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不”一体推进“治”是措施“不”是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遏制增量、清除存量的任务依然艰巨。必须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要把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有效贯通起来,三者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把不敢腐的震慑力、不能腐的约束力、不想腐的感召力结合起来”。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受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广大群众的重点关注。反腐倡廉工作一直路上,我们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任务,持续发力、纵深推进,以最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反腐败,全面巩固压倒性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反腐败斗争基本方针和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党的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在这场长期而艰辛的斗争中,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高度的警觉性,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果断的举措、更加有效的制度扎实推进反腐败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治标治本,让党员干部因敬畏而“不敢”。俗话说得好:法网恢恢、疏而不漏。10多年来,党中央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以高压态势形成强力震慑,“不敢腐”的氛围不断强化。常言道,“官有所畏,业有所成。用权不能任性,敬畏方得始终。”党纪国法是无情的,只要触犯了,违规行使权力,不管以前立下多大的功勋,也一样要承担法律责任。领导干部要敬畏党纪国法、敬畏权力、敬畏人民,强化自我约束,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这样才能在诱惑面前不动心、得意之时不忘形、法纪面前不跌倒。只有心中时刻敬畏党纪国法,才不会触碰党纪国法的底线,做到“不敢”。

系统施治,让党员干部因制度而“不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权力不受监督,必将导致腐败。推进反腐败斗争,要标本兼治,扎紧防治腐败的制度笼子。10多年来,党中央就推进反腐败斗争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制定、修订了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监察法、政务处分法,党内监督条例等,不断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相关制度文件,不断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只有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持续推进以制度管人,扎紧制度的笼子,才能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制度真正管用见效,让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真正让党员干部因制度而“不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标本兼治,让党员干部因觉悟而“不想”。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治标,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要治本,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总开关”,如果丢失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远大目标,就会迷失方向,意志消沉,甚至产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思想认识,把当领导干部作为一种谋取私利的手段。只有筑牢理想信念根基,用理想信念强基固本,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党员干部时刻注重提高党性修养,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守住拒腐防变防线,严以律己,务实清廉,做到本分做人、干净做事,同时也注重家风家教,要管住家属、子女、亲戚,共同抵制歪风邪气的侵蚀,筑牢“不想腐”的思想根基。(文/张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