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最为神秘的类星体就是黑洞,起初黑洞只存在于数学计算上,直到2019年科学家才公布了一张拍摄两年的黑洞照片,证实了爱因斯坦关于黑洞的预言。黑洞是我们已知的引力最强大的宇宙天体,我们对黑洞的情况和特性都仅仅建立在数学计算上,关于黑洞的一切资料都是推理,严格来说我们对黑洞一无所知。
宇宙的规则很奇怪,速度有极限,而引力却没有限制。这就造成了黑洞引力下,任何物质或能量的逃逸速度都高于光速,所以光都无法逃脱黑洞引力。光并非处于黑洞引力场中就不能逃离,只要处于黑洞的事件视界之外还是能够逃逸的。黑洞的事件视界是一个虚拟的界限,这个界限就是光速能否逃逸的临界位置。事件世界隔绝了黑洞与外部的任何信息交流,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只能进不能出的地方。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说明了黑洞的特性,黑洞是一个引力极其强大的类星体,其强大的引力将空间扭曲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据推测,黑洞内部是已经将所有的物质都压缩到了一个点上,这个点就是黑洞奇点,也就是说黑洞的引力强大原因是黑洞奇点占有黑洞的所有质量,但体积却无限小。
黑洞扭曲空间到底扭曲到了什么程度呢?三维中我们可能无法想象,但如果放在二维中我们就能有点思路。大质量天体将空间扭曲成了一个漏斗形的锥形斜面,公转的物体只要速度上和引力保持平衡,就能一直围绕其公转或者逃逸。但黑洞可能将空间扭曲成了一个类似沙漏形的斜面,沙漏中间连接处就是事件视界。在事件视界之外的空间和其他天体一样,只要速度达到就能一直公转或者逃逸。在沙漏中间的地方需要达到光速才能确保不被吞噬,但也无法逃离。在沙漏之下的空间里,无论速度达到多少都只能向黑洞中心掉落,因为这里的空间已经被扭曲成了反向斜面。
那么,为什么说黑洞可能就是一个小宇宙呢?黑洞对空间的扭曲已经超过了这个宇宙的极限,黑洞奇点将物质压缩到了极限,空间也在这里被压缩到了极限。爱因斯坦曾提出过一个概念叫“爱因斯坦罗森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白洞,或者叫虫洞。黑洞向内吞噬物质和能量,而白洞向外喷发物质和能量。其实从黑洞的特性和白洞的特性来看,极有可能是黑洞将物质和能量压缩成了一个点,当质量超过某个界限时,黑洞奇点就会突破空间向另一个空间爆发,也就是创造出了另一个小宇宙。
爱因斯坦提出的黑洞我们证实了其存在,但白洞或虫洞我们却始终没有发现。如果白洞处于这个宇宙空间并且与黑洞连接,那么黑洞的质量就会因为白洞不断地喷发物质以极快的速度降低。所以就算白洞存在也不可能和黑洞处于同一个宇宙空间。白洞存在的可能性只有一种情况,就是黑洞将空间扭曲成了沙漏的形状,而沙漏的底部就形成了另一个小宇宙,而黑洞奇点在那个小宇宙发生了奇点爆炸,产生了新的宇宙空间。由于这个宇宙空间实际上是在黑洞之内的,所以在我们的视角看来,黑洞的质量并没有减少。
但黑洞奇点在小宇宙爆炸后形成的空间是什么维度我们就无法知晓了,理论上黑洞奇点就是零维空间,而奇点爆炸形成的新宇宙是几维的可能都会有。并且如果黑洞事件视界外的空间我们命名为正宇宙,那么黑洞奇点内的宇宙空间我们就可以称它为负宇宙了。黑洞的极限压缩也极有可能改变其奇点内的物质和能量的性质,在那个负宇宙里或许所有的物质和能量属性与黑洞外的刚好相反。
也许宇宙就是这样不断地循环着,当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被黑洞吞噬后,另外的负宇宙却越来越繁荣。当那个宇宙又回归到黑洞后,又会形成我们这样的宇宙。黑洞奇点就像是一个回收厂,将物质和能量回归到零维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一切变化都会随机发生。零维就像是格式化工具,将空间和物质不停地转换。黑洞就像一个沙漏一样,始终都在反复地循环。《三体》中最后的宇宙重启也许就是这样,其实并不是每一次黑洞重启宇宙都会回到高维度,零维奇点爆发具有随机性,这一次是三维宇宙,下一次也许就是二维宇宙,而我们现在的宇宙很可能就是另外那个宇宙中超级黑洞奇点爆发后的产物。
热门跟贴