不无限期推迟。

当时的中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交通系统,把这六十万人运送到东北入朝参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首批入朝的38军、39军、40军、42军、50军、66军中,只有66军隶属于华北军区,其他五个军均属于林彪的四野。

而且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基本都是来自于东北,林彪在东北经营多年,对东北的情况比较熟悉,所以让林彪率军出兵朝鲜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当毛主席向林彪提及此事时,林彪却拒绝了:“我在革命战争年代身体状况就不太好,但也比现在强。没想到革命成功了,生活安定了,三灾八难反而多了起来。”

毛主席对林彪的身体状况早有耳闻,解放战争时期,林彪就有三怕,即怕光、怕风、怕声音。而且肠胃还经常出现问题,只要吃的东西温度偏低,他便会闹肚子。

为了减轻肠胃的压力,林彪平时少食多餐,而且从不吃肉类。林彪之所以喜欢与炒黄豆为伴,其实也是这个原因。

林彪还不能闻到木柴燃烧的味道,只要闻到这种味道,他便会头痛欲裂,浑身出虚汗。战场上硝烟弥漫,林彪有此怪病,很难让他及时对复杂的战场形势作出决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林彪在参加革命时身体素质还算说的过去,能从黄埔军校毕业,至少他已经完成了军校的所有体能科目,林彪之所以后来一副病态,还要从那次误伤说起。

1937年,林彪正在山西一带指挥115师与日寇作战,刚刚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林彪经常骑马勘察阵地,可能是由于目标过于显眼,被晋绥军的一名哨兵误认为是日军军官。

这名哨兵在未确认目标身份的情况下就扣响了扳机,子弹直接击穿了林彪的肺部,多亏随行人员及时抢救,才让他脱离了生命危险。

由于国内的医疗条件有限,毛主席特意把林彪送往了苏联进行治疗,虽说后来康复效果不错,但是这一枪也让林彪元气大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毛主席决定让彭德怀顶替林彪,率领志愿军入朝作战。但是林彪也在为朝鲜战争做着力所能及的贡献。

中国要想在朝鲜半岛战胜美军,离不开苏联的支持。周恩来深知斯大林一直非常器重林彪,所以在访问苏联的时候,特地邀请林彪作陪。

1951年初,苏联向中国援助了14万支步枪,9000多挺轻重机枪,TNT炸药1000吨,这一年中旬,大量的苏制火炮、飞机、火箭炮、卡车等装备也陆续运抵中国。虽说这些装备并非是无偿援助,但是对于工业基础薄弱的中国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野史分析,林彪不肯带兵入朝作战,是担心战败导致自己的影响力下降。虽说这种分析确实符合林彪善于投机的人设,但是从他的实际表现来看,这种分析明显站不住脚,因为即便他未赴朝作战,但也在不遗余力的支持朝鲜战场。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央打算筹备东北边防军,作为志愿军的预备队。林彪对此强烈支持:“四野在组建东北边防军问题上义不容辞,要多少人出多少人,要多少装备出多少装备。”

所以看待朝鲜战争时期的林彪时,我们应该摒弃一切阴谋论,应该相信他的确是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入朝参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事情并非像林彪预测那样悲观

在探讨是否应该出兵朝鲜时,林彪说了一句话:“为了拯救一个几百万人的朝鲜,而打烂一个五亿人的中国有点划不来。”

实际上,中国虽说举全国之力参加了朝鲜战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将会被打烂,这场战争反而让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为中国争取了十几年的和平。

不可否认的是,朝鲜战争初期,志愿军的面临的处境的确很艰难。从1950年10月到1951年6月,这段时间志愿军主要进行的是运动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我军没有制空权,所以志愿军的补给车队经常会遭遇美军的空袭,为了躲避空袭,我军的辎重车队不得不昼伏夜出,但是由于当时我军的卡车数量有限,部队的后勤面临着巨大压力。

朝鲜半岛的冬天格外寒冷,很多战士没有入冬的棉衣,只能穿着单衣与敌军作战。前线的部队,有一半战士被冻伤所困,大部分时候连枪栓都难以拉开。

为了解决后勤问题,志愿军的工兵、铁道兵夜以继日的修复被美军飞机炸毁的桥梁道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着我军的生命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全国人民省吃俭用,却把成袋的面粉上交国家。东北人民甚至将自己的棉衣捐献给了志愿军,自己却穿着带补丁的单衣。

志愿军战士们也没有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第一次战役时,志愿军在没有制空权,缺乏重武器的情况下,巧妙的利用地形,用两条腿跑赢了“联合国军”的机械化部队。

最终我军以伤亡一万余人的代价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驱赶至清川江以南,击毙俘敌1.5万人,为之后的作战奠定了基础。

到了1951年初,志愿军已经把“联合国军”逼退至“三八线”附近,两军开始进入对峙状态。由于“联合国军”节节败退,美国名将麦克阿瑟颜面尽失,最终应召回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苏联援助的装备陆续抵达前线,我军逐渐缩小了与“联合国军”火力方面的差距。第五次战役之后,我军逐渐在战场上取得了主动权,美军转攻为守。

在惨烈的上甘岭战役中,美军发挥了火力方面的优势,但是志愿军战士依然凭借顽强的意志死守阵地,涌现出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故事。

1953年7月23日,“联合国军”代表和中朝代表在板门店签署了停战协定。虽说中国有四十余万人在这场战争中牺牲或死亡,但是中国通过这场战争向世界宣示,新中国不是过去的清政府和国民政府,中国人民不缺乏抵抗外族侵略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说朝鲜战争初期,我军面对的形势非常严峻,但是美军并非是不可战胜的,中国也并没有像林彪预测的那样在朝鲜战争中被打烂,而是越战越勇。

结语

通过对朝鲜战争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毛主席的战略眼光和格局。决定一场战争胜败的因素并非只有军事力量的强弱,战争是否正义,民族是否有凝聚力,民族意志是否顽强,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战争的走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拿美军来说,经过二战,美国国内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厌战情绪,反战游行此起彼伏,杜鲁门政府执意要发动朝鲜战争,不光严重拉低了美国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地位,还让无数年轻生命葬身异国他乡。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虽说美军装备精良,但是没有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依然难以战胜同舟共济的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